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昌晓

作品数:100 被引量:1,242H指数:21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30篇生物学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水利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3篇消落带
  • 31篇土壤
  • 30篇三峡库区
  • 30篇库区
  • 24篇水分
  • 17篇三峡库区消落...
  • 14篇水淹
  • 13篇土壤水
  • 13篇土壤水分
  • 13篇胁迫
  • 10篇落羽杉
  • 9篇光合生理
  • 8篇植被
  • 8篇水分胁迫
  • 8篇合生
  • 7篇土壤酶
  • 7篇流域
  • 6篇叶绿
  • 6篇叶绿素
  • 6篇生理响应

机构

  • 85篇西南大学
  • 12篇种苗生物工程...
  • 11篇西南师范大学
  • 7篇重庆市林业科...
  • 4篇教育部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宁夏大学
  • 1篇安阳工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三峡库区植物...

作者

  • 98篇李昌晓
  • 24篇魏虹
  • 12篇马朋
  • 12篇杨予静
  • 11篇钟章成
  • 8篇马骏
  • 8篇李健
  • 7篇吕茜
  • 6篇张晔
  • 6篇王朝英
  • 6篇王振夏
  • 6篇陈伟
  • 5篇王建力
  • 5篇周珺
  • 5篇高伟
  • 5篇贾中民
  • 5篇秦红
  • 4篇彭月
  • 4篇顾艳文
  • 4篇李志刚

传媒

  • 20篇生态学报
  • 18篇林业科学
  • 13篇西南大学学报...
  • 7篇西南师范大学...
  • 4篇草业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0篇2016
  • 8篇2015
  • 9篇2014
  • 14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水分处理对湿地松幼苗生长与根部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模拟三峡库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设置常规生长水分条件(NG组)、轻度干旱水分胁迫(MD组)、土壤潮湿(WS组)以及水淹(BS组)4个不同处理组,研究多种水分胁迫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当年实生幼苗的生长与生理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时间对湿地松幼苗的生长、生物量、根系的草酸与酒石酸含量均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水分处理对茎生物量的影响例外)。与NG相比,MD、WS和BS均显著降低湿地松幼苗的高生长与叶生物量积累,但对茎生物量的影响均不显著。MD显著降低地径生长,与WS和BS显著增加地径生长正好相反。与此同时,MD、WS和BS能显著增加湿地松幼苗主根、侧根以及总根的草酸和酒石酸含量(MD主根的草酸含量例外)。在同一处理组内,湿地松幼苗根系草酸与酒石酸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多种水分逆境胁迫条件下,湿地松幼苗虽然在生长与生物量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但该树种幼苗较好的适应性特征仍然表现明显。因此,在对湿地松幼苗进行管护时,应当特别注意干旱环境下浇水、水淹环境下排水等土壤水分管理措施,确保湿地松幼苗的健康生长。
李昌晓魏虹吕茜张晔
关键词:水分胁迫酒石酸生理生化
水淹与干旱交替胁迫对湿地松幼苗光合与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1
2011年
三峡水库"冬蓄夏排"的反季节水位调度管理方式,使得三峡库区在每年的6—9月份处于145m低水位状态运行,与最高蓄水位175m相差30m。自7月份开始进入高温天气以来,三峡库区暴雨洪水增多,水位变化频率加快。在此过程中,库岸带植物因水位上升出现短期水淹,又因接踵而来的放水调节至低水位暴露于夏季高温中而出现短时间干旱,由此形成水淹-干旱交替胁迫现象,这将很可能打乱库岸带植物的生理节律,影响这些库岸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生长发育。
张晔李昌晓
关键词:水分胁迫光合特征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变化——以汝溪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2
2013年
以三峡库区汝溪河流域为例,选取了马尾松林地、退耕柏木林地、退耕草地和耕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实地采样的方法研究了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肥力状况.土壤肥力指标选取了土壤含水量、粒径组成、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这些指标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耕地土壤有机质要显著低于另外3种土地利用类型.养分间的相关分析发现,有机质和全氮、有机质和碱解氮、pH值与全磷、pH值与有效磷、pH值与全钾、全氮与全磷、全钾与全磷、全钾与有效磷间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养分间存在耦合作用.退耕还林还草对提高土壤肥力特别是有机质具有很好的效果.
陈伟魏虹李昌晓雷明高伟周珺王振夏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
三峡消落带落羽杉人工幼林叶片分解及磷释放特征被引量:3
2019年
为探究三峡消落带人工重建植被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幼林叶片在不同水文条件下的分解特征及其对土壤 水体磷的贡献潜力,本实验在控制条件下,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设置了常规生长水分条件(CK)、轻度干旱水分胁迫(T1)、潮湿(T2)、2 cm水淹(T3)、10 cm水淹(T4)5个不同处理,研究落羽杉叶片分解及磷释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试验期间(90 d),T3、T4两个水淹处理的叶片失重率分别达51%(T3)和55%(T4),显著高于CK、T1、T2三个未水淹处理;(2)未分解残留叶片中的全磷含量在CK、T1、T2三个未水淹的处理组呈现增加趋势,而水淹处理(T3、T4)呈减少趋势;(3)土壤全磷含量在试验过程中呈现波动性变化特征,但至试验结束时,各处理中土壤全磷含量与CK相比均无显著差异;(4)T3、T4处理中叶片添加显著增加了上覆水体中总磷含量,试验过程中呈现出在分解初期迅速上升,在分解10 d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但试验结束时仍显著较高,分别是对应无叶片组的17.15倍(T3)和5.81倍(T4)。这些结果说明水淹通过促进落羽杉叶片的分解从而增加上覆水体中磷的含量,因此有必要在水淹前对消落带的落羽杉幼林叶片进行适时采收,以尽可能减少其对库区水体的磷负荷。
宋虹袁中勋任庆水杨文航杨文航王朝英
关键词: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岸坡消落带草地、弃耕地和耕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特征被引量:28
2014年
为研究不同用地方式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性质的影响,选取三峡库区重庆忠县汝溪河流域典型消落带为研究区域,研究不同用地类型(草地、弃耕地、耕地)、不同土层间(0—10 cm、10—20 cm)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各自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旨在为该地区消落带生态恢复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除蛋白酶活性、全磷含量、碱解氮含量外,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各生化特性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与之不同,土层仅对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但对其他生化性质影响不显著;用地类型与土层两者的交互作用仅对蔗糖酶活性影响显著。同时,弃耕地土壤的细菌数量在3种用地类型中最高;真菌、放线菌数量在草地中最高,耕地次之,弃耕地最低。弃耕地中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与其他两种用地类型相比较高,而耕地中磷酸酶活性则显著高于弃耕地和草地土壤。草地土壤全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低于耕地,而草地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却显著高于弃耕地和耕地;3种用地类型的全磷、全钾、碱解氮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弃耕地的pH值显著高于另外两种用地类型。另一方面,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的各生化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H值和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与弃耕地和耕地相比,草地在稳定消落带土壤环境、固持土壤营养元素、提高土壤肥力方面作用更为显著;相对而言,耕地的土壤微生态环境较差,故在消落带实施退耕还草、恢复草本植被等具有重要意义。
马朋李昌晓雷明杨予静马骏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消落带农事活动
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海拔狗牙根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特征被引量:12
2018年
为探究库区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狗牙根人工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及肥力的变化,选择三峡库区消落带150,160和170m海拔人工构建狗牙根植被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裸地作为对照,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相关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各海拔狗牙根微生物生物量均显著高于裸地,表明狗牙根人工植被构建对土壤微生物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160m高程显著高于150和170m高程,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SMBP)却显著低于150和170m高程,需要特别注意P元素的下移,加强水体P含量的检测。(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和碳磷比变化范围分别为5.93~15.62和7.11~19.9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占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百分比的范围分别为0.68%~2.57%、0.68%~3.33%、1.95%~5.23%。狗牙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和碳磷比显著低于裸地,表明狗牙根土壤有效氮、有效磷高于裸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占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百分比显著高于裸地,表明狗牙根土壤营养元素周转速率快于裸地。(4)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土壤含水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与土壤pH值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因此,在三峡库区消落带进行狗牙根草地恢复重建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质量,对加强三峡库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杨文航任庆水秦红宋虹袁中勋李昌晓
关键词:狗牙根消落带
三峡库区忠县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
2022年
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于有效维持健康的库岸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特征的三峡库区忠县消落带为研究对象,对消落带内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通过双向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探究三峡库区重庆忠县段消落带不同高程的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环境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忠县消落带共有植物96种,隶属于34科80属,禾本科和菊科为优势科,其中狗牙根在各高程区域的重要值始终最高.研究区域植物种类共划分为4种生活型,一年生草本植物的优势度随高程增加而逐渐上升,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高高程区域,藤本和乔木在中高高程零星分布. 2)消落带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 Shannon-Wiener指数、 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随着高程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3)双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忠县消落带主要包括5种植物群落,其中狗牙根群落在各高程区域均有分布,草木犀-狗牙根群落、苍耳-狗牙根-喜旱莲子草群落、牛鞭草-苍耳-狗牙根群落和落羽杉-狼杷草-苍耳群落主要分布在高高程区域(165~175 m). 4)RDA分析结果表明,高程是影响消落带物种多样性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此外,土壤pH值、铵态氮含量及坡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植被修复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董智李留彬向国伟耿倩雯殷凡郑杰李昌晓
关键词:三峡水库消落带物种多样性植物群落类型环境因子
枫杨幼苗对土壤水分'湿-干'交替变化的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响应
王振夏魏虹吕茜李昌晓周珺高伟陈伟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
模拟水淹对水杉苗木生长与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通过对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SP)、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和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光合特性、生物量的测定,探讨水杉对三峡库区水位变化的响应特性和耐水淹适应能力。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格局,以二年生水杉苗木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组(control,CK)、半淹组(half-submersion,HS)和全淹组(full-submersion,FS)3个处理。结果表明:在水淹胁迫下,SOD、POD、ASP、CAT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升高。在水淹胁迫下,水杉叶片MDA含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HS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显著高于CK;FS的根冠比显著高于CK,但与HS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全淹植株呈叶芽形式,水淹植株存活率均达100%。在淹水期间,由于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光系统Ⅱ的积极响应,水杉表现出极强的水分适应能力。因此,可以考虑将水杉列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构建的候选树种之一。
白林利韩文娇李昌晓
关键词:水杉水分胁迫生理生化
黄河流域宁夏段径流对LUCC的响应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宁夏段黄河流域因降水量少、水土流失严重、工农业用水量持续增加等原因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为了充分合理调度水资源以缓解该区用水压力,研究利用SWAT模型对径流进行了模拟,采用确定性系数(R2)和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评价了SWAT模型在宁夏黄河流域的适用性。模型构建后,通过改变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类型,研究了水田、水浇地、旱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面积分别增加5%、10%、15%、20%和分别减少5%、10%、15%、20%的条件下径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草地和灌木林地面积增加,径流量增大;水田、水浇地、旱地、有林地面积增加,径流量减小。
张荣飞王建力李昌晓李志刚
关键词:SWAT模型径流LUCC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