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教育
  • 3篇高校
  • 2篇大学生
  • 2篇优秀传统文化
  • 2篇中华优秀传统...
  • 2篇社会
  • 2篇实效
  • 2篇实效性
  • 2篇主义
  • 2篇文化
  • 2篇传统文化
  • 1篇大学生社会
  • 1篇大学生社会主...
  • 1篇德育
  • 1篇地区高校
  • 1篇东方哲学
  • 1篇哲学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理论
  • 1篇政治理论课

机构

  • 9篇延边大学

作者

  • 9篇李红军
  • 1篇马荣

传媒

  • 2篇文化创新比较...
  • 1篇延边大学学报...
  • 1篇现代教育科学...
  • 1篇才智
  • 1篇科教导刊(电...
  • 1篇王学研究
  • 1篇新丝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现状及低实效性原因探究
2017年
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后现代主义的盛行下, 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面临着文化多元化的重大挑战.大学生是祖国未来义事业的接班人,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的核心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主流价值观, 能不能被大学生所掌握, 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否, 关系到 “中国梦” 的实现.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其效性低的原因在于学校、 社会、 家庭.
李红军宋欣洋
关键词:大学生
提高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探究被引量:3
2015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本质,是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民族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国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一环,其教育实效性如何,直接影响着本地区的稳定、繁荣与发展。当前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认知、认同、践行上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吸引力、说服力、公信力上。提高民族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坐标来建构"思政课"的教学体系,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更为有效的话语转化。
李红军
关键词: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教学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如何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使其推动现代中国前进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民本思想、家国情怀等精髓出发,探讨其具有的时代价值,并立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其现代转化,能够充分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梁嘉心马芳婷李红军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探究被引量:14
2009年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一项重大任务。近年来,不少高校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设置,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重过程、重素质教育、知行合一的考核方式。
李红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践行研究
2022年
当代社会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关键在于合理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成果。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化,既是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重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需要,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全面践行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成果,需强化国家顶层设计、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外交流。
马芳婷李红军
关键词:传统文化
朱熹与退溪的人性论之比较
本论文由绪论、本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组成。笔者在绪论中主要阐述了写这篇论文的必要性、目的和意义。本文以三个部分来组成。本文的第一部分中阐述了朱熹与退溪的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观点之比较。两者在“性”论上都主张“性即理”说,而且...
李红军
关键词:人性论气质东方哲学
文献传递
王阳明的“知行观”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
2024年
王阳明的“知行观”是在孟子的“良知良能”、朱熹的“知先行后”、陆九渊的“发明本心”等思想学说基础上形成的,主要以“心即理”为理论基础,以“致良知”为重要环节,强调人要努力达到“生知安行”的自觉实践伦理道德境界,其思想核心是“知行合一”。文章先阐释了王阳明“知行观”的思想渊源及其内涵,再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王阳明的“知行观”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实启示。
关钫元李红军
关键词:知行观高校德育知行合一
王阳明与郑霞谷“良知”思想同异考被引量:1
2018年
'良知'是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最高范畴。阳明学传播到朝鲜朝被霞谷郑齐斗等学者继承和发展。在对'良知'的认识上王阳明和郑齐斗基本相同。二者都把'良知'理解为'心之本体''行为之纲领''致明的对象'。但是二者所处的时代和政治环境不同,对'良知'的解释上存在一些差异。郑齐斗对'良知'的认识从王明明的'良知与宇宙'的高度,转为'良知与人'的层面,更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人的主体意识活动。郑齐斗在解释'良知'时比王阳明更加注重了道德理性、人性本善的方面。而且以'生气''生理''生道'等范畴解释了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命题。这是霞谷的相对于王阳明及中国的阳明学的不同特点,也是霞谷重视和强调'活理'的生态哲学特征。阳明学的'良知'精神内涵可以理解为道德理想主义、人文精神、和而不同精神、力行实践精神。'良知'精神可以说是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良药。阳明学不是死的学问,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实践精神的活生生的文化,应深层挖掘并继承发展。
李红军
关键词:良知
孔孟“生命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2017年
本文主要从解读孔孟"生命教育"思想入手,分别把孔孟积极向上的"生命教育"思想同当代大学生消极颓废的生命孟"重生乐生"、"仁孝珍和"和"和为贵"的思想,帮助大学生养成珍惜生命、感恩父母以及明确生命的社会责任意识。
马荣李红军
关键词:大学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