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少宁

作品数:137 被引量:1,098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3篇农业科学
  • 39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0篇树种
  • 19篇绿化
  • 17篇绿化树
  • 17篇绿化树种
  • 14篇土壤
  • 13篇植物
  • 13篇PM2.5
  • 12篇PM
  • 11篇森林生态
  • 11篇生态系统
  • 10篇杨树
  • 10篇森林生态系统
  • 10篇人工林
  • 9篇生态
  • 8篇油松
  • 8篇水分
  • 8篇水文效应
  • 8篇经济林
  • 8篇空气负离子
  • 7篇水分利用

机构

  • 113篇北京市农林科...
  • 6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4篇中国林业科学...
  • 17篇沈阳农业大学
  • 10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西南林业大学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北京市农林科...
  • 3篇河北政法职业...
  • 3篇北京农林科学...
  • 3篇北京市西山试...
  • 2篇北京农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2篇河北省花卉管...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辽宁省林业科...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作者

  • 136篇李少宁
  • 101篇鲁绍伟
  • 66篇陈波
  • 31篇张玉平
  • 30篇潘青华
  • 21篇王兵
  • 16篇刘斌
  • 14篇杨新兵
  • 14篇赵云阁
  • 11篇金万梅
  • 10篇石媛
  • 9篇谷建才
  • 9篇崔向慧
  • 9篇杨超
  • 9篇丁杰
  • 8篇高琛
  • 6篇白秀兰
  • 5篇王华
  • 5篇赵广东
  • 5篇白金

传媒

  • 9篇北方园艺
  • 7篇水土保持研究
  • 7篇环境科学与技...
  • 7篇灌溉排水学报
  • 6篇东北林业大学...
  • 6篇内蒙古农业大...
  • 5篇江西农业大学...
  • 5篇西部林业科学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世界林业研究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2篇2024
  • 12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0篇2017
  • 16篇2016
  • 11篇2015
  • 11篇2014
  • 1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部分树种吸滞重金属的生态转化率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研究绿化树种吸滞重金属的净化潜力及有效利用率,以油松、侧柏、白皮松、银杏、雪松5种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污染区林木叶片,利用HNO_3-H_2O_2消解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重金属含量,计算不同地点不同树种吸滞重金属的生态转化率。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对各金属元素的生态转化率存在明显差异,针叶树种对铜(Cu)、锌(Zn)的生态转化率较高,而阔叶树种银杏则对铬(Cr)、铅(Pb)、锌(Zn)有较高的转化率,尤其在污染程度较高的南海子公园,各针叶树种对Cu、Zn的生态转化率最高分别达到(94.32±3.65)%、(96.82±3.24)%,最低生态转化率也分别达到(61.81±2.29)%、(59.93±19.65)%,银杏对Cr、Pb、Zn的生态转化率分别为(77.43±10.98)%、(65.09±7.35)%、(72.84±6.42)%。不同地点各树种的重金属吸滞功能生态转化率也存在差异,但整体转化率变化规律为按高污染区(市中心和城区)—中等污染区(近郊公园区)—低污染区(近郊浅山区)—较清洁区(远郊)逐渐降低。
李少宁赵云阁丁杰谷建才陈波鲁绍伟
关键词:绿化树种重金属生态服务
北京山地不同密度侧柏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被引量:29
2013年
以北京市八达岭石佛寺浅石山区5种密度(1 500,2 000,2 550,2 700,2 900株/hm2)侧柏人工纯林为对象,对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储量变化范围在22.94~34.35t/hm2之间,且随林分密度增加枯落物储量增加,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为13.37~56.47t/hm2,有效拦蓄能力在26.97~52.02t/hm2之间,2 700株/hm2有效拦蓄能力最强,为52.02t/hm2;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R>0.88),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0.99);土壤容重均值变化范围为1.09~1.37g/cm3,总孔隙度的变化范围为38.66%~54.30%;土壤层有效持水能力以密度为1 500株/hm2的最强,为157.27t/hm2;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0.94)。综合分析得出,密度为2 000株/hm2的侧柏林水源涵养能力最强。
鲁绍伟陈波潘青华张玉平李少宁
关键词:北京山地侧柏人工林枯落物土壤水文效应
美国黑莓品种三冠王在北京的引种表现
2015年
经8年引种试验,美国黑莓品种三冠王在北京表现为果实大,平均单果重8.01 g,品质优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20%,成熟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上旬;植株生长势强,栽后第2年大量结果,第3~4年开始进入盛果期,每667 m2产量分别为937、1 050 kg。并总结出适宜北京地区的三冠王配套栽培技术。
张玉平鲁绍伟李少宁陈波潘青华
关键词:黑莓三冠王引种
降水对沙地杨树人工林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文中以107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cv."74/76")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DELTA V Advantage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杨树茎木质部及各来源水δD、δ^(18)O稳定性同位素值,结合自动气象站(HOBO)连续观测土壤含水量(SWC)、降雨量等环境和气象因子,利用同位素质量守恒多元分析方法,分析降水前后杨树林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1)降水在转化为土壤水或地下水的过程中发生同位素富集。与降水前相比,雨后0cm^80cm土层土壤水δD、δ^(18)O值明显呈现出偏正,80cm^120cm之间明显呈现出偏负。2)土层深度与降水前后土壤水δD和δ^(18)O同位素间存在显著的二次多项式关系,R>0.8537。3)雨前杨树林主要利用120cm^180cm处深层土壤水,地下水的贡献率为20%;雨后第一天主要利用0cm^60cm、120cm^180cm处土壤水和雨水,而不利用地下水;雨后第三天与第一天相比降水的贡献率由31%下降为4%,而地下水的贡献率由0%上升为8%;雨后第五天120cm^180cm各土层土壤水在前四组来源水中贡献率分别为100%、99%、100%和88%,地下水的贡献率为18%。4)对于一般性降水,杨树林对其水分利用的衰减期为5d。
刘凤芹陈波高琛鲁绍伟李少宁
关键词:同位素杨树降水
北京地区侧柏和垂柳释放有益挥发性有机物组分日动态变化特征
2023年
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垂柳(Salix babylo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和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来分析这些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成和释放模式。选择不同的时间和天气条件下的样本进行采集,并记录相关信息。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确定有益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研究结果显示,侧柏和垂柳在不同季节释放的BVOCs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醛类、烯烃类等其他类化合物,这些有益BVOCs在植物的生理和生态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深入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侧柏和垂柳释放BVOCs成分在不同季节会有所变化。其次,研究分析了侧柏和垂柳在不同季节中有益BVOCs成分的含量和变动趋势。侧柏在不同季节的释放模式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春季的释放模式呈现出“单峰单谷”曲线,夏季的释放模式呈现出“单峰”曲线,而秋季的释放模式呈现出“双峰单谷”曲线。这表明侧柏在不同季节中的挥发物释放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相比之下,垂柳的释放模式在不同季节中相对稳定,呈现出一致的“单峰型”曲线。这说明垂柳的挥发物释放模式在不同季节中相对持续且稳定,不像侧柏那样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此外,研究还发现侧柏和垂柳释放有益BVOCs的相对含量在正午前后达到高峰期,而低谷期则出现在高峰期前后。这表明植物的挥发物释放受到日光照射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规律。综上所述,该研究采用了先进的分析技术,对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试验基地的侧柏和垂柳进行了挥发物采集和分析。结果显示侧柏和垂柳在不同季节中释放的有益BVOCs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并具有季节性变化。此外,它们的挥发物释放还受到日变化的影响。
李少宁陶雪莹李慧敏赵娜徐晓天鲁绍伟
关键词:侧柏垂柳日变化
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丝栗栲和苦槠栲光合日动态特征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利用美国LI-COR公司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研究了江西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优势种丝栗栲和苦槠栲的光合日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丝栗栲和苦槠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两者的净光合速率均在上午11:00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84μmol/(m2.s)和9.54μmol/(m2.s);两者的净光合速率均在15:00达到次高值,分别为9.09μmol/(m2.s)和5.13μmol/(m2.s)。造成丝栗栲叶片和苦槠栲叶片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为气孔限制。在一天中,丝栗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均高于苦槠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
王兵赵广东李少宁白秀兰邓宗富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丝栗栲
空气负离子监测与评价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09年
对空气负离子的概念、产生机理、作用、监测与评价方法等进行了阐述,重点综述了在以森林为主的园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监测与评价研究方面的国内外进展情况,并针对现状探讨了空气负离子在城市和植物园林区等环境中监测和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李少宁韩淑伟商天余鲁韧强张玉平潘青华金万梅
关键词:空气负离子
黑莓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2013年
以引进的11个黑莓栽培品种和13株黑莓实生苗为试材,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从EcoRⅠ/MseⅠ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黑莓样品共扩增出657条带,多态性条带488条,多态性比率为74.3%。基于品种间遗传相似性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52水平上可将黑莓分为2组,与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表明AFLP技术可有效应用于黑莓品种遗传关系的研究,为品种鉴定、合理引种以及遗传育种提供可靠依据。
张玉平姜明鲁绍伟潘青华李少宁
关键词:黑莓亲缘关系AFLP
北京典型绿化树种对氮氧化物的抗性
2024年
通过一次性人工熏气试验,分析不同NO_(2)质量浓度处理时(低质量浓度:50μg·m^(-3)、中质量浓度:150μg·m^(-3)、高质量浓度:250μg·m^(-3))6个典型绿化树种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叶绿素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对各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分析,比较不同树种NO_(2)抗性特征。结果表明:低、中质量浓度NO_(2)对各树种净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叶绿素质量分数有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NO_(2)则有抑制作用。其中,低质量浓度NO_(2)处理的促进作用最大,3种指标相比对照分别增加3.78%~38.89%、0.24%~1.79%、5.10%~58.27%。低、中质量浓度NO_(2)对各树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硝酸还原酶活性有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处理则抑制。中质量浓度NO_(2)处理的促进作用最大,该处理时这3种指标相比低质量浓度处理时分别增加0.16%~29.56%、2.99%~41.01%、5.62%~60.33%。针叶树种的NO_(2)抗性强于阔叶树种。低质量浓度NO_(2)处理时,白皮松、国槐抗性较强,银杏、栾树中等,旱柳、油松较差;中、高质量浓度NO_(2)处理时,油松、白皮松抗性较强,银杏、旱柳中等,国槐、栾树较差。
李佳赢房佳兴李少宁王梦雪张俊杰赵娜徐晓天鲁绍伟
关键词:绿化树种
北京城市森林PM_(2.5)质量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以北京西山森林公园为林内观测点,北京海淀植物园为林外对照点,研究城市森林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内外PM_(2.5)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8:00和21:00左右是一天中的两个峰值,15:00和4:00左右是一天中的两个谷值,PM_(2.5)质量浓度林内(104.02μg·m^(-3))>林外(82.52μg·m^(-3))。一年中PM_(2.5)质量浓度在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PM_(2.5)质量浓度年变化林内为冬季(115.46μg·m^(-3))>春季(112.39μg·m^(-3))>秋季(106.37μg·m^(-3))>夏季(81.87μg·m^(-3)),林外为冬季(97.35μg·m^(-3))>春季(94.07μg·m-3)>秋季(93.17μg·m^(-3))>夏季(61.86μg·m^(-3))。气温、降雨均与PM_(2.5)浓度呈负相关。晴天时,温度高、空气对流旺盛,PM_(2.5)浓度较低;降水对PM_(2.5)有很好的消减作用;风有驱散PM_(2.5)的作用。在高温高湿天气下,PM_(2.5)浓度高于其他天气情况。该研究可以丰富森林净化大气的理论,为环保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蒋燕陈波鲁绍伟李少宁
关键词:影响因素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