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雪媛

作品数:15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溶栓
  • 8篇脑梗
  • 8篇急性
  • 7篇脑梗死
  • 7篇静脉溶栓
  • 7篇梗死
  • 6篇急性脑梗死
  • 5篇溶栓治疗
  • 5篇静脉溶栓治疗
  • 4篇血性
  • 3篇纤溶
  • 3篇纤溶酶
  • 3篇纤溶酶原
  • 3篇纤溶酶原激活
  • 3篇纤溶酶原激活...
  • 3篇激活物
  • 3篇出血
  • 2篇蛋白
  • 2篇地平
  • 2篇血栓

机构

  • 14篇大连市第三人...
  • 4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李雪媛
  • 9篇孙威
  • 7篇杨颖
  • 7篇张静波
  • 4篇马舒贝
  • 3篇于敏
  • 3篇王洪志
  • 3篇滕秀涵
  • 2篇隋欣宁
  • 2篇宋梅
  • 2篇常红
  • 1篇李树昌
  • 1篇于晓玲
  • 1篇贾玉杰
  • 1篇丁则昱
  • 1篇廖晓凌
  • 1篇王拥军
  • 1篇赵红军
  • 1篇陈忠军
  • 1篇王玉萍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aspin和血液流变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Vaspin和血液流变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aspin、血液流变学、认知功能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pin、MMSE评分均升高,全血黏度、AI、HCT、mR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pin、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全血黏度、AI、HCT、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aspin水平,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患者认知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李雪媛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VASPIN血液流变学
血浆细胞纤维连接蛋白对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浆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对出血性转化的预警价值。方法前瞻性方法研究135例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急性脑梗死病例。均4.5 h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按照复查头CT结果分为溶栓后出血转化组和无出血转化组。样本在入院后测定溶栓前基线c-Fn水平,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24 h复查头CT,判断是否存在出血性转化。结果溶栓前两组c-F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6例(13.40%)伴发出血,其中出血类型分别为:HI-1型8例(50.00%)、 HI-2型5例(31.25%)、PH1型2例(12.50%)、PH2型1例(6.00%)。c-Fn水平随出血量增加升高,但在各种出血类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无出血转化组119例。结论血浆中c-Fn水平与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相关性较高。对溶栓后脑出血性转化的预测有一定意义。
孙威马舒贝于晓玲杨颖滕秀涵李雪媛张鑫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栓溶解疗法脑梗死出血性转化
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56例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发病4.5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90 mg,将总剂量的10%团注,持续1min,将剩余的90%静脉滴注1 h.结果 治疗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数由7分降为4分(P=0.001) 治疗后14d,NIHSS中位数为4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2) 治疗后21d,有效率为42.9%(24/56) 治疗后90d,改良Rankin评分临床转归良好21例(37.5%).死亡8例,病死率为14.3%(8/56).经头颅CT证实出血转化7例,其中3例为症状性出血转化,2例为死亡原因,症状性出血转化率为5.4%(3/56).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的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并可以改善预后.
于敏张静波孙威李雪媛杨颖
关键词:脑梗塞静脉溶栓并发症
强力定眩胶囊与针刺法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及研究机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究强力定眩胶囊联合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就诊于本院神经外科的8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强力定眩胶囊联合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γ-氨基丁酸(GABA)、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眩晕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5-HT与GABA均低于对照组,而NE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结论:采用强力定眩胶囊联合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高血压患者可改善眩晕程度,增加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李雪媛
关键词:针刺法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高血压
血浆中PAI-1和TAFI水平与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索PAI及TAFI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预警作用。方法前瞻性的将溶栓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和无出血转化组,对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静脉血浆PAI及TAFI浓度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溶栓前两组基线PAI-1水平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37)。溶栓后次日复查晨血PAI-1水平出血转化组明显较无出血转化组值更低(P=0.035)。溶栓前出血转化组的基线TAFI水平较无出血转化组比较TAFI值更低(P=0.024)。溶栓后次日复查晨血出血转化组TAFI值同样低于无出血转化组(P=0.042)。结论血浆中PAI-1和TAFI水平与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相关性较高。当溶栓前及溶栓后PAI-1及TAFI的低水平表达均可增加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风险。
孙威杨颖李雪媛王洪志贾玉杰马舒贝张静波
关键词:溶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尼莫地平对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频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尼莫地平对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频率的影响。方法 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发作频率为(7.11±0.75)次/月、持续时间为(2.78±0.27)h,均优于对照组的(15.22±2.11)次/月、(5.96±0.5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头痛发病频率和发病持续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杨颖李雪媛张静波于晓铃
关键词:阿司匹林尼莫地平偏头痛
急性脑梗死患者多模式CT指导下的静脉溶栓治疗被引量:27
2010年
目的对发病3~9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多模式cT指导下静脉rt—PA溶栓治疗,研究其疗效。方法2007年8月至2009年5月于我院就诊,经多模式CT筛选出符合溶栓的患者27例。分为〉3~6h组及7~9h组,记录溶栓前、后的NIHSS、mRS及BI评分,症状性出血率和病死率。结果27例样本中20例(74.1%)患者溶栓治疗有效,11例(40.7%)临床结局良好,5例(18.5%)血管完全再通,症状性出血1例(3.7%)。其中〉3~6h组有效率为92.3%(12/13,x2=4.34,P=0.037),血管再通率38.5%(5/13,x2=6.608,P=0.010)。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3~9h溶栓是超过常规溶栓时间窗患者的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孙威丁则昱张静波隋欣宁王玉萍李雪媛赵红军李树昌廖晓凌王拥军
关键词:脑梗死血栓溶解疗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脑白质疏松程度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程度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sICH)转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17例,符合溶栓治疗指征者采用静脉rt-PA以0.9 mg/kg足量溶栓治疗,其余则给予普通安慰剂治疗。所有患者根据Wahlund改良LA分级量表(ARWMC)评分对LA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轻度(1~5分),中度(6~10分),重度(〉10分)。溶栓后24~36 h复查头CT,判定是否出现sICH转化。比较不同程度LA患者中溶栓组和安慰剂组sICH转化率。结果本研究组中,溶栓治疗者49例,安慰剂使用者68例;LA轻度45例,LA中度25例,LA重度47例。本研究共有10例患者(8.5%)发生s ICH转化,其中溶栓治疗者7例,安慰剂使用者3例;LA轻度2例,LA中度2例,LA重度6例。在LA轻度及中度患者中,溶栓组患者sICH转化率略高于较安慰剂组(P=0.052,P=0.650)。而在LA重度患者中,溶栓组患者s ICH转化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4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溶栓组患者ARWMC评分与其静脉溶栓治疗后sICH转化率呈正相关(r=0.476,P=0.0005)。结论重度LA可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sICH转化的风险。了解患者的LA程度有助于对临床溶栓决策的选择和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孙威马舒贝陈忠军张静波杨颖李雪媛王洪志滕秀涵常红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
入院高血糖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入院高血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456例根据入院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7.8 mmol/L)和正常血糖组(<7.8 mmol/L).对2组基线,治疗后24 h、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90 d改良Rankin评分(mRS),病死率,出血转化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治疗前基本资料除糖尿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外,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血糖组治疗后24 h、14 d NIHSS总评分改善、90 d mRS临床转归良好的比率均较正常血糖组差(30.0% vs 46.4%,P<0.05);高血糖组病死率高于正常血糖组(26.0% vs 10.3%,P<0.05);高血糖组症状性出血转化率高于正常血糖组(4.9% vs 1.7%,P<0.05).结论 入院高血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相关,与病死率及症状性出血转化的增加有关.
于敏宋梅孙威李雪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预后
不同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不同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事件。探讨使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的最佳剂量及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以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样本,NIH评分在2~26分,发病时间为0....
张静波孙威于敏隋欣宁宋梅李雪媛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