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河

作品数:37 被引量:18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著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10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4篇语言文字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5篇哲学
  • 6篇释学
  • 5篇文化
  • 5篇解释学
  • 5篇翻译
  • 3篇语词
  • 3篇政治
  • 3篇复数
  • 2篇德勒兹
  • 2篇学科
  • 2篇语言哲学
  • 2篇哲学史
  • 2篇政治学
  • 2篇人文
  • 2篇谈论
  • 2篇启蒙
  • 2篇西方哲学
  • 2篇解构论
  • 2篇激进
  • 2篇复数形式

机构

  • 29篇中国社会科学...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35篇李河
  • 1篇张晓明

传媒

  • 5篇哲学研究
  • 4篇哲学动态
  • 4篇求是学刊
  • 2篇开放时代
  • 1篇长白学刊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学术动态(北...
  • 1篇中国哲学年鉴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中国发展观察
  • 1篇党政干部参考
  • 1篇文学人类学研...
  • 1篇现代德国哲学...

年份

  • 5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86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启蒙遇到国际政治——后发国家的启蒙辩证法被引量:6
2016年
启蒙思想涉及现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基础观念和规则。先发现代性国家的启蒙大多顺应其社会的内源性要求而出现,后发国家的启蒙则有明显的外源性。文章据此区分了原发型启蒙和后发型启蒙概念,刻画了相关思想群体的话语特征,揭示了先发与后发国家思想群体间的"异时代的同时代性",探讨了后发国家的启蒙辩证法。文章认为,18世纪启蒙思想家普遍信奉理性增长与个体自由和谐共进的原理,但法兰克福学派却发现了二者的深刻矛盾,由此指出启蒙在自我毁灭。福柯晚年的思想则表明,唯有回到"批判理性"或"对理性的批判",才能真正守住精神的自主性,这才是启蒙的自救之道。
李河
“民族哲学”的概念辨析与“金岳霖悖论”的提示——对伍雄武先生商榷文的回应
2021年
伍雄武先生对我发表于《开放时代》2019年第5期的论文《可以在何种意义上谈论"民族哲学"?》(下文简称《民族哲学》)撰写的商榷文章(下文简称"商榷文"),全盘误解了笔者的文义,将我在文章中围绕"民族哲学"概念所梳理出的多种可能语义,错认为笔者本人的学术立场,并以此为依据指责笔者否定"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存在的理由,对此我不能不做出回应。第一,商榷文认为,《民族哲学》"从各方面明确地否定民族哲学和哲学的民族性",这是缺少引文依据的。
李河
关键词:学术立场金岳霖引文概念辨析民族性
可以在何种意义上谈论“民族哲学”?被引量:11
2019年
近年来“民族哲学”成为一些原苏联国家和东欧国家哲学论坛上的热词。本文试图澄清,人们究竟是在何种意义上谈论“民族哲学”?循着这个问题线索,本文区分了“民族哲学”概念的政治学含义和人类学含义,展示了“哲学”的单数性含义与复数性含义的差别。本文认为,“民族哲学”从根本上说是个哲学政治学用语,其焦点意识集中在“民族”而不是“哲学”。进而言之,“民族哲学”概念是个与发展程度相关的无解的问题,它是部分“后发国家”思想群体的身份符号,是个“既必要又多余”的概念。
李河
文化研究的对象、历史和方法被引量:18
1986年
去年底,有报刊预测今年将兴起“文化热”,这种预测无疑唤起了更多学者对文化研究的兴趣,遂使“文化”一词成为近来出现频度最高的理论用语之一。 的确,在这个变革的时代,研究我们的文化、反省我们的传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我们知“日用而不知”,觉“日行而不觉”。
李河
关键词:文化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历史哲学学科背景
作为语词复制的“模仿”被引量:2
2005年
文章旨在从文本翻译角度考察“模仿”问题。对这种语词复制过程的描述表明 ,由于不同语词构成物之间的不可还原性 ,译本对原本的翻译总会成为“差异的播撒”过程。这一观察对理解“哲学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经典认识论一向认为哲学概念应当是纯粹的和普遍性的 ,但许多哲学概念的“不可翻译性”恰恰提示着一个重要的解释学结论 :哲学概念具有强烈的语词特性 。
李河
关键词:模仿
公共文化服务: 理论和实践含义的探索被引量:33
2008年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中国人民在推进现代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进程中必须完成的新任务。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超出了以往的改革。不仅如此.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公共文化服务”也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话题。如何看待“公共性”与“公益性”等概念?如何解读公共文化服务与私人文化权利的基本关系?如何理解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应当扮演的角色?
张晓明李河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人民文化权利公益性
从国民性到国民史
2015年
西方到东方的史观 现代历史学发源于西方,建构在现代史学上的中国近代到当代历史,同样全盘采用了西方现代历史学的整套体系,比如民族、国家、文明古国等等概念,都是建立在西方史观的基础上,以西方历史学的方法去看待中国历史。
李河
关键词:国民性西方历史学民史现代史学当代历史史观
“技术转向”与转向技术的条件被引量:5
2001年
For modern philosophy,the question of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Hamlet problem.As a basic condi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technological problems,we should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questions of technology and those that relate to technolgy.
李河
关键词:语言分析技术创新
概念栖身于语词
李河
关键词:解释学语言哲学翻译
作为“可翻译性”条件的“第三文本”被引量:7
2004年
哲学对翻译问题的考察同时意味着从翻译的视角来观察哲学问题。因此,传统形而上学对“是”与“所是者”的分别、传统认识论对实在及其认识的描述,都可以被概括为“原本—译本”的关系——其中的关系符号“—”体现着原本对译本的支配关系。体现着这种支配关系的“原本中心论”意识具有不同形态,其中之一就是本文论述的“第三文本’假定:即文本1可以转换为文本2,当且仅当它们都以一个作为“第三文本”的原本为根据。W·本亚明关于“纯粹语言”的讨论,乔姆斯基和E·奈达关于语言深层结构的讨论都包含着对“第三文本”的承诺。最后,我们从奎因关于“翻译手册”悖论的讨论指出了这种“第三文本”假定固有的矛盾,由此引出的“翻译不确定性”概念揭示了语词世界的基本特征,它使以纯粹的“逻辑真理”为最高诉求的哲学理想成为一个问题。
李河
关键词:翻译理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