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德成

作品数:186 被引量:2,416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0篇农业科学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1篇土壤
  • 23篇土壤有机
  • 21篇烟田
  • 17篇烟田土壤
  • 15篇烟区
  • 15篇有机碳
  • 14篇遥感
  • 14篇光谱
  • 13篇土壤系统
  • 13篇土壤系统分类
  • 13篇土壤有机碳
  • 13篇红壤
  • 12篇土壤属性
  • 11篇荧光
  • 11篇有机质
  • 10篇土壤有机质
  • 9篇养分
  • 9篇荧光光谱
  • 8篇土系
  • 7篇制图

机构

  • 185篇中国科学院
  • 30篇南京农业大学
  • 2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7篇中国农业科学...
  • 12篇安徽理工大学
  • 9篇安徽省农业科...
  • 9篇中国科学院南...
  • 6篇福建农林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6篇安徽皖南烟叶...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安徽省烟草公...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湖北省烟草科...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内江师范学院

作者

  • 186篇李德成
  • 72篇张甘霖
  • 40篇赵玉国
  • 30篇刘峰
  • 28篇宋效东
  • 26篇杨金玲
  • 21篇张桃林
  • 17篇武小净
  • 16篇徐宜民
  • 15篇赵明松
  • 14篇石晓日
  • 14篇徐彬彬
  • 13篇庄云
  • 13篇石屹
  • 13篇王程栋
  • 13篇吴华勇
  • 12篇马兴华
  • 11篇祖朝龙
  • 10篇梁音
  • 9篇周斌

传媒

  • 59篇土壤
  • 37篇土壤学报
  • 13篇土壤通报
  • 9篇遥感学报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土壤与环境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中国烟草科学
  • 2篇环境遥感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6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14篇2016
  • 13篇2015
  • 12篇2014
  • 18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1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拟酸雨对水稻叶片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4
1998年
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对水稻叶片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酸度的酸雨对450nm处的峰强以及685nm和740nm处的峰强比值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且该影响随水稻生育期而变化。
李德成徐彬彬石晓日张崇静吴荣
关键词:模拟酸雨荧光光谱水稻叶片酸雨影响
一种多砾石土壤1 m原状整段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
一种多砾石土壤1 m整段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它包括野外标本采集和室内标本制作,其特征是它采用“野外拍照‑麻木固定‑砾石涂胶‑原位黏贴”的方法实现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本发明通俗易懂,容易操作。参照照片还原土柱,不会使得土柱...
赵玉国沈晨露王其明李德成
文献传递
热带地区时间序列土壤中伊利石类矿物的演化--P.Barré假设在热带地区土壤中也存在吗?被引量:2
2010年
P.Barré等认为温带地区自然土壤中,由于植物根系将下层土壤中的钾和硅向上搬运,减缓了上层土壤中伊利石类矿物(混层伊利石/蒙皂石+伊利石)脱钾和脱硅过程,致使其长时间地存在较多的伊利石类矿物。本文旨在了解热带地区土壤中这一假设是否也存在,以海南琼北地区发育于由不同年代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所构成的时间序列土壤(1×104a,(9.0±2.0)×104a,(14.6±0.9)×104a,64×104a,(133±18)×104a,(181±8)×104a)为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分析了其黏土矿物的变化情况,结合土壤钾、硅、活性硅的分析结果,发现伊利石类矿物仅存在于(133±18)×104a以前的土壤中,表层土壤中钾和硅的含量高于下层的土壤,活性硅含量随成土年龄而降低。为此,我们认为:P.Barré假设在热带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在具有一定的生物复钾和复硅条件下,在成土初期也会存在,但最终会由于土壤强烈的脱钾和脱硅作用而逐步消失。
杨艳芳李德成胡锋Bruce Velde张甘霖杨金玲
关键词:玄武岩
皖西大别山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及与地形的关系被引量:9
2017年
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皖西大别山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讨论了侵蚀强度与海拔、坡度、坡向等因子的关系.基于信息熵模型评价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皖西大别山区2010年土壤侵蚀总量为1844.30×10~4t,平均侵蚀模数为1415.05t/km^2·a.区域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52.95%和31.99%,侵蚀强度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加剧.(2)坡度和海拔主导着区域内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随着坡度和海拔增加,侵蚀强度不断加剧,强度侵蚀的面积比例增加,微度侵蚀的面积减少;在坡度15-25°区域、海拔200-500m区域的土壤侵蚀总量最大.坡向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较小,土壤侵蚀强度在东南坡向较其它坡向略强.(3)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强弱为:坡度>海拔>坡向.坡度是安徽省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强度的主导因子.
赵明松李德成程先富王世航
关键词:土壤侵蚀地形因子皖西大别山
近30年安徽省耕地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7
2018年
利用安徽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0—2011年土壤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安徽省1980—2010年耕地土壤表层(0~20 cm)和1 m土体中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和储量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农业管理措施与SOC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980—2010年全省耕地剖面的表层SOCD平均值增加了0.28 kg m^(-2),1 m土体中SOCD平均值减少了0.42 kg m^(-2)。空间分布上,近30年间耕地表层SOCD在空间上呈现北增南减的趋势,增幅总体上由北向南依次减小;1 m土体中SOCD总体上中部增南部减;全省68%的耕地SOCD增加。1980—2010年全省耕地表层SOC储量增加35.30×10~9 kg,1 m土体中SOC储量增加18.12×10~9 kg;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岗地的耕地SOC储量增加,其余区域SOC储量减少。各县市SOC变化与作物根系中的有机物质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肥料的大量使用增加了作物的秸秆和根系中的有机物质含量,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的输入,促进了耕地SOC的累积。
赵明松赵明松李德成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GIS耕地
南方红壤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定量评价方法探讨--以江西兴国县为例被引量:39
2009年
选择了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江西省兴国县境内的治理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的塘背河、廖公坑、蕉溪河3个小流域为对象,选择了涉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30个评价指标,对3个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1)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采用的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具有一定的区域适宜性。(2)针对同一区域多个小流域一起进行评价,有利于通过对比揭示不同流域水土保持效益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源,对指导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兴国县3个小流域通过积极的治理投入,均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4)由于治理投入和治理时间的差异,3个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尚存在一定的差异,塘背河小流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综合效益均最高;廖公坑小流域治理中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低;蕉溪河小流域治理较差,经济效益最低。各流域应抓住自身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进一步搞好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孙昕李德成梁音
关键词:水土保持小流域
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方法与应用实例
本文以江西省兴国县为研究区域,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借助6个不同时段的黑白航片、MSS影像和TM数据为信息源,在建立土壤侵蚀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对全县3215km2范围内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县从1958~...
梁音李德成潘贤章孙波
关键词:土壤侵蚀监测动态监测遥感技术GIS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文献传递
中国土壤颗粒组成的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113
2000年
以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土壤颗粒组成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不同质地的分形维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分形维数随土壤质地的变细而增大;由北至南、由西向东和由西南至东北,我国主要地带性土壤的分形维数逐渐递增;成土母质对土壤质地分形维数有很大影响,易风化母质上发育的土壤质地分形维数高于难风化母质上发育的土壤。
李德成张桃林
关键词:分形维数土壤质地地带性土壤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苏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9
2004年
利用 1984 年和 1994 年秋季 1:10 万 TM 假彩色影像,分析了苏州市 10 年间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期间苏州市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巨大,主要表现在耕地的减少以及建设用地和水产养殖用地的增加。提高耕地质量,有计划的退耕还湖,加强土地整理,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是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对策。
王辉董元华李德成郭宗祥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与GIS
江淮丘陵区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以定远县为例被引量:8
2014年
以安徽省江淮丘陵区农业大县滁州市定远县为代表,运用统计学方法、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研究了农田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2011年SOC含量为(10.96±3.63)g/kg,变异系数为33.12%,属于中等变异程度。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SOC半方差模型为指数模型,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SOC含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由东至西先递减后递增,大致呈带状分布。土壤颗粒组成和秸秆还田是影响SOC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
马渝欣李徐生李德成韩志勇张甘霖张兆冬王莉莉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颗粒组成秸秆还田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