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奕林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电图
  • 5篇心电
  • 5篇心电图
  • 3篇动态心电图
  • 3篇心动过速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心率
  • 3篇心率变异
  • 3篇心率变异性
  • 3篇室性
  • 3篇老年
  • 3篇DCG
  • 2篇动态血压
  • 2篇血压
  • 2篇适应证
  • 2篇起搏
  • 2篇慢心律
  • 2篇缓慢心律失常
  • 1篇导联

机构

  • 9篇昆明医学院第...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12篇李奕林
  • 11篇纳志英
  • 8篇李波
  • 8篇张红珊
  • 5篇尹琳
  • 5篇吴佩弢
  • 5篇韩雪
  • 4篇王月
  • 4篇徐韬
  • 3篇张麟
  • 2篇李波
  • 2篇周萌
  • 2篇王月
  • 1篇毛勇
  • 1篇黄青青
  • 1篇尹琳
  • 1篇张麟
  • 1篇韩雪
  • 1篇徐韬

传媒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VR导联及Vi/Vt比值对宽QRS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 探讨aVR导联及Vi/Vt比值对宽QRS心动过速(WC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120例141阵次节律规整的WCT,以WCT时的QRS波形态与窦性心律时的室性期前收缩形态相同,连续出现3次以上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VT),将其分为VT组:74例95阵;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组:46例.根据流程aVR导联QRS波形态出现:①起始R波;②起始r波或q波>40 ms;③起始负向、主波向下的QRS波下降支出现顿挫,即为VT.若没有上述表现,观测Vi/Vt比值,即从QRS波始点后移40ms处测量其电压绝对值为Vi,从QRS波终点前移40ms处测量其电压绝对值为Vt,Vi/Vt>1为SVT,Vi/Vt≤1为VT.结果 aVR导联QRS波形态出现上述心电图表现及Vi/Vt≤1的发生率VT组明显高于S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VT的预测价值敏感性为94.74%,特异性为80.43%,准确性为90.07%.结论 以aVR导联及Vi/Vt比值为主鉴别WCT的流程,具有简便、快捷、敏感及准确的优点,适用于临床紧急情况的处理,可作为其他鉴别诊断方案的重要补充,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李波纳志英韩雪张麟王月张红珊李奕林
关键词: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
隐匿性传导致室性早搏后干扰性房室阻滞1例
2010年
吴佩弢李奕林纳志英
关键词:隐匿性传导室性早搏房室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区
反复无休止室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监测与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反复无休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特点。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无休止性室速18例患者的DCG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心内电生理、DCG的室速特点,将患者分为两组:特发性室速(IVT)组共10例,年龄(45.00±12.83)岁;心肌病组共8例,年龄(58.86±11.39)岁。所有患者行24 h DCG监测,对室速发作总的时间、阵次、室性心搏数,频率及QRS波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在室速发作中持续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11.2%~30.5%;室速心搏次数占总心搏的13.2%~26.4%。IVT组中室速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7例,左心室流出道2例,左后间隔分支区域1例。与心肌病组比较,IVT组年龄偏轻,室速发作时心室率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室速持续时间长。IVT组最长一阵室速发生持续时间>30 s有8例(80%),扩张型心肌病组无1例发生。结论根据12导联DCG室速发作时间长短,可对反复无休止室速进行诊断,且通过室速发作时QRS波特点可初步判断其起源部位,对指导临床,尤其是射频消融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
韩雪纳志英李波吴佩弢王月李奕林徐韬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心内电生理
反复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DCG监测与研究
目的探讨反复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DCG)特点,旨在加深对其诊断的理解及认识,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18例患者的DCG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心内电生理,DCG中室速...
纳志英韩雪李波吴佩弢李奕林徐韬
文献传递
联合多种教学方法对心电图教学改革的探索被引量:19
2020年
心电图诊断学是临床上一门重要而实用的学科,但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效果有待提升。为了提高心电图教学质量,笔者团队对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并优化了教学设计。在心电图教学的过程中,本研究进行了联合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包括:翻转课堂、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以病例为导向的学习(CBL)、雨课堂、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等教学法,对学生考核及教师培养方式进行改进。通过教学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临床综合能力。在心电图教学中联合多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基本功扎实可靠的医学高校人才。
王月张红珊尹琳李奕林周萌
关键词:心电图诊断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围术期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监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围术期老年糖尿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择期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160例分为糖尿病组(DM组,78例)和非糖尿病组(NDM组,82例)。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分别记录术前(患者入院后)、术后第1天(从手术开始记录)、术后第2天(第2个24h)的心率变异性(HRV),包括SDNN、SDANN和RMSSD。结果术前与NDM组比较,DM组SDNN、SDANN降低(P〈0.01),RMS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DM组SDNN、SDANN、RMSSD均低于术前(P〈0.05),NDM组SDNN、SDANN低于术前(P〈0.05),RMSS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两组各指标均低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P〈0.01);DM组低于NDM组。结论麻醉、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对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有显著的影响。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手术后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为严重。
尹琳毛勇纳志英李波张红珊李奕林黄青青
关键词:糖尿病围手术期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人右束支阻滞监测的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对老年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导联常规心电图符合CRBBB诊断标准的患者共361例,其中男254例,女107例,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3组:1组年龄〈60岁,2组年龄60-74岁,3组年龄≥75岁.采用DCG分析系统对3组患者进行监测,分析比较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中CRBBB的发生率男性均多于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疾病病种种类比较: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发生2组3组均多于1组,糖尿病3组发生最多,P〈0.05.心律失常比较:房性心律失常(频发房早、短阵及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律失常(II、IVA、IVB级)的发生3组均高于1组或/和2组,P〈0.05;3组患者合并A-VB共21例,其中12例安置了永久起搏器;发生交界性逸搏心律3组患者最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CRBBB发生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加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发生率增高,CRBBB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合并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也随之增多.结论 DCG监测对老年人CRBBB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起搏器的植入及预测发展有着重要的评估意义.
李奕林张麟李波周萌纳志英张红珊
关键词:右束支阻滞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
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心率变异性及动态血压的相关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心率变异性(HRV)及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106例老年EH患者根据RI-IR水平分为:A组60例,RHR〈80次/min;B组46例,RHR〉80次/min。对入选患者同步监测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对比分析HRV及动态血压参数的变化。结果B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及TI低于A组,而动态血压各参数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HR与HRV指标SDNN、SDANN及TI呈负相关,而与DBP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RHR增快是老年EH患者的一个危险因子,与HRV降低、血压增高相关密切。
李波纳志英张红珊尹琳李奕林
关键词:高血压心率
动态心电图对缓慢心律失常有起搏适应证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DCG)对缓慢心律失常进行监测,分析临床症状与缓慢心律失常是否有关,评价DCG在永久起搏治疗缓慢心律失常时的心电学指标。方法随机选择临床常见的缓慢心律失常且有DCG资料者86例,以治疗适应证分为3组:①组:窦房结功能障碍(SSS)34例;②组:获得性房室阻滞(AVB)33例;③组:双分支及三分支阻滞19例。对3组24h总心搏,最大、最小及平均心率,长R-R间距,逸搏心律,心脏变时功能(24h最大心率<120次/分为变时性功能不全)等进行分析。通过随访分析安装及未安装起搏器的原因。结果 3组相比最大心率及长R-R间距差异无显著性,①组和③组相比总心跳、平均及最小心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最小心率:①组和②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②组和③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①组中,发生晕厥4例,>3.00s的长R-R间距11例,最长R-R间距为5.45s;休息时心率<40次/分8例;慢快综合征11例;变时性功能不全26例,多为IC类和ⅡaC类适应证患者。在②组中,三度及高度AVB者8例,发生>5s的长R-R间距5例;2:1AVB者7例,双结病变2例,二度Ⅰ型AVB者16例,多为IC及Ⅱa、bC类适应证患者;在③组中间歇性三度AVB者7例,双分支伴2:1AVB者4例,交替性左右束支阻滞5例;三分支阻滞3例,最长R-R间距为13.00s,多为IB类和IC类适应证患者。起搏器安装情况:86例共安装起搏器48例(55%),主要为IB、C类适应证患者。结论 DCG能记录缓慢心律失常的详细情况,尤其是能提供导致发生症状的缓慢心律失常类别,对安装起搏器适应证的分类做出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依据。
纳志英李波韩雪尹琳张麟张红珊王月李奕林徐韬
关键词:缓慢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动态心电图
反复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DCG监测与研究
目的:探讨反复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DCG)特点,旨在加深对其诊断的理解及认识,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结论:反复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经12导DCG监测,可对其发作时间长短进行定量、定性,且通过室速发作...
纳志英韩雪李波吴佩弢李奕林徐韬
关键词:心动过速心电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