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遇梅

作品数:129 被引量:344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333工程”培养资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3篇细胞
  • 23篇系统性红斑
  • 23篇系统性红斑狼...
  • 23篇狼疮
  • 23篇红斑
  • 23篇红斑狼疮
  • 19篇受体
  • 17篇外周
  • 17篇外周血
  • 17篇系统性红斑狼...
  • 17篇红斑狼疮患者
  • 14篇基因
  • 13篇银屑
  • 13篇银屑病
  • 13篇趋化
  • 13篇趋化因子
  • 13篇甲基化
  • 13篇核细胞
  • 11篇趋化因子受体
  • 11篇干细胞

机构

  • 92篇江苏大学附属...
  • 3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7篇江苏大学
  • 6篇兰州军区兰州...
  • 4篇北京市海淀医...
  • 3篇镇江市第一人...
  • 2篇东南大学
  • 2篇镇江市第二人...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横滨市立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连云港市第二...
  • 1篇无锡市第二人...
  • 1篇筑波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128篇李遇梅
  • 53篇许辉
  • 38篇陈志强
  • 33篇刘莉萍
  • 25篇马红
  • 18篇姚煦
  • 17篇顾文涛
  • 12篇陈敏
  • 10篇高建明
  • 10篇李安生
  • 7篇李文忠
  • 7篇杨桂兰
  • 7篇崔盘根
  • 6篇吴蔚
  • 6篇胡兹嘉
  • 6篇张雪静
  • 6篇李淑
  • 5篇王胜军
  • 5篇闵敏
  • 5篇季江

传媒

  • 17篇临床皮肤科杂...
  • 15篇中华皮肤科杂...
  • 1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0篇中国麻风皮肤...
  • 5篇国外医学(皮...
  • 5篇中国艾滋病性...
  • 4篇中国美容医学
  • 4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临床与病理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10篇2019
  • 10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15篇2005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19^+细胞数量的变化及p16 mRNA的表达
2013年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CD19^+细胞数目的变化及p16 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SLE外周血CD19^+细胞并计数;分选出来的细胞提取RNA,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CD19^+细胞中p16 mRNA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外周血中CD19^+细胞(66.23±4.455)较正常对照组(32.15±5.108)增加。SLE患者p16 mRNA在CD19^+细胞中的表达(47.3731±22.2939)比健康对照组(0.7276±0.1183)明显增加。结论:CD19^+细胞的数量及p16 mRNA的异常在SLE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马红许辉张雪静闵敏李遇梅
关键词:P16MRNA系统性红斑狼疮CD19+
外阴部多发性软纤维瘤1例
2004年
李遇梅崔盘根陈志强
关键词:外阴部软纤维瘤多发性自觉症状就诊
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鉴定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的方法。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AD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台盼蓝染色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倍增时间,油红和Von Kossa鉴定成脂成骨多向分化能力。结果成功从脂肪中分离纯化得到hADSCs,呈放射状、河流状的梭形细胞。流式结果显示hADSCs高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05和CD166等,低表达或不表达CD45和HLA-DR。生长曲线和倍增时间显示自我更新及增殖能力强。成脂和成骨染色显示其有多向分化能力。结论实验表明建立了一种有效的hAD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
李兴天黄彬黄海霞陈军李遇梅
关键词:体外
病毒宏基因组学在HPV感染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乳多空病毒科的一种具有圆形二十面体结构的双链DNA病毒。近年来,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的病毒宏基因组学逐渐兴起,它可以直接获得特定环境中的全部病毒核酸信息,并对其进行序列进化分析。可用于研究环境中病毒的多样性、未知病毒的鉴定、实时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以及发现可能存在的新病毒。本文主要就近年来病毒宏基因组学及其相关检测方法在HPV感染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HPV相关疾病的检测提供新的思路。
胡慧敏马红李遇梅顾文涛许辉
关键词:生殖器疣头颈部肿瘤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IL-2受体和TNF受体mRNA的表达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2受体(IL-2R)、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 IU)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30例确诊的C IU患者和30例正常人,收集PBMC,提取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IL-2R和TNFR mRNA水平。结果C IU患者TNFR mRNA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而IL-2R mRNA水平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t=1.16,P>0.05)。结论C IU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受体表达的异常。
高建明解士海杨雪源李遇梅姚煦陈敏陈志强
关键词:荨麻疹受体受体
银屑病表皮p16INK4a甲基化与临床表现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初步探讨银屑病表皮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采集56例寻常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其中28例同一患者采集皮损周围至少1cm外的外观正常的皮肤,并与38例正常人皮肤对照;所有标本均经...
陈敏李安生季江陈志强崔盘根李遇梅
文献传递
改良的CBL教学方法在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在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改良案例教学法(improved case-based learning,ICBL),分析培训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4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22名和对照组24名。实验组的学员采用改良CBL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模式。规培结束后进行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及临床技能考核,将两组结果对比,并对两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员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认可度。结果实验组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及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实验组对教学方法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中,改良CBL教学法可增加学员学习兴趣,提高学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李遇梅马红许辉顾文涛
关键词:教学方法皮肤科住院医师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CR3和CX3CR1 mRNA的表达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3和CX3CR1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确诊为CIU的患者45例和正常人对照30例,收集其PBMC,提取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入选者的CCR3和CX3CR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CCR3 mRNA表达水平比较,CIU患者组(0.69±0.22)高于正常对照组(0.5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X3CR1 mRNA表达水平比较,CIU患者组(0.55±0.27)与正常对照组(0.53±0.1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U患者CCR3 mRNA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增高,而CX3CR1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提示CCR3可能参与CIU的发生机制。
高建明陈敏李遇梅解士海陈志强
关键词:荨麻疹趋化因子
拉坦前列素对人表皮黑素细胞增殖与黑素合成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拉坦前列素对人表皮黑素细胞增殖与黑素合成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拉坦前列素加入254培养基配制成10^-5、10^-6、10^-7 mol/L浓度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48 h,对照组用不加拉坦前列素的培养基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黑素细胞增殖,多巴比色法检测酪氨酸酶活性,NaOH溶解法检测黑素合成水平,Masson-Fontana染色法观察细胞黑素颗粒数量及分布,Western印迹及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黑素合成相关基因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l(TYRPl)及mRNA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和LSD-t检验法分别进行多组间比较及组间两两多重比较。结果10^-6、10^-5mol/L拉坦前列素组黑素细胞的增殖水平分别为1.064 ± 0.172,1.078 ± 0.0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784 ± 0.015, t值分别为3.289、3.454,均P < 0.05);酪氨酸酶活性分别为0.510 ± 0.017.0.454 ± 0.009,亦显著高于对照组(0.355 ± 0.041 詁值分别为 6.139.3.939,P< 0.01 或0.05);黑素含量亦显著增加(LSD-t= 7.232,5.967,均P<0.01).而10^-7 mol/L拉坦前列素组与对照组相比黑素细胞的增殖水平、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Masson-Fontana染色法显示,10^-5、10^-6、10^-7 mol/L拉坦前列素组黑素细胞树突上的黑素颗粒均较对照组数量更多、颜色更深,且随拉坦前列素浓度升高,黑素颗粒的显色从淡棕色加深至黑褐色。MITF mRNA的表达随拉坦前列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比较,均P<0.01),且10^-6、10^-5mol/L拉坦前列素组MITF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7 mol/L拉坦前列素组(均P<0.01)。10^-6 mol/L拉坦前列素组TYR mRNA和蛋白的表达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7、10^-5 mol/L拉坦前列素组(均P < 0.01)。10^-6 mol/L拉坦前列素组TY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7、10^-5mol/L拉坦前列素组(均P
蔡羽恬郭宁宁郭远王璐媛刘莉萍李遇梅
关键词:黑素细胞细胞增殖一元酚单氧酶拉坦前列素黑素合成
一种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为多功能干细胞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纤维细胞诱导为多功能干细胞的方法,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白癜风病人皮损处成纤维细胞诱导为多功能干细胞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采用四因子导入法将白癜风病人皮损处成纤维细胞诱导为多功能干细胞,对诱导出来...
李遇梅张怡萱李淑刘莉萍许辉惠利键郑允文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