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淮
- 作品数:18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及结核病的宿主易感性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及结核病的宿主易感性。方法选取体液标本结核菌培养阳性住院患者(排除HIV阳性患者)200例参与研究;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及结核病的宿主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达38.0%;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二线抗结核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及结核病的宿主易感性均较高,在临床中应该加强隔离制度,完善监测系统。
- 周建亮李勇忠李淮于红缨谢知兵王晋杨利兵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
- 15例HIV阴性神经梅毒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本组男14例,女1例,发病年龄27~59岁,其中脑实质梅毒9例,间质型梅毒6例。脑实质型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认知力下降,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晚期出现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脑间质型表现为头痛,颈项强直,复视,克氏征阳性等。15例血液梅毒血清学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14例脑脊液TPPA阳性,8例脑脊液RPR阳性。头颅MRI检查无特异性。13例患者接受水剂青霉素或头孢曲松抗梅毒螺旋体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其分型密切相关。脑脊液RPR和TPPA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及时采用青霉素或头孢曲松抗梅毒螺旋体治疗可明显改善神经梅毒症状。
- 李淮欧强
- 关键词:HIV神经梅毒青霉素类头孢曲松
- 不同诊断标准对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判定的影响:一项基于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的分析
- 2023年
- 目的采用肝性脑病心理学评分(PHES)方法及Stroop智能手机应用(Encephal App)测试,比较不同方法测试时肝硬化患者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病率的差异。方法该项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由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门静脉高压联盟发起并在国际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gov注册(NCT05140837)。在全国19家医院入组354例肝硬化患者,均完成PHES评分(包括数字连接试验A和B、数字符号试验、轨迹描绘试验、系列打点试验)及Stroop测试。PHES分别采用中国和韩国两项研究建立的正常值诊断标准进行评分,Stroop测试依据研发者团队标准进行评定。分析采用不同诊断标准或方法对肝硬化人群MHE患病率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组间一致性比较采用kappa检验。结果在354例肝硬化患者中,PHES依据中国和韩国研究正常值标准进行评分后,MHE的患病率分别为78.53%和15.25%;依据Stroop测试,MHE患病率为56.78%,三者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pa=-0.064,P<0.001)。分层分析显示,依据中国标准,Child-Pugh A、B、C级3组患者的MHE患病率分别为74.14%、83.33%、88.24%;依据韩国标准,Child-Pugh A、B、C级3组患者的MHE患病率分别为8.29%、23.53%、38.24%;依据Stroop测试标准,Child-Pugh A、B、C级3组患者的MHE患病率分别为52.68%、58.82%、73.53%。各诊断标准结果中,MHE患病率均呈现随Child-Pugh分级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进一步比较发现数字连接试验A与数字符号试验在依据中国、韩国标准所得到的分数有较好的一致性(Z值分别为-0.982,-1.702;P值分别为0.326,0.089),而其他3项子测试则差异性较大(P<0.001)。结论MHE在肝硬化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但使用不同的诊断标准或方法得到的MHE患病率差异较大;需要根据目前人口学和疾病谱的变化,入组更大样本量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从而建立更�
- 李晓燕刘尚豪刘川祖红梅郭小青向慧玲黄燕严兆兰李雅静孙佳宋瑞欣闫俊卿叶青刘菲黄磊孟繁平张晓宁杨少奇呼圣娟阮继刚李异玲王宁宁崔会鹏王滟萌雷创汪清海田宏玲瞿章书袁敏石瑞春杨小婷金丹苏丹刘益军陈颖夏玉香李勇忠杨巧华李淮赵学兰田泽敏余洪吉张晓娟吴晨曦吴志坚李胜强沈迁刘雪梅胡建平武曼群党彤王晶孟宪梅王海英江振宇刘娅媛刘莹曲素萱陶弘鄢冬梅刘君付巍于杰王福生祁小龙福军亮
- 关键词: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
- MELD在重型肝炎血浆置换治疗中的应用
- 2013年
-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预测重型肝炎3个月内的病死率,选择合适病例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方法】192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n=82)和对照组(n-110),治疗前进行MELD评分,比较两组在治疗3个月内的病死率。【结果】3个月内,MELD评分≤19分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2.5%(4/32)、20.0%(8/40),≥40分者,治疗组2例和对照组4例均死亡(P〉0.05);MELD评分20~29分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8.8(6/32)、40.9%(18/44);30~39分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37.5%(6/16)、81.8%(18/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d0.05)。【结论】MELD评分可以预测重型肝炎近期预后,20分≤MELD评分≤39分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价值最大。
- 李淮符政远
- 关键词:MELD评分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终末期肝病模型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减少ALSS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 设观察组48例,对照组32例,两组在护肝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同时给予ALSS治疗。观察不同病期治愈好转率、总有效率,平均住院天数和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ALSS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重型肝炎早、中、晚期治愈好转率分别为100%、80%、28.57%,总有效率72.29%,对照分别为:66.67%、54.55%、10.00%,总有效率46.87%,临床治愈病例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为(21.25±12.69)天,对照组为(52.36±17.27)天,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观察组ALSS治疗232人次,发生不良反应20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8.62%。结论 ALSS为重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段,ALSS对重型肝炎早、中期疗效较好,减少肝素用量,严格无菌操作及预防性用药,可减少不良反应。
- 符政远邓英彭吉军李勇忠胡文祥李淮聂晓红王黔梅黄湘玲张丰伟
-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重型肝炎疗效
-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 检测各期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重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设重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每组患者血清中自细胞介素(IL)-2,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sFas),α-干扰素(IFN-α)的水平。结果 各期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01)。病情越重,IL-6,TGFβ1,TNF-α,sFas水平越高,而IL-2,IFN-α水平越低。结论 血清IL-2,IL-6,TGβ1,TNF-α,sFas,IFN-α的水平与肝细胞凋亡和坏死、损伤和修复以及病毒的复制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对评估重型肝炎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符政远李勇忠邓英蒋建勇彭吉军胡文祥李淮马孝政谢知兵
- 关键词:重型肝炎白细胞介素Α-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Β1
- 非生物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血清细胞因子在血浆置换、血液滤过等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前后的变化, 进一步探讨细胞因子和非生物型人工肝在重型肝炎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设重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测定每组血清 IL-2、IL-6、T...
- 李勇忠符政远邓英彭吉军胡文祥李淮于红缨蒋建勇马孝政谢知兵
- 关键词:重型肝炎非生物型人工肝细胞因子
- 文献传递
- 219例麻疹病例的临床特征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麻疹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时期麻疹的流行特征,指导该病的诊治和防控。方法对2007年12月—2009年5月间收治的219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年龄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5年前收治的150例麻疹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19例麻疹患者中以6个月~5岁儿童为主,占78.54%(172/219)。临床表现典型:96.35%(211例)的患者发热,其中体温>39℃者占72.99%;所有患者均有皮疹,皮疹形态和出疹顺序符合典型麻疹表现,在病程第3、4天出疹者以6个月~5岁儿童最多,达82.56%;明确有麻疹黏膜斑者147例(67.12%)。肺炎(73.52%)是主要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5岁儿童最高,其中肺炎的发生率占81.18%。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仅18例(8.22%)。结论麻疹好发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典型,并发症发生率高,以肺炎为主。应加强计划免疫和针对成年人的强化免疫,以降低麻疹发病率。
- 李淮符政远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计划免疫传染病并发症
- 非生物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和非生物型人工肝在重型肝炎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测定正常组、重型肝炎保守治疗组及重型肝炎人工肝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2、IL-6、TGFβ1、TNF-α、sFas、IFN-α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人工肝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2、IFN-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6、TGFβ1、TNFα-、sF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人工肝治疗后血清IL-2、IFN-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IL-6、TGFβ1、TNF-α、sFa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保守治疗后血清IL-2、IL-6、sFas、IFN-α水平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TGFβ1、、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死亡及疗效差自动出院的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极易反弹,治愈及好转的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不易反弹。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对IL-6、TGFβ1、TNF-α、sFas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可使IL-2、IFN-α水平升高,对重型肝炎疗效明显。观察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病情评估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李勇忠符政远蒋建勇邓英彭吉军胡文祥李淮于红缨马孝政谢知兵
- 关键词:肝炎白细胞介素2转化生长因子Β干扰素Α
- 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检测在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BV-pgRNA)的检测在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不同感染阶段及治疗期间患者血清HBV pgRNA、HBV DNA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肝活检组织中提取DNA后检测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分析HBV pgRNA与HBV DNA、HBsAg、cccDNA的相关性及预测患者治疗的价值.结果血清HBV pgRNA、HBV DNA在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期(Ⅰ+Ⅱ)最高,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期(Ⅲ+Ⅳ)最低,血清HBsAg水平和肝内cccDNA水平在四个阶段保持相对稳定.对总体患者、Ⅰ期和II期患者,HBV pgRNA与HBV DNA、HBsAg、cccDNA均成正相关(P<0.05);HBV pgRNA、HBV DNA、HBsAg、cccDNA水平治疗后均下降,除HB-sAg治疗后12个月与6个月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各指标治疗后与前一治疗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cccDNA水平(AUC=0.773)是HBsAg血清转换的最佳预测指标,其次是HBV pgRNA水平(AUC=0.743).HBV pgRNA水平对HBsAg血清转换预测敏感度89.11%,特异度81.23%,准确度85.72%.结论HBV pgRNA的动态变化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标志物来预测HBeAg阳性患者治疗.
- 谢知兵周建亮于红缨李淮王晋李勇忠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