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子南

作品数:34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动物
  • 6篇毒理
  • 6篇毒理学
  • 6篇毒性
  • 6篇脉络丛
  • 5篇秀丽隐杆线虫
  • 5篇PM2.5
  • 4篇非人
  • 4篇PM
  • 3篇致突变
  • 3篇趋化
  • 3篇趋化因子
  • 3篇蒽醌
  • 3篇污染
  • 3篇细颗粒
  • 3篇细颗粒物
  • 3篇硝酸
  • 3篇硝酸镧
  • 3篇氯化锰

机构

  • 31篇北京市疾病预...
  • 23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国家食品安全...
  • 2篇加利福尼亚大...
  • 2篇北京市预防医...
  • 2篇国家粮食和物...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34篇李子南
  • 24篇宁钧宇
  • 24篇李国君
  • 20篇高珊
  • 19篇敬海明
  • 11篇谭壮生
  • 9篇齐丽娟
  • 8篇张楠
  • 8篇刘晶晶
  • 7篇娄云
  • 7篇郑珊
  • 6篇陶晶
  • 6篇聂燕敏
  • 6篇冯颖
  • 6篇胡红
  • 5篇王心宇
  • 5篇董一文
  • 4篇杜宏举
  • 4篇张鹏
  • 3篇张维

传媒

  • 18篇毒理学杂志
  • 2篇实验动物科学
  • 2篇2017年第...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5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OS/umu试验评价北方某市区大气细颗粒物的DNA损伤性效应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采用SOS/umu试验评价国内北方某市区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DNA损伤效应。方法采集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_(2.5))并制成水溶性样品悬液,以采集时间分为"供暖期PM_(2.5)"和"非供暖期PM_(2.5)"2组,每组分别以62.5、125、250和500μg/ml 4个剂量,用SOS/umu试验评价并比较两组PM_(2.5)样品的DNA损伤效应。结果 62.5、125、250和500μg/ml供暖期PM_(2.5)组I_R值均大于1.5,且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提示具有DNA损伤;非供暖期PM_(2.5)组样品仅500μg/ml高剂量组的I_R值高于1.5。结论该地区采集的PM_(2.5)样品具有致DNA损伤性,且供暖期组明显高于非供暖期组。
李子南何立伟谭壮生高珊李国君宁钧宇
关键词:DNA损伤
北京市某城区和张家口崇礼地区食品甲基对硫磷的暴露评估
2022年
目的预先评估北京某城区和张家口崇礼地区主要食品中甲基对硫磷(Methyl Parathion,MP)暴露水平及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为2022北京冬奥会及北京市居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保障提供部分参考依据。方法在对MP进行危害评估和限量标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北京市某城区和张家口崇礼地区2019~2020年现场采样调查数据,结合2018年北京市主要食品消费量调查数据,运用点评估的方法,评估MP的膳食暴露风险。结果北京市某城区和张家口崇礼地区各类食品中MP总体平均含量为0.0018 mg/kg,总体超标率为0.86%。北京市居民通过主要食品摄入MP的平均暴露量为0.0247μg/kg·bw/d,低于每日允许摄入量(ADI)0.003 mg/kg·bw。蔬菜、水果和粮谷类食品是膳食MP的主要暴露来源,按照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MP的残留限量标准进行评估,摄入这些食品的MP理论暴露量均未超过ADI。水果、蔬菜和粮谷类的推算关注阈值(LOC)在0.6~0.8 mg/kg之间,豆类的推算LOC在8.0~9.0 mg/kg之间,均大于国标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结论预评估结果提示,北京某城区和张家口崇礼地区主要食品MP暴露的健康风险总体处于可接受水平,暂可不予以优先关注。
韩高超张国艳敬海明韩逸陶李楠宋雁张磊罗菲刘钊李子南张文静齐丽娟杜宏举聂燕敏谭壮生宁钧宇高珊娄云李国君
关键词:甲基对硫磷风险评估
PM_(2.5)对线虫热耐受性的影响及线虫喂饲菌灭活方法探索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本研究探索以线虫的热耐受性指标为检测终点时,喂饲线虫的食物大肠杆菌OP50菌株的最优灭活方法及其在液体培养体系中的适宜浓度。然后应用优化喂饲方法,评价PM_(2.5)对线虫热耐受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PM_(2.5)的线虫寿命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2种常见灭活方法(热处理和钴60照射)处理大肠杆菌OP50菌株,及未处理的活大肠杆菌OP50菌株(设为对照组)分别喂饲线虫,设定每组线虫的液体培养基(S-medium溶液)与加入细菌浓缩液(A=1.949)的体积比分别为1∶50和1∶100 2个水平。通过观察不同处理菌喂饲下线虫生长发育的基本形态学差异及喂饲5 d后对热耐受性的影响来评价热处理、钴60照射处理菌组与对照活菌组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不影响线虫生长发育且对毒性效应无干扰的大肠杆菌OP50菌的灭活方式及其适宜浓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北京市冬季室外PM_(2.5)水溶性样品(终浓度分别为A组94.587μg/ml、B组119.29μg/ml),处理线虫5和10 d后观察其对热耐受性的影响。结果热处理菌组喂饲的线虫体长较短,体宽较窄,生长较对照活菌组喂饲线虫缓慢,而钴60照射处理菌组喂饲的线虫生长状态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可见大肠杆菌OP50在液体培养基中所占比例为1∶100时线虫生长较1∶50时缓慢。染毒至第10天时,在热应激条件下阳性减寿组(2%葡萄糖)和PM_(2.5)染毒处理组均可使线虫生存曲线左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减寿组平均生存时间缩短了48.43%(P<0.01),PM_(2.5)染毒处理组线虫平均生存时间分别缩短了26.29%(A组)和31.25%(B组)(P<0.01)。结论钴60照射是线虫热耐受性实验研究中较合适的大肠杆菌OP50灭活方法,细菌浓缩液和液体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50优于1∶100,PM_(2.5)作用下,线虫在热应激条件下平均生存时间缩短约1/3,提示PM_(2.5)降低线虫的热耐受能力,有�
孔玲李子南张楠敬海明高珊王心宇陶晶娄云宁钧宇李国君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热耐受性
PM2.5通过激活Nlrp3炎性小体诱导小鼠肺炎症反应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本文比较了PM_(2.5)单次染毒和3次染毒后对小鼠血液学、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并对炎性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用气管滴注法对BALB/c雄性小鼠染毒,PM_(2.5)剂量分别为对照组、0.5、2.0和5.0 mg/kg·bw。染毒结束后进行血细胞计数,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4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含量,用RT-q PCR检测肺组织NLRP3(NACHT、LRR and PYD domains-containing protein 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HE染色法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PM_(2.5)染毒1次后,各剂量对小鼠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无显著影响,5.0 mg/kg·bw剂量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M_(2.5)3次染毒后,3个剂量组均可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而淋巴和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或P<0.01)。PM_(2.5)单次染毒和3次染毒后,2.0和5.0 mg/kg·bw剂量组均可引起小鼠肺组织IL-1β表达量的升高,5.0 mg/kg·bw剂量组可使IL-4和IFN-γ表达量下降(P<0.05或P<0.01)。此外,染毒3次后,2 mg/kg·bw剂量组比染毒1次同等剂量组白细胞计数和IL-1β表达量均降低(P<0.05)。PM_(2.5)染毒3次的肺样本5.0 mg/kg·bw组与对照组比较,Nlrp3的表达量则明显升高(P<0.05),但胱天蛋白酶1(Caspase-1)表达量未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可见5.0 mg/kg·bw组与对照组比较,气管周边淋巴滤泡增大,肺泡内可见巨噬细胞。结论 PM_(2.5)能引起小鼠的炎症反应,反映在血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而淋巴细胞比例下降,且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同时PM_(2.5)染毒可使IL-1β升高,但IL-4及IFN-γ在染毒1次和染毒3次均降低。PM_(2.5)可能通过活化NLRP3炎性小体和IL-1β受体途径参加炎症反应。
仝国辉李煜郑德生滕克强何立伟刘建中刘晶晶李子南陶晶张鹏巩政马娜娜谭壮生尤育洲李国君宁钧宇
关键词:PM2.5炎症反应
北方某燃煤区PM_(2.5)对秀丽隐杆线虫毒效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索北方某燃煤地区室外大气细颗粒物(PM_(2.5))水溶性离子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的急性致死效应,并探究其对线虫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和衰老进程的影响。方法以空气质量等级为优、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时采集的燃煤地区PM_(2.5)水溶液样本(浓度当量分别为17.5、101.4、130.7和188.9μg/ml,对应于优、轻、中和重组)对同步化的L1和L4期线虫分别进行染毒,测定其存活率、体长、体宽、咽泵振动频率、肠道自发荧光和热耐受力变化。结果 L1期线虫染毒72 h后,优组、轻组和中组的体长均有改变(P<0.05),重组的体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和重组的自发荧光强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L4期线虫染毒24 h,中度和重度污染组体长体宽、咽泵频率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污染组肠道自发荧光比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继续染毒至72 h时优组和重组肠道荧光明显增强(P<0.01),染毒至第5天时各染毒组在热应激条件下平均寿命明显缩短(P<0.05),染毒至10天时轻度和重度污染组热耐受力比对照组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燃煤区来源的PM_(2.5)可对线虫生长发育、神经运动等产生毒性效应,并加速线虫的衰老进程,提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其毒性分子机制研究。
张文静张楠李国君敬海明李子南宁钧宇高珊娄云王心宇陶晶张永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PM2.5毒性效应
农药残留污染物蒽醌的危害评估
蒽醌是一种染料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亦常用作造纸蒸煮剂及双氧水生产原料等。经蒽醌处理的种子会刺激鸟类嗅觉和味觉致其产生呕吐等不适反应,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常作农药成分用于减少鸟类对农作物、植被的破坏。目前,欧盟范围内已不...
李子南宁钧宇梁国欣李思成宋雁刘兆平李国君
PM_(2.5)毒理学实验染毒方法及毒理学效应被引量:3
2017年
PM_(2.5)(又称大气细颗粒物)是雾霾天气造成健康危害的主要成分。目前PM_(2.5)的体内毒理学实验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染毒方法:采用空气浓缩富集系统进行吸入染毒、重污染环境下直接吸入染毒、气管滴注染毒、尾静脉注射染毒法。PM_(2.5)的毒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体内的大小鼠肺部和心血管的毒理学效应研究以及体外的机制研究等。此外,PM_(2.5)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现对上述PM_(2.5)的毒理学研究方法及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孔玲李煜李国君李子南陶晶王心宇
关键词:PM2.5毒性
26周短期致癌试验替代模型构建及硝酸镧致癌性评价
目的稀土元素镧(La)在一定剂量下已被证实具有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和细胞毒性等,但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相关的研究报道还非常有限。本研究拟应用人源性ras转基因小鼠CB6F1(+)(C57-ras转基因小鼠)及其同窝阴性鼠CB6...
敬海明李子南高珊杜宏举杨庆聂燕敏张鹏郑珊仝国辉齐丽娟张维宁钧宇李国君
关键词:慢性毒性
农药残留污染物蒽醌的危害评估
蒽醌是一种染料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亦常用作造纸蒸煮剂及双氧水生产原料等。经蒽醌处理的种子会刺激鸟类嗅觉和味觉致其产生呕吐等不适反应,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常作农药成分用于减少鸟类对农作物、植被的破坏。目前,欧盟范围内已不...
李子南宁钧宇梁国欣李思成宋雁刘兆平李国君
文献传递
风险评估中毒理学数据相关性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2019年
人类健康风险评估是评价人体暴露于危害因素产生不良健康效应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科学过程,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毒理学试验在人类健康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可识别潜在的有害作用;确定产生有害作用所必需的暴露条件;提供毒性作用机制、代谢和毒代学、毒动学等数据;寻找剂量-反应关系等。在开展健康风险评估时,需要搜集大量的毒理学数据。
齐丽娟张楠张楠宁钧宇高珊谭壮生敬海明郑珊李子南李子南娄云雍凌刘兆平李国君
关键词:风险评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