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天煜

作品数:30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直肠
  • 13篇肠癌
  • 10篇直肠癌
  • 8篇结直肠
  • 7篇细胞
  • 7篇结直肠癌
  • 6篇肿瘤
  • 5篇免疫
  • 5篇基因
  • 5篇P33ING...
  • 4篇注射
  • 4篇纤维化
  • 4篇慢性
  • 4篇慢性肝
  • 4篇慢性肝病
  • 4篇慢性肝病肝纤...
  • 4篇结肠
  • 4篇肝病
  • 4篇肝纤维化
  • 4篇癌细胞

机构

  • 16篇广西医科大学...
  • 15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0篇李天煜
  • 14篇陈利生
  • 13篇程军
  • 7篇陈博艺
  • 7篇李荣
  • 6篇郑慧琼
  • 4篇夏敬民
  • 4篇李伟征
  • 2篇许建德
  • 2篇李冲
  • 2篇刘家旋
  • 2篇高翔
  • 2篇何纯刚
  • 2篇邓国荣
  • 2篇陈恩碧
  • 1篇孙艳芹
  • 1篇梁艳清
  • 1篇钟世彪
  • 1篇高枫
  • 1篇胡利

传媒

  • 7篇结直肠肛门外...
  • 3篇中国肛肠病杂...
  • 3篇广东医学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医学文选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3
  • 2篇200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氮-2′-脱氧胞苷及TSA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 ING1b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DNA5′CpG岛去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对HT29人结肠癌细胞株ING1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特异性DNA甲基转移酶(DNMTs)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2′-dc,以下简称Aza)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作用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后,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该ING1b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情况,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检测其乙酰化组蛋白绑定的DNA情况,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NG1bmRNA表达。结果HT29人结肠癌细胞株ING1b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存在CpG岛半甲基化,且乙酰化水平低,mRNA表达水平低。经Aza及TSA干预后,ING1b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CpG岛转为非甲基化,其乙酰化水平增加,ING1b mRNA表达亦比对照组高。结论HT29人结肠癌细胞株ING1b基因5端核心启动子甲基化及乙酰化可能是导致该基因表达沉默的主要原因,Aza逆转HT29人结肠癌细胞株ING1b基因异常甲基化,TSA能较好地提高其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并有效地激活因半甲基化所致ING1b基因沉默的再转录,诱导该基因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李天煜陈利生何纯刚刘家旋凌志安
关键词:结肠癌基因表达调控
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患者p33ING1的表达、细胞凋亡及保肛率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治疗对低位直肠癌p33ING1表达及细胞凋亡、保肛的影响。方法60例低位直肠癌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术前新辅助放疗。A组放疗前先行新辅助化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手术后的p33ING1表达及细胞凋亡,观察其保肛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按计划完成新辅助放化疗并施行根治性切除术。A组治疗前后p33ING1阳性表达分别为43.33%和76.67%,B组分别为46.67%和60.00%,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治疗前后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es,AI)分别为(8.90±1.10)‰和(55.83±1.01)‰,B组分别为(8.82±1.12)‰和(28.56±1.06)‰,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p33 ING1阳性表达、AI之间无明显差异,术后则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全部保肛成功,B组保肛24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前采用新辅助治疗可以增高p33ING1表达、促进癌细胞凋亡、提高保肛率,它是对低位直肠癌治疗的有效和合理的措施。
邓国荣李天煜陈利生程军高翔许健德李冲陈恩碧郑慧琼
关键词:术前新辅助治疗低位直肠癌细胞凋亡保肛
老年梗阻性结肠癌的外科治疗被引量:7
2008年
陈利生李天煜
关键词:梗阻性结肠癌老年人外科治疗
术前区域化疗联合放疗对低位直肠癌术后复发及P53表达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eoperative regional intra-aterial chemotherapy,PRAC)联合放疗对低位直肠癌术后复发及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对45例低位直肠癌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5例,A组进行术前化、放疗,B组术前单纯放疗,C组术前未行任何化、放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每例治疗前及手术后的P53表达。所有病例均得到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全部施行根治性切除术。A组治疗前后P53阳性表达分别为53.33%(8/15)和20.00%(3/15),B组分别为60.00%(9/15)和33.33%(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分别为53.33%(8/15)和40.00%(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P53阳性表达之间无明显差异,3组术后P53阳性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复发率6.67%(1/15),B组13.33%(2/15),C组26.67%(4/15),A组与B组的复发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保肛率40.00%(6/15),B组26.67%(4/15),C组6.67%(1/15),A组与B组的保肛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采用PRAC联合放疗可以降低P53表达和减少复发率、提高保肛率,它是对低位直肠癌治疗的有效和合理的的措施。
李天煜陈博艺程军高翔邓国荣许建德李冲陈恩碧郑慧琼
关键词: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低位直肠癌局部复发P53表达
胆道蛔虫病致急性胰腺炎3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总结胆道蛔虫病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0年来胆道蛔虫病致急性胰腺炎病例 38例。结果 :38例中非手术治疗 2 8例 ,死亡 1例 ;手术治疗 10例 ,死亡2例。水肿型 2 5例 ,非手术治疗 2 3例 ,手术治疗 2例 ,均治愈 ;出血坏死型 13例 ,非手术治疗 5例 ,死亡 1例 ,手术治疗 8例 ,死亡 2例。结论 :胆道蛔虫病致急性胰腺炎应遵循急性胰腺炎诊治的一般规律 ,实行“个体化治疗方案” ,尽可能行非手术治疗 ;即使要手术治疗 ,亦宜延缓 。
李天煜程军李荣
关键词:胆道蛔虫病急性胰腺炎并发症
曲古抑菌素A对人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组蛋白乙酰化及ING1b mRNA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组蛋白乙酰化及ING1b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对照组(A组)不加TSA干预,实验组分3组(B、C、D组),分别应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剂TSA50、100、200μg/L的浓度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株Clol205,24h后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方法检测4组Clol205细胞乙酰化组蛋白H3结合的DNA情况,以了解抑癌基因ING1b相关组蛋白H3乙酰化的变化,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ING1b mRNA的表达,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结果:A组人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及ING1b mRNA Ct值为23.25±0.08和23.32±0.05,经TSA干预后,C、D组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较A组增加(P<0.05),2^(-ΔΔCt)值分别为4.21和4.38,ING1b mRNA表达亦比A组高(P<0.05),2^(-ΔΔCt)值分别为4.52和4.62,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及ING1b mRNA表达C、D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及ING1b mRNA表达B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ΔΔCt)值分别为1.12和1.33。同时观察到C、D组Clol205细胞较A、B组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结论:人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组蛋白去乙酰化可能是导致基因ING1b表达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100μg/L的TsA能较好地提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并有效地激活去乙酰化所致ING1h基因转录,诱导该基因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李天煜陈利生
关键词:结肠癌基因表达调控乙酰化肿瘤抑制
门诊手法治疗单发与多发性儿童直肠息肉136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门诊手法治疗单发与多发性儿童直肠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36例单发或多发性、有蒂或亚蒂、不同大小直肠息肉采用门诊手法摘除治疗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门诊手法治疗单发性儿童直肠息肉,方法简单经济,切实可行,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此法对多发性直肠息肉亦可行。
吴晖崔崇伟李天煜陈扬华黄候添张子恒戴晨曦李冬梅
关键词:儿童直肠息肉手法治疗
低浓度硝酸银溶液灌肠治疗结直肠黏膜出血30例疗效观察
2006年
为探讨治疗结直肠黏膜出血的方法,对30例结直肠黏膜出血患者应用1%硝酸银溶液进行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并与30例口服、肌注或静注止血药患者(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灌肠1次止血者25例(83.3%),灌肠2次止血者3例(10.0%),灌肠3次止血者2例(6.7%),止血率为100%;对照组止血率为66.7%,两组止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低浓度硝酸银溶液保留灌肠是治疗结直肠黏膜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李天煜程军陈博艺
关键词:灌肠法结肠直肠黏膜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及其在结直肠癌研究中的应用
2010年
李天煜陈利生
关键词:结直肠癌基因表达调控功能基因组学组蛋白修饰DNA片段
肛管扩张振动按摩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2003年
程军李天煜
关键词:按摩法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