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军

作品数:20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乙型
  • 11篇肝炎
  • 8篇乙型肝炎
  • 8篇慢性
  • 7篇肝硬化
  • 6篇病毒
  • 5篇代偿
  • 5篇失代偿
  • 5篇失代偿期
  • 4篇慢性乙型
  • 4篇肝功
  • 4篇肝功能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肝硬化失代偿
  • 3篇肝硬化失代偿...
  • 2篇毒性肝炎
  • 2篇胸水
  • 2篇胸水患者
  • 2篇乙型病毒
  • 2篇乙型病毒性肝...

机构

  • 20篇解放军白求恩...
  • 1篇石家庄市第五...

作者

  • 20篇李海军
  • 18篇孙殿兴
  • 16篇杨新英
  • 10篇康富标
  • 9篇李东
  • 6篇郭志梅
  • 2篇许景耀
  • 2篇于宏
  • 2篇王玉文
  • 1篇梁志会
  • 1篇刘风欣
  • 1篇王君平
  • 1篇李兵顺
  • 1篇刘凤欣

传媒

  • 9篇国际流行病学...
  • 3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华北国防医药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脾补肾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健脾补肾中药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一般保肝、降酶药,疗程8周。观察健脾补肾中药临床综合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3%及71.1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改善肝脏影像学方面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补肾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安全有效。
李海军李东孙殿兴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例对照研究
实脾饮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8年
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腹水的发生率超过50%,并发腹水的患者,其2~5年的生存率大约为50%,难治性腹水患者1年病死率超过5096,腹水的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Ⅲ。笔者采用实脾饮治疗肝硬化腹水,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观察,总结报道如下。
李海洪李海军
关键词:实脾饮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被引量:9
2009年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防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对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文就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诊断、病因病机、并发症及其治疗等作了综述。
李海军李东孙殿兴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症
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特点的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建立
2016年
目的研究Huh7.93细胞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PBMCs)共培养能否模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特点及免疫功能状态,为研究慢性HBV感染的免疫清除机制提供体外共培养细胞系统。方法Huh7.93细胞单独培养及分别与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PBMCs共培养7d。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CCK8)试剂盒检测Huh7.93细胞的增殖活性,荧光定量PCR、Southern blot等方法检测cPBMCs中及共培养细胞中HBV复制情况。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一定比例的Huh7.93细胞与PBMCs共培养后Huh7.93细胞增殖活性较高,细胞生长状态良好。HBV不能感染cPBMCs并在其内复制。Huh7.93细胞与cPBMCs共培养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DNA定量在第4天[(6.01±0.20)log10拷贝/ml]、第7天[(7.82±0.24)log10拷贝/ml]明显增加,与Huh7.93细胞单独培养[分别为(4.99±0.08)log10拷贝/ml、(6.96±0.09)log10拷贝/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Huh7.93细胞与cPBMCs共培养后第7天细胞裂解液中HBV复制中间体均比Huh7.93细胞单独培养明显增加。HepG2.2.15细胞与cPBMCs共培养后HBV复制无明显增加。结论Huh7.93细胞与cPBMCs共培养后类似于人体感染HBV后的病毒复制规律,能够很好地模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微环境及免疫功能状态,为体外研究慢性HBV感染的免疫清除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李海军杨新英康畜标刘凤欣孙殿兴
关键词:单核细胞免疫
干扰素及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0年
IFN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具体疗程等仍需进一步探讨,此文就此进行了综述.
李海军康富标杨新英李东孙殿兴
关键词:干扰素发病机制
不同频次胸腔穿刺抽液及置管引流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顽固性胸水患者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评价不同频次胸腔穿刺抽液及胸腔置管引流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顽固性肝性胸水(RHH)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0日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的1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RHH患者,随机分成4组:胸腔穿刺抽液1组(T1组,1周抽液2次)、胸腔穿刺抽液2组(T2组,1周抽液3次)、胸腔置管引流1组(ICP1组,1周抽液2次)和胸腔置管引流2组(ICP2组,隔日抽液1次).每组患者42例,记录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观察胸水消退情况、并发症等资料.结果 4组患者尿素氮、白蛋白、血钾、血钠和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239、6.194、7.832、5.478和9.486,P<0.05或<0.01).4组患者合并感染、穿刺部位渗液、穿刺部位缝合、输白蛋白比例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46、67.862、47.328和9.136,P<0.05或<0.01).T1组感染率为4.76%,低于ICP1和ICP2组(=4.086和5.126,P均<0.05).T1和T2组穿刺部位渗液发生率分别为4.76%和7.14%,低于ICP1和ICP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603、47.069和49.208、43.750;P均<0.01).T1组与T2组的穿刺部位缝合率均为0,低于ICP1和ICP2组患者(χ^2=37.655和42.000,P均<0.01).T1组的输白蛋白率为59.52%,低于T2组和ICP2组患者(χ^2=4.613和7.244,P均<0.05);ICP1组的输白蛋白率为66.67%,低于ICP2组(χ^2=4.200,P<0.05).各组采用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置管引流治疗RHH治愈加显效率均在70%以上,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胸腔穿刺抽液较胸腔置管引流患者并发感染、穿刺部位渗液、穿刺部位愈合困难明显降低.胸腔穿刺抽液每周2次治疗RHH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胸腔置管引流治疗RHH对患者的利弊仍需进一步评价.
李海军郭志梅杨新英康富标孙殿兴
关键词:胸水胸腔穿刺胸腔置管
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肝性脊髓病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肝性脊髓病(HM)是多种慢性肝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其特点为进展性对称性的双下肢痉挛性瘫痪,伴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大部分患者感觉正常。大多数病例与肝性脑病(HE)并存,病理检查以脊髓侧索和后索脱髓鞘改变为主。肝性脊髓病目前无特效疗法,肝移植可以改善患者症状,避免进一步恶化。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本病的关键,本研究就1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肝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预后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李海军杨新英康富标王玉文孙殿兴郭志梅
关键词:肝性脊髓病肝硬化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脱髓鞘改变
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好转组及死亡组,分析其死亡危险因素及12周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PA、PTA、血氨、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ALB、血清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评分增加、血氨增高及PTA降低是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很好预测因素(P<0.01),PA及血清Na降低亦是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P<0.05)。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12周生存率为34.48%。结论Child-Pugh评分、血氨、PTA、PA、血清Na与患者预后相关,提示降低血氨、改善凝血状态、纠正低蛋白血症及低钠血症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李海军李东许景耀杨新英孙殿兴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肝功能衰竭预后
乙型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笔者对116例乙型CLF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出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率极高,Child-Pugh评分增加、血氨增高及PTA, PA、血清Na降低是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
李海军孙殿兴李东许景耀杨新英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血氨增高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凝血障碍
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疗效及其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选择近年收治的未应用过抗病毒药物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给予普通干扰素抗病毒治疗48周,随访24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预测因素。结果持续应答率为23.28%,HBeAg血清转换率为34.48%,持续应答组HBeAg血清转换率为63.04%。性别、是否母婴传播与抗病毒效果无关,基线HBV-DNA、ALT、AST、TBIL、GGT水平与抗病毒效果相关。基线HBV-DNA、ALT、GGT水平可以作为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效果的预测因素。结论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疗效确切。持续应答的患者能够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根据患者基线HBV-DNA水平及肝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患者是提高应答率的关键。
李海军杨新英康富标李东孙殿兴
关键词:干扰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