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璟蓉

作品数:11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带状疱疹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窄谱
  • 2篇中波紫外线
  • 2篇紫外
  • 2篇紫外线
  • 2篇疱疹
  • 2篇痤疮
  • 2篇瘢痕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黑素
  • 2篇黑素瘤
  • 1篇带状疱疹后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等离子

机构

  • 8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广州市皮肤病...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1篇李璟蓉
  • 6篇方锐华
  • 6篇赵瑞
  • 3篇王建琴
  • 3篇郭云龙
  • 3篇王玉
  • 2篇徐瑾
  • 2篇邓列华
  • 2篇林幼娜
  • 2篇李克俭
  • 2篇贾淑青
  • 2篇莫金雪
  • 1篇李群
  • 1篇郭梅艳
  • 1篇赵刚
  • 1篇胡云峰
  • 1篇徐爱莉
  • 1篇王康玮
  • 1篇吴江
  • 1篇莫友

传媒

  • 2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当代护士(下...
  • 1篇中国医疗美容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脉冲Nd:YAG 1064 nm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长脉冲Nd:YAG 1064 nm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76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长脉冲Nd:YAG 1064 nm激光联合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V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增生性瘢痕,长脉冲Nd:YAG 1064 nm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推广运用。
李璟蓉赵瑞郭云龙罗佩瑜王玉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ND:YAG激光复方倍他米松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疗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采用NB-UVB联合泛昔洛韦片(FCV)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FCV治疗。结果:联合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止痛、结痂、脱痂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高,安全性好,并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李璟蓉邓列华赵刚胡云峰李克俭林幼娜徐瑾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波紫外线窄谱泛昔洛韦
420nm强脉冲光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中度寻常痤疮患者联合使用420nm强脉冲光以及阿达帕林凝胶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挑选我院收治的中度寻常痤疮患者100例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治疗组(50例),联合使用420nm强脉冲光以及阿达帕林凝胶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50例),单纯使用阿达帕林凝胶进行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8%)比对照组(40%)高,治疗组Ⅱ级的有效率(92.59%)比对照组Ⅱ级(56%)高,治疗组Ⅲ级的有效率(82.61%)也比对照组Ⅲ级(24%)高;差异均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中度寻常痤疮患者联合使用420nm强脉冲光以及阿达帕林凝胶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李璟蓉赵瑞罗佩瑜王玉方锐华
关键词:痤疮强脉冲光阿达帕林
Survivin、COX-2、VEGF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的关系
目的1、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2、探讨Survivin、COX-...
李璟蓉
关键词:尖锐湿疣SURVIVIN环氧合酶-2CD105微血管密度
文献传递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局部序贯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近期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卡泊三醇和哈西奈德局部序贯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7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B-UVB联合局部序贯疗法)及NB-UVB治疗组,以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价疗效。结果联合组比NB-UVB组起效更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局部序贯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高,安全性好。
李璟蓉邓列华徐爱莉郭梅艳李克俭林幼娜徐瑾
关键词:寻常型中波紫外线窄谱卡泊三醇哈西奈德
19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病相关因素,为临床PHN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5年8月至2020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9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皮疹消失后1个月是否有神经痛,分为PHN组57例和非PHN组14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发病时间、临床分型、急性期疼痛程度、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年龄、发病时间、临床分型、急性期疼痛程度以及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性别、发病部位、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红蛋白水平<120 g/L,年龄≥70岁、发病时间≥7天、临床分型为大疱型、急性期重度疼痛均为PH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低白蛋白水平及未使用糖皮质激素不是PH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70岁、发病时间≥7天、急性重度疼痛程度、临床分型为大疱型、血红蛋白水平<120 g/L是PHN发生的危险因素。
思远李璟蓉李群白靖竹佘浠宁莫友吴江方锐华
关键词: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核蛋白14对黑素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核蛋白14(NOP14)对黑素瘤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40例黑素瘤患者的黑素瘤组织,免疫组化检测NOP14和CD31[以微血管密度(MVD)表示]的表达。将黑素瘤细胞A375和SK-MEL-1细胞分别分为4组,分别转染空载体(空载体组)、NOP14过表达载体(NOP14组)、靶向NOP14的siRNA(siNOP14组)和阴性对照siRNA(siNC组)。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NOP14 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和ELISA检测细胞及其培养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表达。利用Transwell小室构建以上各组A375、SK-MEL-1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模型,利用CCK8、Transwell小室和Matrigel血管拟态实验检测共培养后各组HUVEC的增殖、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黑素瘤组织中NOP14表达水平与MVD的关系,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其余实验指标的两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NOP14高表达组(20例)黑素瘤组织MVD为44±13,中表达组(17例)为58±16,低表达组(3例)为62±11,且NOP14表达和MVD呈负相关(r=-0.525,P=0.017)。与空载体组相比,NOP14组A375和SK-MEL-1细胞及培养基中VEGF和VEGFR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siNC组相比,siNOP14组A375和SK-MEL-1细胞及培养基中VEGF和VEGFR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在A375与HUVEC共培养模型中,与空载体共组相比,NOP14组HUVEC的增殖活性(F=131.85,P<0.05)和迁移细胞数[22±5比63±8,t=7.07,P=0.002)、侵袭细胞数(14±5比45±10,t=4.94,P=0.008)及分支节点数(8±2比14±3,t=5.06,P<0.001)均显著下降;与siNC组相比,siNOP14组HUVEC的增殖活性(F=79.92,P<0.01)和迁移细胞数(152±30比59±4,t=5.36,P=0.006)、侵袭细胞数(134±21比50±8,t=6.40,P<0.001)及分支节点数(27±3比15±4,t=6.10,P<0.001)显著升高。在SK-MEL-1细胞与HUVEC共培养模型中,�
李璟蓉赵瑞王康玮方锐华
关键词:核蛋白质类血管生成抑制剂细胞运动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体射频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4例,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54例,仅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4次为一个疗程,每次间隔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ECCA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次以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ECC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术后色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面部皮肤敏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对于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满意,但由于治疗后患者皮肤屏障可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故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更佳,且术后皮肤敏感发生率降低,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贾淑青王建琴方锐华莫金雪赵瑞李璟蓉郭云龙
关键词:痤疮瘢痕胶原贴敷料
miR-122-5p通过靶向NOP14抑制黑素瘤的细胞增殖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在黑素瘤组织中miR-122-5p的表达情况,同时研究miR-122-5p对人黑素瘤细胞株SK-MEL-110和A375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调控效应。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22-5p在黑素瘤和色素痣组织中的表达;培养SK-MEL-110和A375细胞,瞬时转染miR-122-5p inhibitor及阴性对照inhibitor后,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22-5p的表达,MTT及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对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P14的mRNA和蛋白水平;应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法进一步验证NOP14是否为miR-122-5p的靶基因。结果 miR-122-5p在人色素痣和黑素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3±0.270和7.65±1.37。转染miR-122-5p inhibitor后,miR-122-5p在SK-MEL-110和A375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1±0.08和0.17±0.05。miR-122-5p inhibitor可以显著抑制黑素瘤细胞株SK-MEL-110和A-375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加G1期细胞的比例,但对SK-MEL-110和A-375细胞的凋亡没有明显影响。转染miR-122-5p inhibitor对NOP14 mRNA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可以显著提高NOP14的蛋白水平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共转染miR-122-5p mimics和野生型psi-CHECK2-3′UTR质粒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为0.21±0.14,较NC和野生型psi-CHECK2-3′UTR质粒转染组(0.56±0.1)显著下降(P<0.01)。结论 miR-122-5p在黑素瘤组织中高表达,提示miR-122-5p可能参与黑素瘤的发生发展过程。miR-122-5p可能通过NOP14影响SK-MEL-110和A-375细胞的周期,进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李璟蓉赵瑞方锐华王建琴
关键词:黑素瘤增殖凋亡
DPL精准光治疗雀斑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DPL精准光治疗雀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DPL550 nm精准光治疗雀斑40例,能量密度8~10.6 J/cm^2,脉宽:12 ms,频率:1 Hz。治疗结束1个月后复诊,皮损未痊愈者再次治疗。观察治疗疗效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采用DPL550 nm精准光治疗雀斑,1次治疗痊愈率为67.50%(27/40),2次治疗痊愈率76.92%(10/13),3次治疗痊愈率66.67%(2/3),总痊愈率97.50%(39/40),总有效率为100%。首次治疗后总满意度为87.50%。治疗后无患者出现瘢痕、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随访1年2例复发。结论:DPL550 nm精准光治疗雀斑临床疗效好,所需治疗次数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莫金雪方锐华罗佩瑜贾淑青赵瑞李璟蓉郭云龙王建琴
关键词:雀斑DPL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