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焕

作品数:6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短蛸
  • 2篇人工育苗
  • 2篇人工育苗技术
  • 2篇长蛸
  • 1篇地理群体
  • 1篇养殖
  • 1篇硬骨鱼
  • 1篇硬骨鱼纲
  • 1篇鱼纲
  • 1篇增养殖
  • 1篇肉质
  • 1篇石斑
  • 1篇石斑鱼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发育
  • 1篇亲体
  • 1篇亲体培育
  • 1篇全人工
  • 1篇全人工育苗
  • 1篇全人工育苗技...

机构

  • 6篇浙江海洋学院

作者

  • 6篇李焕
  • 5篇吕振明
  • 4篇吴常文
  • 4篇常抗美
  • 3篇张建设
  • 2篇迟长凤
  • 2篇樊甄姣
  • 1篇郑孝亮
  • 1篇钱昶

传媒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沿海7个长蛸(Octopus variabilis)群体COI基因的遗传变异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测定技术分析了中国沿海重要经济头足类长蛸7个野生群体的种群遗传结构及其变异。结果表明,我国长蛸资源存在相对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35bp长度的核苷酸片段共检测到74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达11.7%,检测的108个个体中共获2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达0.342—0.934,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达0.0008—0.0055,高于多数海洋头足类的遗传变异。对7个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表明,我国的长蛸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P<0.05),遗传结构基本符合脚踏石模型。7个群体可明显聚类为3个类群,类群间分化系数Fst达0.8858(P<0.01),基因流大大小于1;AMOVA检测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也证实了上述类群的分化。遗传距离分析表明,由厦门群体组成的类群与其它2类群间的遗传距离达到0.086—0.098,可能达到了亚种的分化。
常抗美李焕吕振明迟长凤
关键词:长蛸
褐鲳鲉全人工育苗技术被引量:1
2010年
褐鲳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俗称“虎头鱼”、“假石斑”、“石狗公”,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总目、鲇亚目、鲇科、鲳鲉属,在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可与石斑鱼媲美,是开展人工增养殖的优良经济品种,市场前景良好。
钱昶常抗美李焕郑孝亮
关键词:人工育苗技术硬骨鱼纲人工增养殖石斑鱼肉质
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与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被引量:37
2009年
2003年以来,通过对乌贼人工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解决了乌贼胚胎发育、苗种繁育、成体快速养殖和当年生乌贼秋季育苗的关键技术,以期为乌贼的产业化发展及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的修复提供技术支撑。2006年利用乌贼仔三代和野生受精卵共6 810粒;孵出稚乌贼5 855头,孵化率为86.0%;获胴长20 mm的幼乌贼4 182头,培育成活率为71.4%;获胴长92~130 mm,体质量106~219 g的乌贼2 885头,养殖成活率为69.0%;通过乌贼的快速养殖与生殖调控,1 000头当年生乌贼秋季产卵151.6 kg,合97.02万粒。
常抗美吴常文吕振明张建设李焕
关键词: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苗种繁育亲体培育人工育苗
中国沿海长蛸群体16S rRNA基因的遗传变异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技术,分析了我国沿海长蛸4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异。经比对获得了1个长度为512 bp的核苷酸片段,检测到48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9.4%,45个个体共检测到30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为0.964 6,总体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32 9,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析表明,4个长蛸群体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82.07%的遗传差异存在于群体间,而仅有17.93%的遗传差异存在于群体内。聚类分析也表明4个群体可明显聚为2个类群,一个由大连、青岛和舟山群体组成,另一个由厦门群体组成;厦门群体与其它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达到0.094,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达到0.97和0.02,表明厦门群体与其它3个群体有着显著的遗传隔离,可能为亚种水平的分化。上述群体间的分化可能与长蛸自身的底栖生活方式、海区水文条件及地理历史因素等有关。
李焕吕振明常抗美迟长凤吴常文
关键词:长蛸16SRRNA基因
基于16SrDNA序列的中国沿海短蛸种群遗传结构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线粒体基因测序技术,对中国沿海7个短蛸(Octopus ocellatus)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变异进行分析,以探讨种群扩散潜力对遗传结构的影响。共测定了100个短蛸样本的485 bp的16S rDNA序列,经UPGMA聚类分析表明,中国沿海的短蛸群体存在着明显的种群结构。7个群体明显地分化为两大类群:一个类群由北方沿海的大连、烟台、青岛、连云港群体组成,另一个类群由南方沿海的上海、舟山和广东群体组成;两类群间存在14个固定核苷酸碱基的替换。两类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和基因流Nm分别达0.878和0.069,并达到显著分化水平(P<0.05)。AMOVA检验表明,两类群间的差异有87.76%存在于群体间,而仅有12.24%存在于群体内。两类群间的净遗传距离为0.019,表明可能为中度的种内群体间分化水平。依据分子钟理论推断,两类群的分化时间约为晚更新世冰期。两类群的分化可能与短蛸缺乏浮游幼体生活史和无长距离迁移习性有关,基因流与地理距离间的相关性符合脚踏石模型,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同时短蛸群体的这种分化格局还可能与晚更新世以来中国沿海海平面的反复升降和长江口淡水的阻隔有关。
吕振明李焕吴常文樊甄姣张建设
关键词:短蛸种群遗传结构
中国沿海六个地理群体短蛸的遗传变异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线粒体COI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了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头足类短蛸(Octopus ocellatus)6个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异,结果表明我国短蛸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在654 bp长度的核苷酸片段中共检测到42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达6.42%,检测的60个个体中共获2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200~0.867,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0 3~0.009 7,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0.200~6.311,高于多数海洋头足类的遗传变异。对6个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表明,我国的短蛸群体间除部分群体外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P〈0.05),遗传结构基本符合脚踏石模型。聚类分析表明6群体已明显分化为两个类群,一个由大连、青岛、连云港群体组成,另一个由舟山、上海和广州群体组成,两类群间存在20个固定位点核苷酸差异,编码的蛋白质存在2个固定氨基酸残基的差异。两类群的分化系数达0.860 2(P〈0.01),基因流大大小于1;AMOVA检测显示仅有12.72%的遗传差异存在于群体内部,而87.28%的遗传差异存在于群体间。短蛸遗传变异的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我国短蛸资源更好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吕振明李焕吴常文樊甄姣张建设
关键词:地理群体短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