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中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人格
  • 4篇文学
  • 3篇魏晋
  • 3篇魏晋文学
  • 2篇人格理想
  • 1篇雕龙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焦虑
  • 1篇虚静
  • 1篇玄言
  • 1篇玄言诗
  • 1篇咏怀
  • 1篇咏怀诗
  • 1篇咏史
  • 1篇咏史诗
  • 1篇躁动
  • 1篇中国文论
  • 1篇诗品
  • 1篇诗性
  • 1篇诗性特征

机构

  • 7篇中南民族学院

作者

  • 7篇李建中
  • 1篇董玲

传媒

  • 2篇学术月刊
  • 1篇湘潭师范学院...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试论陶诗的人格精神被引量:9
1997年
千百年来,陶潜更多地被当作“隐逸诗人之宗”来解读。本文认为:陶潜最独特的魅力,是他对人生意义的终极追问,以及在此追问中所建构的新的人格范型南山人格;而正是南山人格的自然、真率与冲淡、虚静,铸成陶潜诗歌永远的神韵。陶渊明诗歌的人格精神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采菊东篱,躬耕南山”的生存方式,与“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人格理想,在诗性与神美的层面,达到了完满的契合,二是借“形、影、神”之间的人格对话消释人格主体“营营以惜生”之苦,将大钧之力、大化之功融入南山人格;三是兼用儒道之生死观,建构“乘化以归尽”的生命意识,使人格在生死之思中得到升华。南山之于陶潜,是诗性栖居之地;南山之于中国古代文学,则标识着一种独具魅力的人格范型。
李建中
关键词:陶渊明人格精神
试论西晋诗人的人格悲剧被引量:9
1998年
人格是审美文化的承担者,西晋文学家的人格,以一种“冲突”或“痛苦”的方式,承担着悲慨而厚重的审美文化与艺术精神。西晋文学的人格悲剧表现为三种类型:情悲言靡,文雅行鄙,才高势窘。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发展中,西晋文学独特的文化——心理价值与哲学——美学内涵,正在这具有悲剧意味的心态矛盾、人格冲突中铸成。 一、缘情与缘题 文学家的人格是一种双重存在,既存在于日常生活,又存在于文学作品,可分别表述为“行为式存在”与“文本式存在”。陆机入洛求宦,一开始便卷入小集团的政治杀夺,故其人格的行为式存在并无多少审美价值可言;而陆机人格的文本式存在,又有着“缘情”与“缘题”的矛盾,这一矛盾,既与陆机人格的双重存在有关,又与陆机的美学思想有关。陆机人格的文本式存在,以及这种存在的悲剧内涵,便生成于其诗歌创作的“缘情”与“缘题”之间。
李建中
关键词:陆机人格悲剧西晋文学人格理想咏史诗心理焦虑
刘勰的人格境界与《文心雕龙》的人格理论被引量:1
1997年
刘勰的一生,除了作《文心雕龙》而干之于沈约,还有两件事颇值得注意:一是早年依沙门僧佑和晚年燔发变服.二是天监年间出仕,官至步兵校尉兼东宫通事舍人.可见刘勰生活于佛的世界、文的世界与仕的世界.刘勰的人格理想是“学以达政”,“崇佛”与“研文”不过是“达政”之手段.然而,志大才高却势窘人微的刘勰.最终并未显达于仕途,而是以佛徒之身辞世,以文人之名永生.生存环境与理想人格的反差.酿成刘勰的耿介愤懑之气,并最终形成以“傲岸泉石”为个性特征.以“彩云若锦”为美学品格,以对生存方式之自由选择为高峰状态的人格境界.刘勰的人格境界,在《文心雕龙》中呈现为“道”、“智”、“性”三位一体的作家人格论.“原道心”、“研神理”中所包蕴的自然之道,与“怀宝挺秀”、“智周宇宙”所张扬的智术才藻,共同铸成作家人格的内质与外观;而作家个性的“其异如面”和作品风格的“风清骨峻”,又赋予作家人格以独特的美学魅力与永恒的艺术生命.
李建中
关键词:《文心雕龙》人格境界作家人格人格形象个体人格人格理论
中国古文论诗性特征剖析被引量:4
1998年
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文论家不仅用诗的精神和诗的性情识鉴品评文学作品,而且用诗的思维方式和诗的表达方式来记录他们的品评结果,并最终形成具有诗性内质和外观的文艺理论。且不说历代的诗话、词话、曲话、小说评点无处不洋溢着诗的激情,无时不显露出诗的智慧,即便是最具理论形态和思辨特色的《文心雕龙》,也是不乏诗性的。彦和论“神思”则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说“风骨”则曰“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谈“物色”则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这是文论,这又是诗,亦诗亦论,论在诗中。
李建中董玲
关键词:中国文论诗性特征古文论西方文论玄言诗二十四诗品
魏晋文学的人格生成被引量:8
1996年
魏晋文学的人格生成李建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魏晋文学的真正魅力何在?人的觉醒,文的自觉,五言腾跃,志深笔长,从曹操之梗概到陶潜之冲淡……这些既定的结论,自然是不错的。若换一种眼光,用人格心理学的方法重新解读魏晋文学,便会有新的发现。文学家的人格(1),...
李建中
关键词:魏晋文学人格范型人格建构人格模式二十四友《咏怀诗》
《庄子》人格理想与魏晋文学的人格起点被引量:10
1998年
乱世魏晋人企盼着从社会与心灵的双重苦难中解脱出来,于玄学空间重建逍遥之游。在这种思想文化背景下,《庄子》人格理想因能满足魏晋人格重铸的理论需求而成为魏晋人格的不祧之宗。魏晋文学家将《庄子》人格理想融入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并在生死、出处、狂慎、静躁等不同层面,以《庄子》人格精神化解心理焦虑,塑造出既有悲剧意识又有超脱精神、既一往情深又恬淡虚静的诗性人格。作为魏晋文学之人格魅力的精神之源,《庄子》人格理想在两个方面对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是《庄子》人格精神成为魏晋文学之人格流变过程中的一条一脉相承的主线;二是《庄子》
李建中
关键词:庄子魏晋文学人格理想
论魏晋人格的虚静与躁动被引量:3
1998年
魏晋人格的诗性构成,举凡出与处、情与性、狂与慎乃至生与死,其心理内容都有着躁动与虚静的相峙与相契;而魏晋文学的人格流变,从党人玉碎、邺下悲慨,到竹林徘徊、金谷焦虑,一直到兰亭玄精、悠然见南山,其心路历程又可大致描述为由躁动渐趋虚静,并最终归于南山的宁静与冲淡。虚静与躁动的相济相悻,即昭示着魏晋文学家人格的哲学内涵和心态祈向,又铸成魏晋人格与魏晋文学的艺术勉力和美学价值。
李建中
关键词:魏晋文学虚静躁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