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涛
- 作品数:55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艺术更多>>
- 岩大戟内酯B刺激MCF-7细胞条件培养基降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岩大戟内酯B(jolkinolide B,JB)刺激MCF-7条件培养基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并分析岩大戟内酯B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25,55,85 mg·L^(-1)岩大戟内酯B刺激MCF-7人乳腺癌细胞为JB刺激组,正常培养的MCF-7细胞为MCF-7组。获得25,55,85 mg·L^(-1)JB刺激的MCF-7细胞上清液为相应浓度的条件培养基。利用各组条件培养基分别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为25,55,85 mg·L^(-1)JB组,正常培养的HUVEC为非条件培养基组。分别用噻唑蓝(MTT)比色法,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小室迁移实验观察25,55,85 mg·L^(-1)JB组HUVEC增殖、凋亡、迁移的变化;并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JB对MCF-7细胞的作用机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各组条件培养基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25,55,85 mg·L^(-1)JB组HUVEC细胞凋亡数目逐渐升高(P<0.01),HUVEC增殖显著降低(P<0.01);25,55,85 mg·L^(-1)JB组HUVEC细胞划痕面积闭合率和细胞迁移率较非条件培养基组均显著降低(P<0.01)。与MCF-7比较,25,55,85 mg·L^(-1)JB均能够明显抑制MSC-7细胞蛋白激酶B/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kt/STAT3/m TOR)信号通路表达,下调MCF-7细胞表达的VEGF因子。结论:岩大戟内酯B通过抑制Akt/STAT3/m TOR信号通路下调MCF-7细胞旁分泌VEGF,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或迁移活性。
- 沈雷沈雷李永涛张善强刘树民刘树民
- 关键词:岩大戟内酯BMCF-7乳腺癌细胞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迁移AKT信号通路
- 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PBL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素质的探讨
- 2012年
- 在局部解剖学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引入PBL教学法,使学生在掌握本学科相关知识的同时,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以适应新时期下对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 李永涛陈永春高喜仁
- 关键词:PBL教学法局部解剖学
- 结合“临床常见病”逆向传授局部解剖学的方法探讨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临床常见病"逆向传授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提供经验。方法选择2006~2007级临床本科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每个班级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采用以"临床常见病"逆向传授局部解剖学教学法,另一组为对照组,试验组按传统教学法授课,最终根据考核成绩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性、学生的反映情况及教学效果。结果除2007级3班试验组成绩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他试验组的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临床常见病"逆向传授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的自身修养和学生今后的临床学习都有很大帮助。
- 孙石柱李永涛金海峰李公启李静平
- 关键词:临床常见病局部解剖学传统教学法
- 一种多方位可旋转方向的观片灯支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方位可旋转方向的观片灯支架,涉及观片灯支架技术领域,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伸缩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稳定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夹紧结构、移动...
- 姜杨李永涛金海峰郭林娜沈雷
- PBL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在局部解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方法在2009级临床、妇产专业部分班级进行PBL教学,并发放调查问卷,收回试卷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对PBL教学法较为满意。结论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个人能力有很大帮助。
- 李永涛金海峰李静平沙峰张彧婷
- 关键词:PBL教学法局部解剖学调查问卷
- 局部解剖学教学方法进展探究被引量:3
- 2010年
- 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局部解剖学国内主要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清楚展现各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为局部解剖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提供参考,同时扩展、丰富和完善了局部解剖教学方法学内容。
- 李永涛高恒宇杨俊杰邓凤春陈永春马勇何军
- 关键词:临床病例分析PBL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
- 乳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促进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增殖的机制探讨
- 2023年
- 目的探讨MDA-MB-231乳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迁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MDA-MB-231细胞上清液和不含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以1∶4的体积比混匀后培养的hAdMSC为MDA-MB-231上清液组。向MDA-MB-231上清液组添加10μmol/L Reparixin(CXCR1/2抑制剂)为CXCR1/2抑制剂组;向MDA-MB-231上清液组添加10 nmol/L GSK690693(Akt抑制剂)为Akt抑制剂组。无任何刺激进行培养的hAdMSC为对照组。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hAdMSC的迁移能力,CCK-8实验检测各组hAdMSC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凋亡实验检测各组hAdMSC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AdMSC的mTOR/磷酸化mTOR(p-mTOR)和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DA-MB-231上清液组hAdMSC的24 h和48 h细胞划痕闭合面积、细胞增殖水平以及p-Akt和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MDA-MB-231上清液组相比,Akt抑制剂组和CXCR1/2抑制剂组hAdMSC的48 h细胞划痕闭合面积、细胞增殖水平以及p-Akt和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均增加(P<0.05)。结论MDA-MB-231乳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通过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hAdMSC迁移和增殖,抑制hAdMSC凋亡,其中IL-8-CXCR1/2轴发挥关键作用。
- 刘丹阳王璐璐何军姜杨李永涛张晓东李鹏辉沈雷
- 关键词:乳腺肿瘤细胞迁移肿瘤微环境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 PBL在断层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研究PBL教学在断层解剖学教学中得应用价值。随机将我院2006级影像专业本科生84人分为2个组。以组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另以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对学生问卷调查及考试成绩比较。结果PBL组学生普遍认为PBL教学方法好于传统教学,考试成绩比较PBL组也高于传统教学组。PBL教学法在断层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得应用利弊。
- 沙峰董钦龙纪亮张鹏李永涛
- 关键词:PBL断层解剖学教学
- 探讨低氧环境下SDF-1复合PLGA/胶原三维支架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下间充质干细胞在SDF-1复合PLGA/胶原三维支架上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为治疗肌腱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实施,购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低氧对照组,低氧P/C支架组,低氧S-P/C支架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进行5次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每组各进行3次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情况。结果在第7天各组细胞培养活性显示,低氧对照组吸光度值(1.26±0.10)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7±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4,P=0.027)。低于低氧P/C支架组吸光度值(1.50±0.15)高于低氧对照组的(1.26±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9,P=0.020)。低氧S-P/C支架组吸光度值(1.71±0.13)高于低氧P/C支架组的(1.5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6,P=0.038)。各组细胞迁移数量,低氧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为(35.2±5.4)×10^(3)个相对正常对照组的(21.6±3.5)×10^(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1,P=0.022)。低氧P/C支架组细胞迁移数量为(47.8±4.9)×10^(3)个高于低氧对照组的(35.2±5.4)×10^(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3,P=0.040)。低氧S-P/C支架组细胞迁移数量为(56.6±2.3)×10^(3)个高于低氧P/C支架组的(47.8±4.9)×10^(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6,P=0.048)。结论在低氧环境下,SDF-1复合PLGA/胶原三维支架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姜杨侯继野徐桂清郭林娜李永涛沈雷姚立杰
- 关键词:低氧SDF-1PLGA胶原增殖迁移
- 宫颈癌淋巴管形态分布的电镜观察
- 2010年
- 目的电镜下观察宫颈癌淋巴管的形态特点和改变,为探讨宫颈癌淋巴道转移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将临床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材料,由癌组织周边区及正常区取材,应用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对宫颈癌淋巴管的形态分布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观察到癌周组织周边区有较多的毛细淋巴管分布,并可见淋巴管管壁扩张、破损。内皮细胞器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宫颈癌周边区较正常区淋巴管增多且扩张。结论宫颈癌周边区淋巴管增多和形态改变增加了淋巴道转移的机会。肿瘤细胞可通过管壁破坏和内皮连接开放而进入淋巴管腔。
- 邓凤春王岩刘富王显艳李玉兰李永涛张鹏
- 关键词:宫颈癌淋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