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东 作品数:38 被引量:252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环咽肌功能的临床及影像学评定 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患者环咽肌功能障碍(CPD)的临床及影像学评定,旨在找到有效治疗CPD的依据和方法。方法: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均在入院24h进行临床吞咽功能评定,入院7d内完成吞咽造影录像检查(VFSS),以确定患者的吞咽异常模式及客观判断环咽肌功能。结果:100例患者中存在吞咽障碍40例,能完成VFSS 30例,其中环咽肌功能正常24例;存在CPD 6例,其病变部位在脑干及小脑,临床上表现为中重度吞咽障碍,其中口咽期均受损2例,咽期障碍4例。6例中环咽肌打开不能1例,打开不全5例,同一患者可以存在多种吞咽异常模式,包括喉上抬不足、梨状窝较多钡剂残留、喉渗透及误吸。结论:脑卒中后CPD主要发生在脑干的损伤部位,表现为环咽肌打开困难,其发生的机制可能为环咽肌的皮质延髓通道发生退行性变,使之呈现去抑制的后果。CPD对患者生活影响很大,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康复干预。 李爱东 刘洪涛 黄宗青 张志 周国强 张娟关键词:脑卒中 吞咽障碍 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需要实施静脉输液的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行静脉输液,观察组实施静脉输液护理干预,包括建立团队,将不同药物发生外渗后的处理方法编印成册,合理安排药物输注顺序等。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管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过强化责任,依靠团队,确定目标,分析外渗影响因素,可有效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 周敏 邱岸花 赵洁 李爱东 董慧娟关键词:新生儿 静脉输液 外渗 护理干预 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延髓内侧梗死(MMI)的临床特征,初步探讨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有临床症状并经MRI证实的单纯MMI患者18例,其中10例接受头部CT血管成像检查,4例接受全脑DSA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MMI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①18例中,病变单纯累及延髓内侧的腹侧6例(主要引起对侧肢体运动障碍)、中部2例(主要引起感觉障碍)、背侧4例(主要引起眼球震颤及眩晕);其余6例损害整个延髓内侧。②有15例在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上均发现病灶;有2例只在T2WI上发现病灶;1例患者的T1WI、T2WI呈等信号,1周后复查MRI,在T2WI发现病灶。③18例MMI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8例,其中6例接受CT血管成像/DSA检查,均未见椎动脉病变。不合并糖尿病者10例(均合并高血压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其中8例接受CT血管成像/DSA检查,7例发现有椎动脉病变。结论 MMI主要损害延髓腹侧。MRI是目前诊断延髓梗死的首选方法;在糖尿病基础上引起的小血管及椎动脉病变可能参与了MMI发病过程。 张志 黄宗青 肖剑伟 吕建勋 李爱东 刘洪涛关键词:脑梗死 延髓 脑血管造影术 血管疾病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并肩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导致肩痛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30例脑卒中后肩痛的患者进行正确的体位摆放、手法松动、戴肩吊带、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方法治疗。结果:30例患者经康复治疗后,其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评分、患肢的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痛经综合康复治疗后能明显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 李爱东 刘洪涛 黄宗青 邓英太 胡昔权 万桂芳关键词:脑卒中 肩痛 康复 肺炎衣原体感染及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及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81例脑梗死患者中血清Cpn感染率及血清CRP的含量,并与75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的Cpn总感染率分别为96.3%及69.3%,既往感染率分别为82.7%和66.7%,急性感染率分别为13.6%和2.7%,两组总感染率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既往感染率及急性感染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中Cpn感染者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11.44±3.94)mg/L及(2.58±1.36)mg/L,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脑梗死与Cpn感染及CRP水平有密切关系。 邓英太 曾莲意 黄宗青 李爱东关键词:肺炎衣原体 C反应蛋白 脑梗死 早期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实验室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比较分析多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对早期化脓性与病毒性脑膜炎诊断的敏感性及量化标准,并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发病3d内就诊的55例脑膜炎患者的外周血像、血糖及C-反应蛋白(CRP),脑脊液(CSF)白细胞数、蛋白、糖及CRP的检测结果。其中经病原学及/或临床治疗确诊的化脓性脑膜炎25例、病毒性脑膜炎30例,对其实验室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外周血像、CSF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在早期两种脑膜炎互有重叠,鉴别化脓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存在一定困难。而采用CSF蛋白>1.5g/L,血清CRP>16mg/L,CSF糖与血糖比值≤0.35等量化指标,则明显提高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价值。如果对这些指标进行组合,可进一步增加鉴别两种脑膜炎的敏感性。结论选择CSF糖与血糖比值、血清CRP、CSF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并设定量化标准,或者对这些指标进行组合检测,可提高鉴别诊断早期化脓性与病毒性脑膜炎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减少误诊,增强治疗的针对性。 黄宗青 李爱东 刘素英 刘洪涛 陆雪东 邓英太 史少凤关键词:脑膜炎 脑脊液 老年脑梗死隐性误吸的高危因素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隐性误吸的高危因素与发生机制,为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风险评估与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入选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72例,入院后24 h内完成临床吞咽功能评估,并在7 d内完成吞咽电视荧光透视检查(VFSS),通过VFSS确定患者有无误吸,记录隐性误吸发生率,分析隐性误吸与年龄、病变部位、临床吞咽异常表现的关系,分析老年脑梗死隐性误吸的高危因素。【结果】完成VFSS检查的72例患者中,误吸者32例,误吸发生率为44.4%(32/72),其中隐性误吸占13例,占误诊的40.6%(13/32)。60~65岁,66~70岁,71~75岁,76~80岁,>80岁这五个年龄段的隐性误吸发生率分别为7.7%(1/31),15.4%(2/13),23.1%(3/13),23.1%(3/13),30.7%(4/13),年龄越大隐性误吸的发生率就越高。>80岁患者较60~65岁患者的隐性误吸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 P <0.05)。其余各年龄段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双侧多发性梗死者隐性误吸率46.6%(7/15),脑干+小脑梗死者为40%(2/5),大脑半球+基底节区梗死者为9.5%,前两组与大脑半球+基底节区梗死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01)。但前两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较容易发生隐性误吸,年龄越大的患者,双侧多发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发生的几率更高。 李爱东 黄宗青 肖剑伟 张志 周国强 张娟 刘洪涛关键词:脑梗死 老年人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综合康复治疗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治疗前及经过正确的体位摆放、矫正肩胛骨的姿势、刺激肩关节周围固定肌的活动、戴肩吊带等综合康复治疗6周后,进行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肩关节半脱位恢复情况及患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18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经综合康复治疗后,其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肩关节半脱位恢复情况及患肢的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综合康复治疗后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所造成的功能障碍程度。 李爱东 刘洪涛 黄宗青 邓英太 万桂芳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肩关节 脱位 康复 综合疗法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认知功能随访观察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和演变趋势。方法采用电话和家访见面相结合的随访方式,对临床诊断为TGA的患者进行5年有关认知功能的密切观察。结果在实际随访到并完成认知功能测试的12例TGA患者中,6例出现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其中有2例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结论TGA远期预后并非良好,部分病人有向MCI发展、进一步演变为AD的变化趋势,TGA和MCI、AD存在相似的病理基础,三者间的区别可能是损害程度与持续时间的差异,彼此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值得进一步收集病例论证,进行更加充分和深入的研究。 宗青 谭琦 刘素英 李爱东 刘洪涛 张小燕 史少凤关键词: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轻度认知障碍 随访 脑卒中患者营养评估的作用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进行营养评估,并分析营养评估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均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检测营养学的指标来评定其营养状况,对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治疗和营养支持,在住院14d、28d后再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和相应指标的检测,分析营养风险评分与营养评价指标的检测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结果60例卒中患者,入院时评定有营养风险者15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3.3%;营养不良患者年龄明显高于营养正常者(P<0.01);14d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3%;28d后经营养支持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降至6.7%,各项营养学的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发生营养状况恶化,早期及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均有必要。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能简单反映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能预测营养不良的风险,但对于昏迷、瘫痪及难以准确测量体重指数(BMI)的患者,使用受到限制。在临床仍常采用人体测量和生化指标确定患者是否营养不良。本文认为卒中患者均需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和营养不良的确定,作为进行合理营养支持的依据和指导。 李爱东 张志 刘洪涛 黄宗青 邓英太 史少凤关键词:脑卒中 营养评价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