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应红

作品数:392 被引量:1,817H指数:24
供职机构:空军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54篇期刊文章
  • 76篇专利
  • 6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5篇航空宇航科学...
  • 50篇理学
  • 49篇自动化与计算...
  • 46篇金属学及工艺
  • 14篇电子电信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机械工程
  • 9篇电气工程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经济管理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军事

主题

  • 86篇激光
  • 82篇航空发动机
  • 72篇激光冲击
  • 69篇等离子体
  • 59篇压气机
  • 49篇激光冲击强化
  • 41篇气动
  • 32篇气动激励
  • 31篇等离子体气动...
  • 30篇发动机
  • 26篇脉冲
  • 26篇介质
  • 26篇介质阻挡
  • 25篇纳秒
  • 24篇纳秒脉冲
  • 23篇阻挡放电
  • 23篇介质阻挡放电
  • 22篇故障诊断
  • 20篇失速
  • 19篇向量

机构

  • 384篇空军工程大学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江苏大学
  • 4篇东南大学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空军工程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徐州空军学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湘潭大学
  • 2篇中国电子科技...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北京航空工程...
  • 1篇北方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391篇李应红
  • 117篇吴云
  • 67篇何卫锋
  • 53篇宋慧敏
  • 44篇梁华
  • 39篇尉询楷
  • 39篇汪诚
  • 36篇贾敏
  • 35篇聂祥樊
  • 32篇张朴
  • 29篇周留成
  • 27篇苏长兵
  • 27篇李军
  • 22篇李益文
  • 20篇李玉琴
  • 20篇张百灵
  • 18篇刘建勋
  • 17篇崔巍
  • 16篇张志波
  • 16篇周磊

传媒

  • 42篇航空动力学报
  • 18篇高电压技术
  • 16篇航空学报
  • 16篇推进技术
  • 15篇空军工程大学...
  • 8篇系统工程与电...
  • 8篇航空维修与工...
  • 7篇控制工程
  • 6篇中国激光
  • 6篇中国航空学会...
  • 5篇工程热物理学...
  • 5篇核聚变与等离...
  • 5篇计算机工程与...
  • 4篇稀有金属材料...
  • 4篇材料热处理学...
  • 4篇航空精密制造...
  • 4篇燃气涡轮试验...
  • 3篇机械工程学报
  • 3篇物理学报
  • 3篇激光与光电子...

年份

  • 10篇2023
  • 18篇2022
  • 10篇2021
  • 21篇2020
  • 12篇2019
  • 11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14篇2015
  • 13篇2014
  • 19篇2013
  • 13篇2012
  • 26篇2011
  • 19篇2010
  • 23篇2009
  • 18篇2008
  • 39篇2007
  • 32篇2006
  • 17篇2005
  • 17篇2004
3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燃气轮机大型叶片的高周疲劳试验方法与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大型叶片的高周疲劳试验方法与装置,所述试验装置包括疲劳实验机、压头和叶片试验件夹具,其中夹具由L型支撑架、左右侧压块、连接与固定螺栓和定位销组成:通过左右侧压块、连接螺栓对叶片试验件进行固定,再通...
何卫锋聂祥樊李应红臧顺来田乐
文献传递
高速压气机叶栅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流动控制仿真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为研究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在高亚声速来流条件下抑制压气机叶栅流动的分离机制,建立了基于唯象学的模拟纳秒脉冲介质阻挡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的热源模型,在微秒量级时间尺度上分析研究了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叶栅通道流动结构的影响机制,并初步探究了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流动控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唯象学的热源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产生冲击波的气动特性;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产生的冲击波在高亚声速来流条件下能够对叶栅通道流动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其影响规律与激励特征和流场特性有关;高亚声速来流条件下,在叶栅通道中施加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能够降低通道出口总压损失,改变流场结构。
张海灯李应红吴云赵勤
关键词:高亚声速纳秒脉冲冲击波
某型发动机压气机最先失速级判定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2
2002年
针对某型发动机旋转失速 /喘振问题 ,通过试验的方法 ,寻找引起该型发动机失速起始级和在叶片上的位置 ,并利用 Matlab语言编写了试验数据处理程序。根据发动机失速的机理 ,提出了失速级的判别准则 ,利用频谱分析和时域分析的方法 ,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 ,结果发现该型发动机最先在第三级叶片上发生失速 。
姜涛李应红李军
关键词:旋转失速喘振数据处理发动机
飞机发动机叶片变形的非接触光学测量方法被引量:5
2002年
针对飞机叶片表面变形量测量要求提出一种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方法。对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案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误差来源,并估算了系统测量精度。该测量方法具有简便易行、操作方便、测量精度高等优点。
李云霞蒙文赵尚弘李应红
关键词:飞机发动机线阵CCD激光照射压气机
低风速下射频等离子体的辉光放电特性被引量:8
2016年
为研究射频等离子体辉光放电特性与风速、气压之间的关系,以等离子体风速传感器为研究背景,建立了射频等离子体辉光放电实验系统,研究了激励器在不同放电间距(0.05 mm和0.08 mm)、不同来流速度(0-45 m/s)、不同电源输出功率(10 W和20 W)和不同气压(50-100 k Pa)下的放电特性。结果表明:电极间距越小,射频等离子体辉光放电稳定性越高;在固定的电源输出功率和工作频率下,发现了激励器负载电压与来流速度关系的3个阶段:电极过热阶段、线性阶段和放电不稳定阶段;在不同的电源输出功率下,对应不同的风速范围,激励器负载电压与风速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亚音速气流对应的静压(总压为大气压)范围内,射频等离子体辉光放电对气压变化不敏感。
张耘玮王卫民贾敏宋慧敏王蔚龙李应红
关键词:射频等离子体辉光放电风速风速传感器放电特性
一种基于电磁超声技术的激光冲击波结合力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激光技术和电磁超声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电磁超声技术的激光冲击波结合力检测方法。本发明中,检测装置由电磁感应线圈、黑胶带、EMAT电磁超声换能器、天然强磁铁、线圈、高能激光器、综合检测系统组成;检测过程中通过电磁...
聂祥樊李应红何卫锋罗思海李玉琴杨竹芳
文献传递
激励参数对等离子体EHD加速效应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在静止空气中,进行了激励参数对等离子体EHD加速效应影响的试验研究。在激励频率固定的情况下,诱导气流速度随激励电压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地增加;在激励电压固定的情况下,诱导气流速度并非随频率的增加而线性增大,而是存在一个最优频率,在这个频率下测得的诱导气流速度最大。试验获得的激励电压、频率对诱导气流速度影响的定量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辉光放电等离子体EHD的机理,也为等离子体在流动控制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宋慧敏李应红苏长兵吴云张朴
关键词:等离子体辉光放电
基于方差分析的某轴流式压气机失速征兆起始检测被引量:10
2005年
及时、准确地检测到压气机不稳定工作的征兆对于保障飞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对某涡喷发动机进行稳定性监控,对节流过程中的压气机机匣壁面静压信号进行了方差分析。分析表明,压力信号的方差可以表征压气机工作状态变化对信号脉动强度的影响,可以提前0 03s-0 07s检测到失速起始征兆,由于算法简单,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李扬李应红吴云
关键词:压气机旋转失速方差分析
基于等离子体的抗冲蚀涂层技术及其在直升机发动机领域的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军用直升机和运输机在沙漠地带或简易跑道强行起降时,砂尘会对飞机叶片造成冲蚀损伤,导致压气机性能衰减和结构完整性破坏,严重影响发动机工作可靠性。为此,介绍了发达国家在冲蚀损伤机理、多层涂层技术、制备方法、冲蚀试验体系、涂层环境适应性以及涂层设计方法等6个方面的研究和发展情况;综述了我国在涂层材料体系、环境特性、制备方法与考核试验等方面开展的初步研究,指出与在这些方面与俄、美等国存在的巨大差距,并提出研究系统性不强、缺少相应的涂层设计手段、未验证考核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基础研究不够深入等是制约抗冲蚀涂层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明确了我国抗冲蚀涂层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开展抗冲蚀涂层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何光宇李应红王健柴艳何卫锋
关键词:冲蚀涂层航空发动机等离子体物理气相沉积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吸收保护层快速涂覆装置与方法
本发明涉及激光冲击强化和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吸收保护层快速涂覆装置与方法,包括吸收保护层原材料丝、送丝机构、送丝管道、3D打印头、机器人手臂、综合控制系统,其中3D打印头内部装有加热棒、热电偶、...
聂祥樊何卫锋李应红陈翠玲李玉琴杨竹芳周留成安志斌
文献传递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