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威

作品数:152 被引量:609H指数:14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7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0篇水利工程
  • 13篇天文地球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6篇裁弯
  • 15篇河道
  • 11篇河床
  • 11篇冲刷
  • 10篇水库
  • 10篇水流
  • 10篇水沙
  • 10篇河段
  • 10篇分汊
  • 10篇崩岸
  • 9篇若尔盖高原
  • 8篇遥感
  • 8篇遥感影像
  • 8篇泥沙
  • 7篇淤积
  • 7篇水沙变化
  • 7篇弯道
  • 7篇消能
  • 7篇径流
  • 7篇黄河源区

机构

  • 104篇长沙理工大学
  • 47篇清华大学
  • 26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0篇黄河水利科学...
  • 9篇青海大学
  • 9篇湖南百舸水利...
  • 5篇长江科学院
  • 4篇河南科技大学
  • 4篇西安理工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4篇南京水利科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深圳市水务(...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市水土保...
  • 1篇北京矿产地质...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52篇李志威
  • 43篇胡旭跃
  • 35篇王兆印
  • 20篇余国安
  • 13篇李文哲
  • 10篇张晨笛
  • 9篇田世民
  • 9篇方春明
  • 8篇胡世雄
  • 8篇蒋昌波
  • 8篇刘晶
  • 7篇陈宏
  • 7篇徐梦珍
  • 7篇隆院男
  • 6篇潘保柱
  • 6篇吴新宇
  • 5篇李想
  • 5篇赵娜
  • 5篇李艳富
  • 4篇常留红

传媒

  • 23篇泥沙研究
  • 15篇水科学进展
  • 11篇水利水电科技...
  • 9篇水力发电学报
  • 8篇长江科学院院...
  • 7篇长江流域资源...
  • 6篇水电能源科学
  • 5篇清华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农村水利...
  • 4篇水资源与水工...
  • 3篇水利学报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应用基础与工...
  • 2篇水文
  • 2篇山地学报
  • 2篇人民黄河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8篇2021
  • 24篇2020
  • 24篇2019
  • 21篇2018
  • 15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 11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1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弯道环流流速公式的验证与比较被引量:7
2011年
弯道环流流速公式是弯道水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给出了弯道环流流速公式的一般理论推导过程,归纳了国内外5种具有代表性的环流流速公式,即罗索夫斯基公式、张红武公式、Odgaard公式、孙东坡公式以及罗索夫斯基修正公式,并采用弯道水槽及模型资料予以验证和比较,同时对3种罗氏公式的近似式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罗氏公式的3种近似式中,只有丁君松的近似式是精度较高,其它两种均有较大偏差。5种代表性的环流流速公式,张红武公式的精度高和可靠性强,其次是罗氏公式和Odgaard公式,孙东坡公式与张红武的实测资料存在一定偏差,而罗索夫斯基修正公式的形式不尽合理,在近底区域与实测资料分歧较大,甚至与定性规律相悖。
李志威方春明邵佳
关键词:弯道弯道环流偏离度
单个阶梯-深潭破坏的力学模型被引量:7
2014年
阶梯-深潭系统是山区河流广泛分布的重要河床结构,其破坏机理对于认识山区河流稳定性及河床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单个阶梯-深潭,以关键石块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上游来水条件、下游冲刷和泥沙环境,建立单个阶梯稳定性的理论模型。基于理论模型,分析弱输沙条件下阶梯破坏的临界条件和失稳机制。结果表明:(1)河道比降、关键石块粒径、来流流量、下游冲刷和互锁作用是弱输沙条件下影响单个阶梯-深潭稳定性的关键因素。(2)来流恒定时阶梯下游冲刷降低阶梯稳定性。阶梯失稳临界流量随冲刷增强而减小,因此水流破坏作用表现为阶梯下游坡脚冲刷降低失稳临界流量,同时来流增加超过临界流量导致破坏。(3)互锁作用可有效提升阶梯稳定性,并在阶梯坡脚冲刷程度较大时明显提升失稳临界流量,这是阶梯在一般洪水中维持稳定的方式。
张晨笛王兆印李志威李文哲
关键词:稳定性冲刷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干旱区河流地貌演变——以塔里木河为例被引量:13
2017年
全球范围内干旱区河流正日益受到高强度人类活动的扰动,但较少研究报道这种扰动对河流地貌过程的影响。采用历史文献、水文数据和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式,详细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下中国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简称塔河)的河流地貌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塔河流域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日趋上升,对河流水沙过程和地貌形态等影响显著。近50年来,塔河干流低流量过程发生频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而中、高流量过程则呈降低趋势,河道径流和输沙量减少显著。塔河干流上游现为游荡河道,冲淤变化剧烈且总体处于淤积抬升状态,但河道平均河宽呈减小趋势,可能是因为塔河两岸冲积平原的开垦和河岸加固。塔河中游弯曲河道蜿蜒系数在近几十年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明显低于废弃古河道。
余国安李志威黄河清刘晓芳
关键词:水沙过程河流地貌塔里木河
弯道水流的能量耗散规律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天然河湾的弯曲平面形态和离心力作用,引起弯道的水流能量重新分配和耗散规律发生变化。基于弯道水流能量平衡方程,总结了弯道水流的能量耗散主要原因,推导了弯道水流的横向与纵向能量耗散率的表达式,并采用弯道水槽实验数据验证和率定表达式的参数。运用弯道水流能量耗散规律,本文初步解释了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下泄清水将使得荆江河湾的水流能量横向耗散增强,凹岸区域严重冲刷,凸岸区域显著淤积,单个河湾的弯曲度将变大。
李志威方春明
关键词:弯道水流能量平衡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洞庭湖地形提取方法被引量:7
2019年
湖底地形数据是湖泊流域规划与治理、湖区冲淤变化研究、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但传统的大型湖泊湖底地形数据获取手段耗时长、投入大,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基于遥感影像快速获取湖底地形数据的方法。本文以洞庭湖为研究对象,采用Landsat和MODIS系列遥感影像提取湖区边界,基于趋势面分析法和克里金插值法,反演湖区边界各点对应的水位,将带有水位信息的边界点作为高程点实现湖底地形反演,进一步用实测湖底地形验证反演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克里金插值法水位反演效果较好,交叉验证的误差标准平均值在0.2m以内,水位样本点分布较多处,基于克里金法的地形反演绝对误差在1m以内。本文利用湖泊淹没区域变化的特点快速获取湖底地形,对湖区演变分析、综合治理与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隆院男闫世雄蒋昌波蒋昌波李志威唐蓉
关键词:水位遥感影像洞庭湖
弯道近岸流速沿程分布规律与计算方法被引量:2
2018年
确定弯道近岸流速对于预测弯道凹岸侵蚀速率与横向迁移速率具有重要意义,但野外测量与理论计算近岸流速困难较多。为研究近岸流速的沿程分布规律,以及近岸流速与断面平均流速值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MIKE 3建立水流数学模型,分析各种工况下连续弯道的中间河段内18个断面的断面平均流速与近岸流速的关系并建立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弯道入口段,近岸流速沿程略减小,之后沿程近似呈线性增加。近岸流速随断面平均流速的增加而增加,二者之间高度正相关,可采用ub=a珔u+b表示,a和b随弯道中心角和来流量变化而变化。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河道演化规律。
吴新宇吴新宇李志威胡旭跃杨玥张琦
关键词:弯道水流
黄土高原土壤特性及对河道泥沙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黄土的特性也直接影响黄河泥沙的特性。2005年至2012年,共采集表底层黄土样本18个和河道泥沙样本28个,采样区域涵盖了黄土高原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以及黄河中下游干支流河道。样本分析表明,底层黄土自北向南中值粒径逐渐变小、黏土含量逐渐增加,反映了黄土的原始沉积特征。表层黄土反映了风化和侵蚀的综合作用,其黏性矿物含量普遍高于底层原状黄土。在受侵蚀作用较大的地区,由于表层细颗粒的流失,导致中值粒径略大于底层黄土。受黄土分布特性的影响,黄河中游支流自北向南挟带泥沙的中值粒径也呈减小趋势。距离河口越远,黄河干流泥沙的中值粒径越大,反映了泥沙的沿程分选沉积特性。河道泥沙中值粒径和黏性矿物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对数关系,可以通过此关系式在测得中值粒径的情况下估算其黏性和非黏性矿物含量。
田世民王兆印李志威李艳富
关键词:黄土高原河道泥沙矿物成分黏土矿物
黄河源泥炭型弯道悬臂式崩岸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悬臂式崩岸是黄河源泥炭型弯曲河流崩岸的主要形式,其崩岸过程与临界条件决定弯道横向迁移速率。采用野外测量、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若尔盖盆地黑河支流麦曲上游一个"?"型弯道的5个实测断面的崩岸过程与临界条件。根据泥炭型弯曲河流的二元结构河岸特点,建立其河岸稳定性模型,推导上、下层土体发生悬臂式张拉破坏及剪切破坏的静力平衡方程。基于实测岸坡形态、河岸土体组成和水流条件,运用BSTEM模型模拟5个实测断面粉沙层的崩岸过程,得到洪水期河岸整体处于临界崩塌状态下的稳定性系数,预测了5个实测断面发生3次连续崩岸后的岸坡形态,与野外观测结果较吻合。
杨涵苑李志威
关键词:泥炭地
一种基于UAV测量河道床面漂石粒径及分布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UAV)测量河道床面漂石粒径及分布的方法,主要技术手段是现场测量漂石的中轴粒径Z值(3),并通过对Z值空间分辨率的要求,确定UAV的飞行高度与重叠度,最后使用相关软件对UAV的正射投影进行矫正...
李志威李想胡旭跃
文献传递
弯曲河流裁弯过程与机理综述被引量:7
2020年
裁弯是弯曲河流演变过程的一种限制弯道形态继续发展的地貌突变事件,弯道裁弯过程驱动新河道开始新一轮周期性演变。目前对于弯曲河流裁弯的形态动力学过程、发生模式与机理和裁弯后上下游河道的响应仍需要进一步系统的归纳和综述。基于弯曲河流的颈口裁弯和斜槽裁弯已有研究成果,根据野外观测与遥感解译、水槽实验和数值模拟成果对裁弯过程与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总结,综述人工裁弯工程的相关研究成果。弯曲河流裁弯演变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应考虑漫滩水流、滨河植被和渗流作用对裁弯过程的影响。
李志威石彗岑李贝贝田世民
关键词:崩岸漫滩水流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