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敏

作品数:38 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6篇遥感
  • 10篇海岸
  • 7篇遥感监测
  • 7篇海岸带
  • 5篇土地利用
  • 4篇遥感技术
  • 4篇遥感影像
  • 4篇卫星
  • 3篇功能区
  • 3篇海岸线
  • 3篇海岸线变迁
  • 3篇海洋功能
  • 3篇海洋功能区
  • 3篇海洋功能区划
  • 3篇红树
  • 3篇红树林
  • 3篇岸线
  • 3篇岸线变迁
  • 2篇湿地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机构

  • 38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内蒙古师范大...
  • 4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内蒙古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延边大学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38篇李晓敏
  • 34篇马毅
  • 22篇张杰
  • 7篇吴培强
  • 4篇任广波
  • 4篇余国华
  • 4篇包玉海
  • 3篇李团结
  • 3篇刘荣杰
  • 2篇高义
  • 2篇王建步
  • 2篇曹金芳
  • 2篇宋平舰
  • 2篇孟俊敏
  • 2篇郝艳玲
  • 2篇朱卫红
  • 2篇何振华
  • 2篇刘国霞
  • 2篇杨琴
  • 2篇吴春国

传媒

  • 6篇海洋开发与管...
  • 6篇海洋学研究
  • 4篇海洋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卫星应用
  • 2篇海洋测绘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中国航天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海岸工程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技术学报
  • 1篇第五届海峡论...

年份

  • 4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围填海遥感调查与分析
围填海是人类向海洋索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一种重要方式,世界上大多土地资源缺乏的国家都有围填海活动,我国的围填海历史非常悠久。广东省是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之首,有较长的围填海历史,是我国围填海的热点地区...
李晓敏张杰马毅刘琴琴
关键词:围填海遥感调查
粤西主要海岛功能区划执行情况监测被引量:1
2012年
海洋功能区划是实施海域使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实现海域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海岛作为连接陆域和海域的海上基地,其资源丰富,逐渐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第二支点,是海洋功能区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了解海岛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对海岛海洋功能区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遥感具有高分辨率、对同一地区进行快速、重复监测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大范围的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监测。文章利用国产CBERS-02BCCD遥感影像,对粤西6个主要海岛的功能区划执行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粤西6个主要海岛的实际开发利用类型与区划类型间存在一些不符合区域,这些不符合区域中大部分没有丧失原有属性,即从实际类型可以开发利用为区划类型,但也有部分区域丧失了原有属性,很难再利用为区划类型。
余国华马毅李晓敏张红日
关键词:海洋功能区划遥感
资源三号影像质量评价及海岸带地物识别能力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检验资源三号(ZY-3)影像质量,利用印度的IRS P5和德国的RapidEye影像,采用主观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ZY-3传感器校正产品进行了质量评价。主观评价结果表明,ZY-3影像表观质量优于IRS P5和RapidEye影像,地物的纹理、边界更加清晰,影像所反映的细节信息更加丰富,在海岸带地物识别方面表现更好。在客观评价方面:ZY-3全色影像灰度动态范围和信息熵等指标均优于IRS P5影像;ZY-3多光谱影像的灰度范围和信息熵等指标与RapidEye影像相比稍差,但各波段之间的独立性要优于RapidEye影像。总的来说,ZY-3影像成像质量较高,海岸带地物识别能力强,在海岸带遥感研究与应用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刘荣杰张杰李晓敏马毅
关键词:IRSP5海岸带
基于国产高分影像的海岸带盐田和水产养殖区图谱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海岸带区域水陆相接,盐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本文基于国产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对海岸带盐田和水产养殖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了盐田和水产养殖区地物的颜色、色调、大小、形状、纹理、位置等遥感影像图谱特征,以期为盐田和水产养殖区遥感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刘俊霞马毅李晓敏崔廷伟
关键词:水产养殖区
基于遥感的珠江口海岸线变迁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2000年前后两个十年的海岸线变迁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前的十年间,珠江口海岸线向海推进,导致面积共增加了16486.63ha,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围海养殖是本时段海岸线变迁的主要因素;2000年后的十年间,珠江口海岸线继续向海推进,但推进速度降低,导致面积增加了9280.15ha,填海造地是这一时段海岸线变迁的主要因素。又根据珠江口的区域特征,以珠江入海八大口门为界,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九个岸段进行了详细分析。
张怡李晓敏马毅包玉海
关键词:珠江口海岸线变迁遥感
罗斗沙岛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被引量:8
2013年
罗斗沙岛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可以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之一,属于泥沙岛,岛体极不稳定,动态变化比较大。本文利用1973—2011年间12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分析了罗斗沙岛近40a来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近40a来,罗斗沙岛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罗斗沙岛的动态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87年以前),罗斗沙岛为一个完整的岛体;第二阶段(1987—2001年),罗斗沙岛被分为东北和西南两部分;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罗斗沙岛的西南部分消失,仅剩下东北部分。本文的监测结果可为编制罗斗沙岛的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制定海岛开发利用的具体方案、提出海岛的生态保护措施等提供数据支撑,进而为罗斗沙岛的生态保护和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海岛管理提供服务资料。
李晓敏张杰马毅李团结
关键词:遥感影像影像处理信息提取遥感监测
遥感技术应用于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随着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海岛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部分海岛生态破坏严重,亟须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指导和管理。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是摸清海岛的基本现状。遥感技术具有大面积、同步和时空分辨率高等优势,是资源环境调查的主要技术手段。分析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所需的数据资料,应用海岛高分辨率遥感信息提取实例,展示遥感技术在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总结得出遥感是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的重要支撑技术的结论。
马毅张杰李晓敏郝艳玲何振华
关键词:遥感技术
近20a来我国红树林资源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被引量:35
2013年
选择除港澳台外我国现有红树林分布的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作为研究区域,以1990年前后的Landsat-5TM影像、2000年前后的Landsat-7ETM+影像、2010年前后的HJ-1CCD影像共计48幅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卫星遥感调查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红树林信息提取,分析了3个时期的红树林状况和20a间的红树林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20a来我国红树林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1990年前后、2000年前后和2010年前后红树林面积分别为13 519.6,16 053.6和24 578.2hm2;分布由沿岸分散分布趋于保护区集中分布;天然林减少,人工林增加。围填海是造成红树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自然保护区是红树林面积增加的主要区域。
吴培强张杰马毅李晓敏
关键词:红树林遥感
1974年以来长江口北支沙洲演变过程遥感监测被引量:2
2014年
1974年以来,长江口北支沙洲处于快速演变中。应用1974~2013年逐年的卫星遥感影像,对长江口北支主要沙洲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沙洲在40 a 间处于不断地发育和消失过程中,以永隆沙和兴隆沙逐步并入崇明岛、新村沙发育形成并不断壮大为典型。此外,周围还有一些沙洲处于不断地形成、壮大和消失过程中。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口北支沙洲的开发利用、生态保护等提供数据支撑。
李晓敏张杰马毅
关键词:遥感监测长江口北支
广东省川山群岛开发利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4
2015年
随着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海岛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海岛生态环境遭到极大地冲击和破坏,导致海岛生态系统出现环境恶化、灾害加剧的趋势。广东省川山群岛,主岛为上川岛和下川岛,因岛上旅游娱乐和养殖用海等开发利用活动频繁,使其生态系统面临严峻的挑战。根据EPA提出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分析了川山群岛的生态终点、生境类型和压力源状况,构建了一个用以描述川山群岛压力源、生境和评估终点间相互关系的概念模型,采用RRM模型思想进行了川山群岛开发利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上川岛属于开发利用的高风险区,主要风险区域是潮间带和近海两个生态子系统,其中以岩滩的开发利用压力最大,旅游娱乐和养殖用海是风险压力的主要来源,珍稀水禽是主要受威胁的物种;下川岛较上川岛的开发利用风险低,其岛陆、潮间带和近海3个生态子系统的开发利用压力都不大,养殖用海、旅游娱乐和城镇用地是风险压力的主要来源,也是威胁珍稀水禽和猛禽的主要压力源。基于此,从旅游管理、养殖用海管理等方面给出了上川岛和下川岛的风险管理对策,以期为海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李晓敏张杰曹金芳马毅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