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珍
- 作品数:12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可溶性氮组分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7年
- 为探究黄土丘陵地区人工植被恢复对土壤氮素养分累积与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分析了植被恢复15年刺槐、柠条、刺槐侧柏混交、刺槐山桃混交以及荒草地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耕地相比,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这也使0—30 cm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密度显著增加,可溶性有机氮密度增幅表现为柠条(262.2%)>刺槐(232.8%)>刺槐山桃混交、刺槐侧柏混交(34.5%)>荒草地(-21.5%),硝态氮密度整体表现为柠条>刺槐>刺槐山桃混交>荒草地>刺槐侧柏混交,增幅为7.9%—182.8%,铵态氮密度以刺槐山桃混交增幅最大(110.3%),荒草地最小为2.6%。可溶性有机氮、硝态氮占全氮的比例以刺槐最高,分别提升了2.4倍和0.6倍,铵态氮占全氮的比例以刺槐山桃混交最高,提升了1.0倍。可溶性氮组分受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大于有机质和全氮,微生物量氮与可溶性氮组分的相关性优于微生物量碳,硝态氮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最为敏感。综上,植被恢复能够提高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密度及其占全氮比例,增加土壤氮的有效性,以刺槐、柠条提升效果最好。
- 赵路红李昌珍康迪任成杰韩新辉佟小刚冯永忠
- 关键词:植被恢复可溶性有机氮硝态氮铵态氮
- 基于轮作过程的农田碳源/汇效应研究
- 试验开始于2010年9月,为长期定位试验,所有处理都是在免耕条件下进行,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大豆、冬油菜-夏玉米、冬小麦-夏闲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和施肥处理对关中灌区农田土壤CO<sub>2...
- 李昌珍
- 关键词:轮作方式有机碳
- 文献传递
- 秸秆覆盖和施肥对关中灌区夏玉米生长后期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3年
- 土壤呼吸是农田层面影响全球尺度碳循环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不可忽视。前人研究显示土壤呼吸与农田耕作模式及施肥有密切的关系,但目前对于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和施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较少。通过大田定位试验,采用GXH-3010E1型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测量土壤CO2排放速率,进而分析探讨关中灌区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和施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以及土壤呼吸对水热因子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夏玉米(Zea mays L.)秸秆不覆盖不施肥、施氮肥、秸秆覆盖、秸秆覆盖+施氮肥和夏闲5种处理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明显规律,从8月9日到9月25日土壤呼吸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壤呼吸平均速率表现为施氮肥(7.78μmol.m-2.s-1)>秸秆覆盖+施氮肥(6.06μmol.m-2.s-1)>秸秆不覆盖不施肥(4.81μmol.m-2.s-1)>秸秆覆盖(4.68μmol.m-2.s-1)>夏闲(2.46μmol.m-2.s-1)。施氮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呼吸速率,施氮肥处理较不施肥不覆盖处理提高61.75%,秸秆覆盖+施氮肥处理较秸秆覆盖处理提高29.49%。秸秆覆盖可以降低土壤呼吸速率,秸秆覆盖+施氮肥处理较施氮肥处理降低22.11%,秸秆覆盖处理较不覆盖不施肥处理降低2.70%。5种处理下秸秆不覆盖不施肥处理、秸秆覆盖+施氮肥和夏闲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耕层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最大,秸秆覆盖处理和施氮肥处理分别与10和15 cm耕层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最大;秸秆覆盖处理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对土壤呼吸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和施氮肥对土壤呼吸有重要影响,施氮肥可以增加温室效应,秸秆覆盖对温室效应有缓解作用。
- 李昌珍张婷婷杨改河任广鑫冯永忠
- 关键词:秸秆覆盖施肥土壤呼吸土壤温度
-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季节变化与水热关系被引量:15
- 2018年
- 为探究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恢复土壤有效氮素养分累积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及水热驱动效应,以邻近坡耕地为对照,分析了植被恢复15 a的刺槐、柠条、荒草地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密度、分布比例在4—10月份内的动态变化状况及其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个采样期间,0—3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和可溶性全氮动态变化显著,且各可溶性氮组分中仅硝态氮随土层变化差异显著。其中土壤硝态氮变化幅度整体为0.13—1.71 g/m^2,占可溶性全氮的5.1%—52.1%,其最大值出现在4月份,最小值出现在10月份;可溶性有机氮整体变化幅度为0.29—2.92 g/m^2,占可溶性全氮的30.9%—85.3%,在4月份和8月份分别达最小值和最大值;铵态氮动态变化不显著,4—10月份整体变化幅度为0.17—0.74 g/m^2,占6.4%—21.4%,其最小值出现在10月份,最大值出现在4月份;可溶性全氮整体变化幅度为1.25—3.52 g/m^2。可溶性氮组分中,各组分所占比例为可溶性有机氮>硝态氮>铵态氮,并且可溶性有机氮与硝态氮所占比例动态变化趋势相反。刺槐、柠条林和荒草地0—30 cm土壤硝态氮平均约为耕地的3.42倍、2.54倍和1.26倍,铵态氮平均为耕地的1.71倍、1.37倍和1.30倍,可溶性有机氮约为1.64倍、1.31倍和1.23倍。可溶性氮组分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大于土壤温度,硝态氮对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最为敏感,而可溶性全氮则对土壤温度变化最为敏感。综上所述,人工林植被恢复有利于提高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增加氮的有效性,同时除铵态氮外,土壤可溶性氮组分随季节变化显著。
- 赵路红李昌珍康迪任成杰韩新辉佟小刚冯永忠
- 关键词:退耕地可溶性有机氮
- 不同轮作方式对免耕农田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免耕条件下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CO2排放的影响,以期为农田固碳减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定位试验的方法,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夏闲、冬小麦-夏玉米(Zea mays L.)、冬小麦-夏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和冬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夏玉米4种轮作方式为研究对象,在免耕条件下,分析2012年3-6月冬小麦和冬油菜生长季土壤CO2排放规律,以及其与土壤温度和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免耕条件下4种轮作方式土壤CO2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整体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平均CO2排放通量表现为冬小麦-夏玉米(13.91μmol/(m2·s))>冬小麦-夏大豆(9.09μmol/(m2·s))>冬小麦-夏闲(6.43μmol/(m2·s))>冬油菜-夏玉米(4.56μmol/(m2·s)),且不同处理间平均土壤CO2排放通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冬小麦-夏闲处理土壤温度最低,土壤湿度最大,平均土壤温度和湿度分别为14.49℃和13.28%,且与土壤CO2排放通量的相关性最小,说明土壤温湿度变化对冬小麦-夏闲处理土壤呼吸的影响较小。【结论】4种轮作方式中,冬油菜-夏玉米轮作最有利于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 李昌珍张婷婷冯永忠任广鑫杨改河
- 关键词:轮作方式土壤温度土壤湿度
- 2011年我国秸秆沼气化的碳足迹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研究秸秆沼气化利用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判断我国沼气事业的发展潜力。【方法】简述了碳足迹的内涵,构建了农作物秸秆产量和沼气潜力的碳足迹模型,确定了标准煤、秸秆直接燃烧、沼气燃烧的碳足迹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我国2011年的沼气潜力并对秸秆沼气化的碳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农作物秸秆直接燃烧的碳足迹参数为1.31kg/kg,标准煤燃烧产生的碳足迹参数2.63kg/kg,沼气燃烧减少的碳足迹参数为3.1kg/m3。2011年全国的农作物秸秆产量约为9.7亿t,若将其中36.4%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秸秆进行沼气发酵,则产生的沼气量为1 135.6亿m3,其沼气燃烧能够减少3.5亿t的CO2排放。【结论】秸秆沼气化利用能够明显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发展潜力巨大。
- 张婷婷冯永忠李昌珍任广鑫杨改河
- 关键词:秸秆碳足迹
- 基于轮作过程的农田碳源/汇效应研究——以陕西关中灌区为例
- 试验开始于2010年9月,为长期定位试验,所有处理都是在免耕条件下进行,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大豆、冬油菜-夏玉米、冬小麦-夏闲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和施肥处理对关中灌区农田土壤CO排放、土壤温...
- 李昌珍
- 关键词:轮作方式有机碳
- 不同轮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CO_2排放与水热碳氮状况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为探讨免耕条件下不同轮作方式秸秆还田对土壤CO2排放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长期定位试验,采用GXH-3010E1型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测量土壤CO2排放速率,对比研究冬小麦-夏闲、冬小麦-夏玉米和冬小麦-夏大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CO2排放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温度、水分之间的回归关系,并分析比较土壤有机碳和碱解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轮作方式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土壤CO2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平均CO2排放通量表现为冬小麦-夏玉米全量还田>冬小麦-夏玉米不还田>冬小麦-夏大豆全量还田>冬小麦-夏大豆不还田>冬小麦-夏闲全量还田>冬小麦-夏闲不还田。所有处理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秸秆未还田处理地温与CO2排放通量的模拟模型要好于秸秆还田处理。各处理冬小麦收获后土壤有机碳和碱解氮含量均比播种前高,FA、FN处理有机碳增加最大,SA、SN碱解氮增加最大。
- 李昌珍张婷婷冯永忠任广鑫杨改河
- 关键词:轮作方式秸秆还田CO2排放碱解氮
- 化学杀雄剂EXP对油菜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为探讨油菜化学杀雄作用特征与机理,为新型化学杀雄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化学杀雄剂EXP诱导甘蓝型油菜品种秦油3号、L89雄性不育过程中叶片和花蕾中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过氧化氢、丙二醛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EXP处理后的油菜体内保护酶活性及过氧化氢、丙二醛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说明活性氧代谢出现了异常。同时,不同品种及器官对EXP处理的反应程度表现出较大差异。[结论]活性氧代谢失调与化学杀雄剂EXP诱导雄性败育具有关联性。
- 胡文智程科严静李昌珍于澄宇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化学杀雄剂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
-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氮素积累、转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 明确退耕还林下土壤氮库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与土壤碳库的关系对于认知植被恢复下土壤氮素固存、提升土壤质量以及改良生态环境效应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退耕还林工程背景下,以黄土丘陵区主要人工林和不同退耕年限刺槐、柠条和荒草作为研究...
- 李昌珍
-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积累量转化率土壤碳库黄土丘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