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智君

作品数:35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军事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边塞
  • 4篇地理研究
  • 4篇学术
  • 4篇政府
  • 4篇政府救助
  • 4篇救助
  • 4篇佛教
  • 3篇移民
  • 3篇士族
  • 3篇清代
  • 3篇清政府
  • 3篇魏晋
  • 3篇五凉时期
  • 3篇经略
  • 3篇海洋政治
  • 3篇风灾
  • 2篇信仰
  • 2篇演替
  • 2篇游牧
  • 2篇游牧文化

机构

  • 29篇厦门大学
  • 5篇复旦大学
  • 1篇爱荷华大学

作者

  • 34篇李智君
  • 1篇殷秀云
  • 1篇陈静

传媒

  • 6篇学术月刊
  • 4篇厦门大学学报...
  • 3篇清史研究
  • 2篇中国社会经济...
  • 2篇海交史研究
  • 1篇人民论坛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民族研究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海洋史研究
  • 1篇2008年中...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2012年中...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晋河西地缘政治与汉译佛经中心的转移被引量:5
2008年
汉晋时期河西地域学术经历了从无到有,进而发展壮大为北中国学术中心的历史过程。从地理空间上来看,儒学是由东向西传播的。外来之佛学则与之相反。佛学在其东传过程中,必然要与地域社会发生关系,尤其与地缘政治。汉晋河西汉译佛经中心经历了由敦煌到姑臧,以及姑臧中心解体的过程。敦煌成为汉译佛经中心,得益于其华戎交会、远离中原政治中心的地缘政治环境;姑臧成为中心,得益于其为河西礼佛小国,如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等本土豪族政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姑臧汉译佛教中心的解体,则是由北魏荡平北凉政权所致。由此可以看出,河西汉晋佛教与地缘政治的关系是:地缘政治控制着士族在区域社会的发展空间,士族势力的涨落左右着区域佛教的兴衰,而佛教僧团则利用其为家族佛教与王室佛教的影响力,与区域政治势力相颉颃。因此,汉晋河西文化的繁荣,不仅有本土士族与"外来避乱之儒英"之贡献,传教之僧侣亦功不可没。
李智君
关键词:汉晋佛教地缘政治
战时清政府对海峡西岸移民社会的控制——以台湾林爽文事件中的福建漳州府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乾隆朝晚期,海峡两岸政治、经济和文化已逐步走向一体化,因此,当漳州府移民林爽文在台湾举事时,清政府既要在台湾府与林爽文及其部下作战,还要维持漳州府的社会稳定。清政府是通过控制漳州天地会组织、补齐漳州粮食市场缺口和提防漳州军人等措施来控制漳州社会的。从打赢外洋战争,防止其殃及漳州和维持国家统一等方面来看,清政府的社会控制无疑是成功的。从社会控制的方法来看,常青、李侍尧、福康安等,都无一例外把漳州府内生息的民众,当做一个无内部差别的乡族团体,即"漳州人",而没有当做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即独立的公民。因此在控制漳州社会时,才会不分良莠,广泛怀疑,甚至不惜利用漳州人、泉州人与广府人之间的嫌隙,控制漳州社会。相比之下,乾隆帝对漳州人的态度则以国为家,在打赢外洋战争的同时,还不忘适时地体恤苍生。
李智君
关键词:清政府移民社会社会控制
魏晋边塞士族与河陇学术的积淀
两汉时期,河陇学术在汉代强力经营西北边塞的背景下,取得了进步,但与全国学术发达地区相比较,还属于学术文化落后地区。因此就有一部分学者,想当然地以为五凉时期河陇学术的繁荣,是永嘉乱后由中原向河陇大量移民带来的。因此,本文从...
李智君
关键词:魏晋时期五凉时期
文献传递
小冰期福建省寒冷期的气候与生态变化
2020年
小冰期的寒冷期,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福建省,其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是频频遭受冷空气的侵袭,寒冬次数增加。降雪、河流冻结和水面结冰的南限,向南迁移了2个纬距,气温降低约3.16℃。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区,由霞浦至福州之间,南移到福州至莆田之间。3个寒冷期寒冷程度也有差异,其中第二个寒冷期最冷,较第一、三个寒冷期,气候要素的南限,在极端年份又向南移动了1个纬距。生态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生态区,有向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生态区演变的趋势。标志性事件有二,一是中亚热带出现了动物被冻死的状况;二是荔枝生态敏感区南移到福州至莆田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二个寒冷期,福建局部地区的“陨霜杀禾”和“瑞雪丰年”,兼而有之。第三个寒冷期则因霜冻史料缺失,无法讨论。总体而言,受黑潮暖流和武夷山脉的双重影响,福建比同纬度中国其他地区气温要稍高一些,但也是小冰期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部分。
李智君李承哲
关键词:小冰期生态变化
社会经济环境与庶民的时间生活——以河陇节庆习俗的地域结构为例(1616—1949)被引量:3
2006年
社会经济环境与中国传统庶民的时间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因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而进展不大。本文以清代至民国时期河陇节庆习俗的地域结构为例,细致地梳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传统中国庶民的时间生活,因农耕渔猎作息而逐渐形成日常规律与习惯,所以与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并因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时间生活方式。这一点与宗教发达地区以宗教节日为庶民的时间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异,无论从节庆习俗传播地域适应性、还是传播的人群适应性,前者都无法与后者相比。
李智君
关键词:社会经济环境
战时台湾兵力的大陆补给与投送--以林爽文事件为例
本文在对乾隆五十一年(1786)的林爽文事件历史军事地理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经济基础、交通运力、信息传播以及乾隆个人好恶对此次兵力投送的影响,从空间上来看,涉及补给区、送达区及二者之间的交通路线等三个方面...
李智君陈静
关键词:兵力投送
文献传递
无远弗届与生番地界——清代台湾外国漂流民的政府救助与外洋国土理念的转变被引量:3
2017年
作为东亚最大的国家,清政府在朝贡时代,对海上遭风船舶和漂流民的救援,与其宗主国的地位非常相称。最彻底的救助对象,是肩负着政治使命的贡船和船员,以及护送中国遭风漂流民回国途中再次遭风漂流的外国船只,救助数量最多的是海上往来频繁的商船和船员。由亚洲大陆与西北太平洋第一岛链围成的海域,即黄海、东海和南海所在的区域,相当于亚洲的地中海。大国与小国,虽然从表面上看,地位并不平等,但本质上并没有形成大国殖民小国的关系,因此,相距遥远的岛国吕宋,才会想方设法要加入这一朝贡体系。西方殖民者的出现,使得东亚传统的地缘政治关系和海上国际救助体系,被彻底打破。尤其是英国入侵后,原本是大清国通过海上救助"宣示圣恩,俾该国之人咸知我皇上怀柔怙冒之至意"的区域,转眼间变成了各国相互厮杀的战场。原本被列为"化外之民"的台湾原住民,因他们生存的"化外之地",有别于清政府建章立制的"教化之区",而成了西方列强急于趁机掠取的"无主空间"。清政府被迫改变现状,"开山抚番",以保住外洋岛屿。然而,清政府的这一举措,固然顺应了国际地缘政治关系的转变,却没法改变自己日趋衰落的国势。最终台湾还是在大清国的手里,被东亚新霸主日本吞并。台湾外国漂流民的政府救助制度的变化,如一面镜子,清楚地反映了有清一代东亚海域国际地缘政治的风云变化。
李智君
关键词:台湾岛政府救助
北魏佛教对洛阳都城景观的时空控制——以景观高度演替和时间节律变化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佛教进入中国城市后,对城市景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在景观的高度和时间节律方面,金刹与灵台比高,金铎与钟鼓竞鸣,改变了中国城市原有的景观特征。这一现象在北魏首都洛阳表现得尤为突出。灵太后胡充华将佛教建筑景观,尤其是将佛塔高度的象征意义完全政治化-佛塔的高度即是权力的高度,因此,洛阳城内最高的永宁寺塔,作为转轮圣王的象征,其供养者非灵太后莫属。其次,无论城里城外,佛塔的高低,都按供养人的政治权力等级,从高到低排列。其三,拥有最高权力的灵太后,其供养所立的佛塔,占据洛阳最具象征性的城内、城南和城东空间。儒家特别看重的洛阳中轴线,更是灵太后精心规划设计的空间,塔刹林立,圣像庄严,完全是一派佛国气象。北魏将首都从盛乐,迁至平城,再迁至洛阳,原本的目的是想由塞外入驻中原,完成汉化,成为中原正统,然而,始料未及的是,虽然在政治制度上他们选择了中央集权制,在信仰层面却选择了佛教。究其原因,北魏放弃祭天传统后,统治阶层佞佛,尤其是掌握皇权的后妃佞佛,是汉化道路发生突变的政治推手。北魏从塞外南下中原汉化过程的二元性,并没有随着北魏的亡国而消失,相反却成为隋唐帝国的共同特色。可见,北魏在政教关系方面,也担当了开启北朝,孕育隋唐的角色。
李智君
关键词:北魏佛教时间节律
天竺与中土:何为天地之中央——唐代僧人运用佛教空间结构系统整合中土空间的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不同宗教的空间观念不同。当佛教传入儒教信仰为主的中土时,天竺与中土,何为天地中心,就成了中土高僧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事关是礼佛还是忠君的道路选择问题。道宣是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唐代高僧,他用佛教的空间结构系统整合中土空间,从而使印度成为天地之中心,而中土大唐则成为佛所王土的边地。道宣所采用的空间整合的核心方法,早在汉晋时期已经出现,即将苏迷卢山等同于昆仑山,使阿耨达池成为黄河的发源地,从而让天竺与中土山水相连。这一观念之所以流传开来,并一度坐实为中国的地理知识,在于僧侣巧妙地运用了传统中国河出昆仑的传说。道宣等的空间整合方式,使中土成为佛所王土的一部分,弥补了佛教典籍在早期结集时对印度域外地理知识的不足,完善了或补充了佛教空间结构系统,也在很大程度上昌明了中土佛教的正统性。
李智君
关键词:佛教
海洋政治地理区位与清政府对澎湖厅的经略——以风灾的政府救助为中心被引量:2
2012年
扼守台湾海峡的澎湖列岛,政治地理区位非常重要,但其自然环境又极为恶劣,资源匮乏,风灾频发。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澎湖被纳入清朝版图,清政府为了控制台湾,对这个"孤悬海外"的化外之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理。这一点从清政府对澎湖风灾的勘察、奏报、赈恤和会勘等环节,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清政府治理下的200余年里,澎湖人口增长迅速,没有发生一起叛乱事件,社会稳定,并成为控制台湾的军事基地,有效地制止了海寇对东南沿海的滋扰。无论是长江三角洲、福建沿海,还是珠江三角洲,其社会安定与富庶繁华,无不得益于清政府对大陆外围岛屿的成功经略。
李智君
关键词:风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