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科林

作品数:83 被引量:61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农业科学
  • 7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篇重金
  • 14篇重金属
  • 13篇人工湿地
  • 13篇污染
  • 12篇水处理
  • 11篇土壤
  • 11篇污水
  • 10篇微生物
  • 8篇废水
  • 7篇絮凝
  • 7篇絮凝剂
  • 7篇污水处理
  • 7篇硅藻
  • 7篇硅藻土
  • 5篇生活污水
  • 5篇土壤修复
  • 5篇教学
  • 4篇亚热带地区
  • 4篇植物
  • 4篇热带

机构

  • 82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中国水利水电...
  • 4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长沙学院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湖南化工研究...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株洲市环境监...

作者

  • 82篇李科林
  • 17篇吴晓芙
  • 14篇陈永华
  • 14篇王平
  • 12篇张平
  • 12篇陈明利
  • 10篇蒋丽娟
  • 9篇廖柏寒
  • 9篇冯冲凌
  • 8篇雷电
  • 8篇李芸
  • 7篇雷明婧
  • 6篇汤春芳
  • 6篇彭佩钦
  • 4篇葛体达
  • 4篇赵高峰
  • 4篇仇银燕
  • 4篇肖剑波
  • 4篇谭立敏
  • 4篇李昆

传媒

  • 7篇环境科学
  • 6篇环境工程学报
  • 5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精细化工中间...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环境科学与管...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中国科教创新...
  • 2篇新课程研究(...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化工环保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冶金分析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16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1997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废水的处理技术被引量:7
2010年
为选择和开发生物柴油生产废水的高效处理技术,综合比较了各种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基于生物柴油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提出了采用高效低成本的吸附技术处理生物柴油废水,并比较了各种吸附材料的特点,探讨了吸附处理生物含油废水技术的发展趋势。
石卉吴晓芙李科林李芸陈永华
关键词:含油废水处理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细菌、古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0
2015年
稻田土壤是"迷失碳"的重要吸纳场所之一,也是温室气体(CH4和N2O等)的重要排放源.大气温室气体的动态变化与土壤碳氮转化的微生物过程紧密相关.以湖南桃江国家级稻田肥力变化长期定位试验点为平台,采用PCR-克隆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秸秆还田(NPKS)3种长期施肥制度(〉25 a)对稻田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及数量的影响.细菌和古菌16S rRNA基因文库分析结果表明:稻田土壤细菌主要类群为变形菌、酸杆菌、绿弯菌,而古菌主要为泉古菌和广古菌.长期施肥导致土壤细菌和古菌种群结构产生明显差异,与CK相比,NPK和NPKS处理稻田土壤的变形菌、酸杆菌和泉古菌相对丰度增加.LIBSHUFF软件分析结果也表明,16S rRNA基因文库在CK、NPK及NPKS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3种施肥处理的稻田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为每克干土0.58×1010~1.06×1010个,古菌为每克干土1.16×106~1.72×106个.施肥(NPK和NPKS)后,细菌和古菌的多样性和数量增加,且NPKS〉NPK.说明长期施肥显著影响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数量.
袁红朝吴昊葛体达李科林吴金水王久荣
关键词:稻田土壤施肥古菌多样性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被引量:18
2011年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环境问题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总结了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所出现的问题,从环境影响报告文件的编制和审批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地区环评机构设置合理性指数I,为今后各地区环评机构的设置合理性评价提供了理论参考。
童健李科林王平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不同施氮量下水稻分蘖期光合碳向土壤碳库的输入及其分配的量化研究:^(13)C连续标记法被引量:16
2014年
应用稳定同位素13C-CO2连续标记技术,通过室内密闭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施氮处理下(依次为N0,N10,N20,N40,N60)水稻分蘖期光合碳向土壤碳库的输入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连续标记培养18 d后,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的干物质累积量分别为1.58~4.35 g·plot-1和1.05~2.44 g·plot-1,水稻植株生物量受施氮处理显著影响,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即N60>N40>N20>N10>N0.水稻整个分蘖期内分别有44.0~157.6 g·plot-1和8.3~49.4 g·plot-1的光合碳进入水稻地上部和根系.不同施氮水平下,种植水稻的土壤有机碳(13C-SOC)、可溶性有机碳(13C-DOC)和微生物量碳(13C-MBC)的分配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不种植水稻且不施N).种植水稻的土壤13C-SOC含量范围为11.1~23.7 g·plot-1,占总净同化量的10.2%~18.1%.对于活性碳库,CK处理的土壤13C-DOC和13C-MBC含量分别为3.50μg·kg-1和88.9μg·kg-1,种植水稻处理的土壤13C-DOC、13C-MBC含量范围为4.82~14.51μg·kg-1、526.1~1 478.8μg·kg-1.土壤13C-SOC、13C-DOC和13C-MBC含量受施氮处理显著影响(P<0.05),且与植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水稻分蘖期光合碳的地下部输入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施氮能够促进水稻新鲜根际碳的沉积,且高N水平下根际沉积碳量高于低N和中量N水平.
谭立敏吴昊李卉周萍李科林王久荣葛体达袁红朝吴金水
关键词:分蘖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喷施亚精胺缓解宽叶香蒲镉毒害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培养箱培养方法,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植物生长素Spd,对不同浓度Cd2+胁迫下宽叶香蒲叶片和地下茎中活性氧、脂质过氧化,抗氧化系统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镉处理可以诱导宽叶香蒲叶片和地下茎O·2-产生速率、H2O2、MDA和GSH含量的增加;外源Spd促进叶片和地下茎中GSH含量的上升,抑制活性氧和MDA的产生,且0.25mmol·L-1Spd比0.5mmol·L-1Spd处理更有效地降低了MDA含量。镉胁迫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叶片和地下茎CAT、GPX、GR和茎部SOD的活性,而使SOD活性下降;叶片喷施Spd可进一步提高叶片和地下茎中GR活性以及地下茎的SOD、CAT、GPX活性,但不能缓解镉胁迫下叶片SOD活性的下降,叶片CAT的活性变化随Spd和Cd2+浓度的不同而各异。推测:外源Spd可能主要通过提高GR活性和抗氧化剂(GSH和内源多胺)的含量来提高宽叶香蒲对镉胁迫的抗性。
汤春芳李科林高自成仇银燕
关键词:亚精胺宽叶香蒲活性氧抗氧化酶
湘中某冶炼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56
2013年
利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湘中某冶炼区稻田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Cd、Zn及Pb含量,评价其重金属污染程度与潜在生态风险.单因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00%的土壤样点Cd处于重度污染;有96.0%的样点Zn处于重度污染,有99.5%的样点Pb处于重度污染,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d>Pb>Zn.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大多数样点Zn处于轻度生态风险;Pb每个生态风险级别的样点都有,其中处于强生态风险样点居多;100%的样点Cd处于极强生态风险水平.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表明,11.0%样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达到很强水平,89.0%样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极强水平.上述各项指标综合表明,湘中某冶炼区农田土壤受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甘国娟刘伟邱亚群李科林侯红波彭佩钦廖柏寒
关键词:水稻土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
环境伦理学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应用探析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对环境伦理学内涵的分析,结合维利切人土著公园案例,多维度、多视角地探讨了环境伦理在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所具有的特定功能及积极作用,突出了环境伦理的应用性,并探讨了环境伦理视阈下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范晓燕李科林孙根年
关键词:环境伦理生态旅游
狭叶香蒲活性炭对Cd^(2+)与Pb^(2+)的吸附及机理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为了解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采用磷酸一步活化法制备了狭叶香蒲活性炭,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溶液起始pH、Cd^(2+)和Pb^(2+)浓度、吸附时间、温度、活性炭剂量对狭叶香蒲活性炭吸附水溶液中Cd^(2+)和Pb^(2+)的影响。狭叶香蒲活性炭对Cd^(2+)和Pb^(2+)的吸附量随溶液起始pH与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平衡时间约为10 min;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自发而且吸热,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能更好地拟合狭叶香蒲活性炭对Cd^(2+)的吸附,Pb^(2+)的平衡吸附量与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性更好。25℃条件下,由Langmuir线性模型拟合得到的Cd^(2+)和Pb^(2+)最大吸附量Qm分别为83.33和116.28 mg/g。狭叶香蒲活性炭的理化性质分析表明,活性炭表面凹凸不平、多孔,比表面积为780.42 m2/g、孔容23.29 m L/g、平均孔径3.14 nm;活性炭含有羟基、磷酸基、CC键等,等电点为3.3。结果表明,狭叶香蒲活性炭是Cd^(2+)和Pb^(2+)吸附的有效吸附剂,吸附过程包括静电吸附、离子交换等。
舒艳李科林宋金风李冰汤春芳
关键词:狭叶香蒲活性炭重金属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因素研究
2007年
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法从株洲清水塘地区的土壤、污泥初步筛选了9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培养筛选并经过多次隔代培养,得菌种B212和B233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活性较高.在相对接种量为10%,温度30℃,摇床转速120r/min的情况下,实验结果表明:B212处理高岭土悬液时的最佳投加量为1mL/100mL,最佳絮凝环境pH值为7,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9h,最高絮凝率达92%;B233处理高岭土悬液的最佳投加量为2mL/100mL,最佳絮凝环境pH值为8,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35h,最高絮凝率达91%.
柯芝兰李科林郭帅黄忠良邹益雄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
一种亚热带地区人工湿地暖季与冷季植物套种配置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亚热带地区人工湿地暖季与冷季植物套种配置方法。它利用暖季和冷季植物的自然交替生长特征,在秋末地上部枯黄时先收获暖季植物,然后在株行间套种冷季植物,进入寒冷季节,暖季植物地上部分死亡,而冷季植物正常生长,...
吴晓芙陈永华陈明利李科林雷电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