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树宁

作品数:71 被引量:249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特色临床医学技术发展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青光
  • 32篇青光眼
  • 11篇像差
  • 11篇闭角
  • 11篇闭角型
  • 9篇手术
  • 8篇原发性
  • 8篇视网膜
  • 8篇网膜
  • 8篇滤过
  • 8篇闭角型青光眼
  • 8篇波前
  • 7篇原发性闭角型
  • 7篇高阶像差
  • 6篇眼压
  • 6篇神经纤维
  • 6篇神经纤维层
  • 6篇视力
  • 6篇术后
  • 6篇细胞

机构

  • 71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北京石景山医...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潍坊医学院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市眼科研...
  • 1篇北京市眼科学...
  • 1篇大理大学

作者

  • 71篇李树宁
  • 43篇王宁利
  • 12篇卿国平
  • 11篇吴葛玮
  • 11篇王晓贞
  • 11篇熊瑛
  • 10篇牟大鹏
  • 9篇李婧
  • 6篇刘万顺
  • 6篇颜繁诚
  • 6篇张青
  • 5篇吴志鸿
  • 5篇梁远波
  • 5篇张烨
  • 5篇李松峰
  • 4篇韩宝芹
  • 4篇吴葛伟
  • 4篇张纯
  • 4篇余翔
  • 4篇付晶

传媒

  • 11篇眼科
  • 6篇中华眼科杂志
  • 5篇眼科新进展
  • 5篇中国实用眼科...
  • 4篇英国医学杂志...
  • 4篇中国医学前沿...
  • 3篇中华眼科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眼科研究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国际眼科纵览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8
  • 3篇2017
  • 10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12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关闭机制分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关闭机制分型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获取待分型的眼前节横断面图像;对眼前节横断面图像进行房角的特征检测,得到房角特征区域图像;将房角特征区域图像输入预设的第一分型网络模型得到第一分型...
张烨李树宁张青张潇月
空蝶鞍综合征眼部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空蝶鞍综合征的眼部临床表现及预后。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经MRI检查诊断为空蝶鞍综合征的32例患者。方法对这些患者的检查治疗资料及眼部表现进行分析。主要指标视力、眼压、眼底、视野、房角。结果32例患者中因明显视力下降就诊者20例(62.5%)。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8者45眼,其中低于0.1者5眼,0.1~0.3者14眼,0.4~0.7者26眼。眼压在21~29mmHg者13眼(20.3%)。眼底检查13眼(20.3%)有视盘水肿,191~(29.7%)有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48眼(75.0%),其中9眼有类似青光眼的视野缺损,10例患者为双颞侧偏盲。房角开放者28例56眼(87.5%),房角窄或可疑关闭者4例8眼(12.5%)。3例空蝶鞍综合征患者合并闭角型青光眼,1例合并开角型青光眼,2例合并正常眼压性青光眼。3例患者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最佳矫正视力好转。结论空蝶鞍综合征的眼部表现可有视力下降、视盘水肿、视神经萎缩及视野缺损。对于不能由眼科疾病解释而怀疑本病者,应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协助治疗。
王洪涛李树宁王宁利杨本涛
关键词:空蝶鞍综合征眼部表现
拉坦前列腺素降眼压作用与小梁网房水排出途径的关系探讨被引量:23
2006年
王宁利梁远波乔利亚李树宁王洪涛王华
关键词:拉坦前列腺素降眼压作用房水排出小梁网闭角型青光眼房水外流
比较5-Fu和MMC缓释膜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估生物缓释膜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安全性和作用,比较5-氟尿嘧啶(5-Fu)和丝裂霉素(MMC)缓释膜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抗增殖的疗效。方法以5-Fu和MMC作为模型药物,壳聚糖作为载体,溶剂挥发法成膜;通过共价交联的方式将12μg的5-Fu或MMC结合到生物缓释膜上。未植入缓释膜作为对照组,其余3组植入空白、5-Fu和MMC缓释膜。四组均行青光眼滤过手术,静脉留置针作为引流管,空白缓释膜、5-Fu缓释膜、MMC缓释膜缝于巩膜瓣下。滤过手术前和手术后1、3、5、7、14、21和28d,以Tonopen眼压计记录兔眼压,以裂隙灯观察滤过泡大小和眼前节的变化并照相;分别于术后28d每组处死两只兔,总共8只眼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每组术后28d的角膜和晶状体标本。结果术前各组平均眼压无差异,MMC组手术前和手术后28d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26.866P〈0.01),5-Fu组和单纯引流管组手术前和手术后14d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467,6.567P〈0.01),空白缓释膜组手术前和手术后7d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426P〈0.01);MMC、5-Fu组滤过泡生存时间优于单纯引流管组、空白缓释膜组。5-Fu和MMC组,术后28d角膜内皮细胞和晶状体前囊无异常改变。结论5-Fu和MMC生物缓释膜能明显提高滤过手术成功率并且是安全的,在降低眼内压和延长滤过泡减少眼前节并发症方面,MMC缓释膜比5-Fu缓释膜能更有效地提高滤过手术成功率。
吴志鸿李树宁王宁利刘万顺刘文王辉
关键词:丝裂霉素
关注脉络膜厚度改变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关系被引量:5
2016年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急性发作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关于脉络膜厚度改变与PACG急性发作关系的研究较多,但是仍无直接证据证明脉络膜厚度的改变是PACG的直接诱发因素。由于浅前房和窄房角是PACG公认的危险因素,因此造成房角动态变化的因素均可能诱发PACG急性发作。这些因素包括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以及晶状体的动态变化。PACG急性发作可能存在多种机制,以上危险因素中单个因素的变化或多个因素的联合变化,均可能诱发PACG急性发作。关注这些因素的变化,将有助于研究并防治PACG的急性发作。
李树宁王宁利
关键词:脉络膜急性病
调节过程中人眼高阶像差的变化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生理性调节对人眼波前像差的影响。方法描述性研究。通过移动注视视标诱发调节,并在不同调节状态下采集眼波前像差。评估内容包括可诱发的调节幅度、比较调节幅度大于3D与调节幅度小于3D两组在调节放松状态下高阶像差的差异以及比较0D、1D、3D3种调节状态,在3.11mm和4.93mm两种瞳孔直径下,眼波前像差的变化特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数据。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可以实现诱发调节,最大调节幅度可达7.43D。调节幅度大于3D和小于3D两组被检者的高阶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O~3D调节范围内.人眼高阶像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调节过程中位于Zernike多项式金字塔排布的中轴部位的第12项、第24项和第33项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F=3.799,P〈0.05)。结论调节过程中人眼高阶像差会产生补偿离焦的结构性变化。
熊瑛余翔李婧王宁利薛丽霞李树宁卿国平凌宁
关键词:波前像差瞳孔直径
头痛,闪光感,视物模糊
2016年
一名35岁的白人男性,因“头痛、双眼视物模糊、闪光感7天”就诊于眼科急诊。头痛的严重程度为9/10级,从枕部向前蔓延,行走时无加重,不伴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既往史提示儿时起患者即有慢性头痛,伴有频繁的偏头痛发作,发作时患者服用舒马曲坦,否认麦角胺类药物使用史。此次发病的头痛程度较前加重,并且视力改变持续时间较前延长。
Andrew Malem麻婧李树宁
关键词:眼科急诊头痛眼科检查高血压危象
复视伴头痛男性一例
2016年
老年男性,78岁。左眼眼眶后中重度疼痛9天,突发左眼完全性眼脸下垂伴复视。既往病史:闲右侧肾癌行右肾切除术,高血压,憩室疾病,风湿性多肌痛。目前常规服药氨氯地平10mg/天、赖诺普利5mg/天、奥美拉唑20mg/天、泼尼松龙5mg/天。
Muhammad Nauman AminJames Dominic Catania杨一俭李树宁
关键词:复视早期干预保守治疗
羧甲基壳聚糖-HA-聚乙烯醇共混膜片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2009年
目的制备并评价羧甲基壳聚糖-HA-聚乙烯醇[carboxymethyl-chitosan/HA/poly(vinyl alcohol),CHP]共混膜片的理化性质、眼内生物相容性,探讨其用于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取羧甲基壳聚糖、HA、聚乙烯醇按5∶4∶1(M/M)共混交联,用流延法制备CHP共混膜片。测定膜片吸水率、溶胀比、通透性及力学性能。取新西兰白兔结膜下组织,分离培养兔眼结膜下成纤维细胞,取第4代细胞以5×103个/mL密度接种于贴附CHP共混膜片(实验组)及不加膜片(对照组)的细胞培养板中培养,于培养24、48、72h取细胞行MTT检测。将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n=3),将CHP共混膜片及SK胶分别植入兔眼前房及结膜下,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第1、3、5、9、11、20、30、45、60天进行裂隙灯观察,记录双眼反应,第15天实验组取角膜组织行扫描电镜观察,以研究共混膜片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结果CHP共混膜片吸水率为83.8%±1.3%,溶胀比为3.59±0.50,干、湿态时抗张强度分别为(20.59±1.73)、(0.51±0.13)MPa,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0.69%±1.16%、53.15%±2.46%。CHP共混膜片对NaCl、L-酪氨酸均有良好的通透性。接种后24、48、72h实验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0.207±0.083、0.174±0.080、0.181±0.048,对照组分别为0.284±0.011、0.272±0.083、0.307±0.05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实验组前房植入共混膜片周围有少量絮状物渗出;第3天渗出物吸收;第11天无明显炎性反应;第60天植入共混膜已大部分降解。术后15d,扫描电镜观察示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形态完整,表面无降解颗粒附着。对照组因SK胶质地软,易断裂,未能成功植入至前房。术后第1天实验组结膜植入处结膜局部有轻度充血,第9天恢复正常,至第60天无角膜水肿、前房炎性反应。对照组观察结果与实验组相似。结论CHP共混膜片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及眼内生物相容性,在青光眼滤过�
刘文李树宁常菁韩宝芹刘万顺
关键词:羧甲基壳聚糖HA聚乙烯醇理化性质青光眼滤过手术
频域OCT视盘形态及神经纤维层厚度参数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μ被引量:12
2011年
背景青光眼是一种可引起视神经结构改变,继而导致不可逆视功能损害的一类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通过对视盘形态以及神经纤维层的检测,有助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目的探讨频域OCT视盘形态及神经纤维层厚度各参数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非干预性、横断面研究。应用频域RTVue OCT测量62例正常人和67例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参数,以及视网膜各区域的神经纤维层厚度。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ROC)评价OCT每个检测参数区分正常眼与青光眼的能力大小。结果各型青光眼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正常组,各型青光眼组视野平均缺损(MD)和视野模式标准化差(PSD)值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青光眼组、开角型青光眼组和闭角型青光眼组间视盘面积的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1、0.741、0.652);正常人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为(109.758±9.095)μm,青光眼患者为(79.539±18.986)μm,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在视盘周围8个神经纤维层区域中,正常人最厚的区域在颞下方和颞上方,分别为(150.109±18.007)μm和(146.105±15.529)μm,而青光眼患者最厚处在颞上方和颞下方,分别为(104.354±27.641)μm和(102.436±32.243)μm,但均较正常参数减小。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鼻侧和颞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较薄。视盘参数中,各型青光眼诊断效能最高的是盘沿容积和垂直杯盘比,二者的ROC值在总青光眼患者中分别为0.850和0.840,其特异性在80%时的敏感性分别为73.1%和76.1%,在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分别为0.841和0.849,其特异性在80%时的敏感性分别为73.0%和81.1%,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分别为0.862和0.830,其特异性在80%时的敏感性分别为73.3%和70
王晓贞李树宁吴葛玮牟大鹏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青光眼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