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立波

作品数:58 被引量:656H指数:1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3篇腹腔
  • 43篇腹腔镜
  • 25篇切除
  • 20篇胆囊
  • 20篇切除术
  • 16篇胆囊切除
  • 15篇胆总管
  • 13篇胆囊切除术
  • 13篇腹腔镜胆囊
  • 13篇腹腔镜胆囊切...
  • 12篇探查
  • 11篇手术
  • 10篇胆道
  • 10篇外科
  • 9篇腹腔镜胆囊切...
  • 8篇胆总管探查
  • 8篇探查术
  • 8篇切开
  • 7篇胆管
  • 6篇胆总管结石

机构

  • 52篇浙江大学医学...
  • 6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嘉兴市第一医...
  • 1篇嘉善县中医院
  • 1篇苏州市吴江区...

作者

  • 58篇李立波
  • 37篇蔡秀军
  • 21篇王先法
  • 15篇李君达
  • 14篇虞洪
  • 13篇魏琪
  • 12篇洪德飞
  • 12篇黄迪宇
  • 11篇彭淑牖
  • 11篇牟一平
  • 11篇蔡小燕
  • 9篇梁霄
  • 5篇陈定伟
  • 4篇魏琪
  • 4篇王观宇
  • 4篇刘铭辉
  • 4篇陈继达
  • 4篇吴胜东
  • 4篇黄海
  • 3篇郑和鸣

传媒

  • 10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浙江临床医学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2004年浙...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江西医药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1篇2004
  • 8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的策略与技巧
胰体尾病变处理策略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的一般流程探查分离胰腺上缘,游离并离断脾动脉分离胰腺下缘,游离脾静脉离断胰腺(使用切割闭合器)离断脾静脉游离胰体尾(及脾脏)冲洗、止血、引流
牟一平徐晓武严加费陈其龙蔡小燕陈定伟朱玲华孙晓东李立波王先法
文献传递
靶向c-myc基因小RNA干扰对胆囊癌细胞侵袭运动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c-myc基因在胆囊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亲代和高转移胆囊癌细胞系中c-myc基因表达,设计靶向c-myc的干扰性小RNA(siRNA)转染高转移的胆囊癌细胞,体外Transwell实验研究c-myc siRNA对胆囊癌高转移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c-myc siRNA后c-myc下游部分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高转移细胞中c-myc基因表达高于亲代细胞,转染c-mycsiRNA后,c-myc的表达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均降低。同时GBC-SD/M3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抑制。对c-myc下游信号通路的检测发现LIN28的表达下调。结论 c-myc在高转移的胆囊癌细胞中表达上调;通过siRNA下调其表达后可以抑制胆囊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LIN28的下调有关。
蔡民李立波
关键词:C-MYC胆囊肿瘤LET-7
乳酸林格氏液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对中性粒细胞活化的作用
2011年
目的:探讨乳酸林格氏液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对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活化的影响.方法:检测大鼠全血PMN(CD11b、CD18)的活化程度.将1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经股动脉放血,使平均动脉压降至(40±5)mmHg,维持90min,并按失血量三倍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B组收集血标本,但不放血,并输入与A组等量的乳酸林格氏液;C组只收集血标本,不放血、不输液.采集大鼠休克前、休克末、复苏第1小时末及第2小时末全血标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MN CD11b、CD18的表达.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做数据处理,多组间两两均数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创伤失血后大鼠血压下降,液体复苏后大鼠血压基本可恢复至休克前水平.A组休克末、复苏第1小时末及第2小时末CD11b的表达分别为35.96%±0.75%,52.35%±0.83%及63.72%±0.99%,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CD18的表达分别为37.65%±0.56%,44.38%±0.78%及56.08%±1.69%,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后中性粒细胞活化,乳酸林格氏液复苏休克可促进中性粒细胞活化.
徐文治李立波
关键词:休克动物实验乳酸林格氏液粒细胞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40例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姚惠明许浏李立波
关键词: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腹腔镜
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特殊价值被引量:13
1998年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透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特殊价值。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常规胆道造影透视(Routine Intraoprative Flurocholangraphy,FIOC)535例,成功513例,成功率95.89%。结果 FIOC 平均时间19±1分钟,FIOC 发现:胆总管结石37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有指导操作意义的胆道异常33例,胆总管损伤1例。FIOC 未引起胆道损伤,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3例。可能与 FIOC 有关。结论 FIOC 迅速、安全、显影清晰,定位准确,能提高 LC 的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洪德飞李君达蔡秀军王跃东王先法魏琪袁晓明陈文军李立波宋向阳Urs Bryner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胆道造影胆总管损伤胆总管结石胆道损伤
腹腔镜技术在肝胆胰脾外科的临床研究及应用
蔡秀军彭淑牖虞洪梁霄王先法王一帆洪德飞魏琪朱玲华李立波
微创外科是现代外科发展的主要方向,腹腔镜外科是微创外科的典型代表。腹腔镜外科发展存在主要问题有:高难度手术难以开展、严重并发症时有发生、手术费用高等问题,这些难题阻碍了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器械改制、...
关键词:
关键词:肝胆胰脾外科腹腔镜外科微创外科手术器械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后胆道引流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LCD)术后采用经胆囊管胆道减压(TCBD)替代放置T管引流,可以保证胆总管切开术后一期缝合的安全和消除T管相关并发症.TCBD管采用Roeder 结或者贯穿缝扎固定,但是术后仍需留置3 wk.我们介绍一种改进的TCBD(mTCBD)方法,使用输尿管导管和Lapro-Clip固定,并将其与T管引流作一比较. 方法:2002-10/2003-06回顾性研究比较LCD应用mTCBD (mTCBD组,n=30)和T管引流(T管引流组,n=52)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结果.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残留结石无显著差异.mTCBD组平均胆汁引流量明显少于T管引流组(306±141 mL/24 h vs 409±243 mL/24 h,P<0.01);引流管的拔除也显著早于T 管引流组(median,5d vs 29d,P<0.01).mTCBD组无与引流管有关的并发症,而T管引流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5%, 其中拔管后胆漏5.8%. 结论:我们的初步经验表明LCD术后应用mTCBD是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mTCBD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胆漏.患者术后1 wk内出院,无任何引流管.我们推荐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选择应用mTCBD.
魏琪蔡小燕李立波王观宇虞洪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胆道引流LCD并发症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2年
急性胆囊炎是普通外科的常见急腹症,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常需要急诊行手术治疗。然而高龄且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肺功能不全)者,急诊手术有较高的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率及死亡率。
陈健李立波胡红杰牟一平王先法虞洪
关键词: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急性胆囊炎高危急诊手术肺功能不全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20例报告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评价刮吸法断肝技术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 (Peng′smultifunctionaloperativedissector ,PMOD)实施刮吸法断肝技术行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结果连续 2 0例手术均成功 ,无中转开腹手术 ,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 10 5min ,术中出血量平均 4 2 0ml;切除标本最大体积为 10cm× 9cm× 7cm。患者术后 2 4h均能下床活动 ,术后 1周出院。结论刮吸法断肝技术应用于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 ,具有解剖清晰 ,能显露肝内管道结构 ,切肝速度快 ,止血效果佳 ,术野清晰 ,是理想的腹腔镜下切肝方法。
蔡秀军陈继达梁霄黄迪宇虞洪王先法黄海李立波吴胜东彭淑牖
关键词: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手术方法肝癌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不留置T管引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4
2004年
目的探讨免T管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 175例试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临床结果。结果 175例中成功施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 16 9例 ,因结石嵌顿探查 (取石 )失败 6例 ,其中 2例中转开腹 ,另 4例行术中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并取石 ,1例EST失败后中转开腹。 16 9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 10 4例不放置T管 ,平均住院时间 2 7d ,其中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 6 8例 ,平均手术时间 135min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3d ;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 36例 ,平均手术时间 14 0min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2d。 16 9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中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 6 5例 ,平均手术时间 15 0min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4d ,T管平均拔管时间为术后 38d ,1例于术后拔T管后出现腹痛 ,经保守治疗后痊愈 ;残留结石 1例 ,术后经EST取净结石。术后无死亡病例 ,术后未发生出血或胆漏 ,4例术后 (无症状 )出现尿淀粉酶一过性升高 ,随访时间 1~ 10 3个月 ,平均 13个月 ,无胆管狭窄。结论在有选择的病例中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可以不放置T管引流 ,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避免放置T管所致的各种并发症。
李立波蔡秀军魏琪李君达蔡小燕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术后引流适应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