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利军

作品数:458 被引量:920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西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7篇期刊文章
  • 176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1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4篇理学
  • 92篇轻工技术与工...
  • 54篇化学工程
  • 50篇医药卫生
  • 20篇建筑科学
  • 13篇文化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冶金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生物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5篇脱色
  • 53篇毛细管
  • 51篇糖汁
  • 45篇电极
  • 36篇蔗汁
  • 35篇砂糖
  • 35篇纳米
  • 34篇化学发光
  • 32篇修饰
  • 32篇吡啶
  • 32篇毛细管电泳
  • 31篇联吡啶
  • 29篇联吡啶钌
  • 28篇电化学
  • 28篇赤砂糖
  • 25篇絮凝
  • 24篇酸法
  • 24篇硫熏
  • 23篇石灰
  • 22篇亚硫酸法

机构

  • 456篇广西科技大学
  • 83篇广西大学
  • 5篇广西工业职业...
  • 4篇广西师范大学
  • 4篇柳州蓓蒂芬科...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湖北大学
  • 2篇湖南科技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柳州爱格富食...
  • 1篇广西广播电视...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广西生态工程...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东科贸职业...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柳州市隆达丰...

作者

  • 457篇李利军
  • 157篇程昊
  • 121篇李彦青
  • 121篇孔红星
  • 94篇黄文艺
  • 73篇黄永春
  • 60篇冯军
  • 55篇杨锋
  • 38篇罗应
  • 30篇吴健玲
  • 29篇蔡卓
  • 27篇任仙娥
  • 26篇张昆明
  • 26篇黄承都
  • 22篇黄琼
  • 22篇崔越
  • 21篇何仁
  • 19篇刘柳
  • 18篇崔福海
  • 16篇杨兰兰

传媒

  • 29篇分析测试学报
  • 25篇分析试验室
  • 19篇分析科学学报
  • 18篇广西工学院学...
  • 12篇分析化学
  • 11篇食品工业科技
  • 9篇食品工业
  • 8篇应用化工
  • 8篇食品科技
  • 8篇新型建筑材料
  • 7篇理化检验(化...
  • 7篇甘蔗糖业
  • 6篇中国胶粘剂
  • 6篇广西科技大学...
  • 6篇首届西部地区...
  • 5篇混凝土
  • 5篇化工进展
  • 4篇食品科学
  • 4篇化学研究与应...
  • 4篇无机盐工业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9篇2022
  • 10篇2021
  • 20篇2020
  • 24篇2019
  • 26篇2018
  • 35篇2017
  • 30篇2016
  • 53篇2015
  • 26篇2014
  • 25篇2013
  • 27篇2012
  • 22篇2011
  • 28篇2010
  • 24篇2009
  • 22篇2008
  • 20篇2007
  • 12篇2006
  • 13篇2005
4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ilica sol/Nano-Au/PVP修饰金电极电致化学发光测定槐定碱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槐定碱对联吡啶钌(Ru(bpy)3^2+)在电致化学发光中的增敏机理,通过传感器修饰技术,将Silica sol/Nano-Au/PVP修饰到金电极表面,建立了简单、快捷测定槐定碱的新方法。实验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下,在1.6×10^-7-1.6×10^-4mol/L范围内,槐定碱的浓度与其对应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4.000×10^7c+262.2,r^2=0.994 5,检出限(S/N=3)为3.5×10^-9mol/L。连续平行测定浓度为1.6×10^-5mol/L的槐定碱溶液6次,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用于槐定碱的测定,结果满意。
李彦青罗应杨兰兰程昊黄文艺李利军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联吡啶钌槐定碱
在线扫集-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法测定扛板归中的阿魏酸、咖啡酸和原儿茶酸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在线扫集-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法(sweeping-MEKC)分离测定扛板归中的阿魏酸、咖啡酸和原儿茶酸。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50 cm×50μm,有效柱长36 cm);环境温度25℃;缓冲体系为20 mmol/L NaH2PO4-80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SDS)-12.5%乙腈(V/V)(pH 2.20),紫外检测波长为216 nm,运行分离电压-20 kV,进样时间100 s。在优化条件下,3种有机酸均在20 min内出峰,峰面积RSD均小于5%。检出限分别达到98.52,118.73和27.27μg/L。
李利军孙科吴美艳罗应胡大春邓春燕李彦青
关键词: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阿魏酸咖啡酸原儿茶酸
催化──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微量银的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利用银作催化剂,催化分解氧化亚铁氰化钾,并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分解产物氰离子,其电位值(Ep)与一定浓度范围的银(I)成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2ng/ml。该法用于水样中微量银的测定,结果满意。
李利军吴文启
关键词:电极法水分析
十二烷基磺酸钠-盐酸维拉帕米-联吡啶钌体系电化学发光及其应用
2011年
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中,考察了盐酸维拉帕米-Ru(bpy)32+体系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SDS对体系的电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发光强度具有显著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高效、简便的测定盐酸维拉帕米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盐酸维拉帕米浓度在1.0×10-4~1.0×10-7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5.2×10-10 mol/L,连续平行测定1.0×10-5 mol/L盐酸维拉帕米5次,发光强度的RSD为3.1%。对样品进行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8.7%~106.5%之间,RSD为3.0%(n=5)。本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李利军高文燕蔡卓胡大春李彦青赖映标
关键词:十二烷基磺酸钠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盐酸维拉帕米
巯基乙酸修饰金电极电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及其对盐酸硫必利的测定被引量:1
2010年
在裸金电极上制备了巯基乙酸自组装膜修饰电极(MA/SAMs-Au/CME)。基于盐酸硫必利对联吡啶钌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的强烈增敏作用,建立起一种直接测定盐酸硫必利电致化学发光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盐酸硫必利在1.0×10-4~1.0×10-7mol/L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I(强度)=27.169×106c+140.26,r2=0.9959,检出限(S/N=3)为5.11×10-9mol/L。连续测定1.0×10-5mol/L盐酸硫必利10次,发光强度的RSD值为1.8%。对样品进行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94.1%~104.9%之间,RSD为4.5%(n=5)。
李利军蔡卓高文燕李彦青胡大春
关键词:巯基乙酸化学修饰电极联吡啶钌
碘与淀粉的相互作用及在V_c分析中的应用
1995年
本文探讨了碘与淀粉的相互作用以及碘-淀粉显色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碘量一定时,体系的吸光度随淀粉用量的增大而增大,最后趋向稳定;在淀粉量一定时,体系的吸光度随碘用量的增大而增大,最后亦趋向稳定。碘-淀粉显色体系很不稳定,吸光度随时间呈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加入复合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显色体系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测定Vc的新方法,此法具有简单、快捷、试剂易得、灵敏度高以及对浑浊试液不必分离即可直接测定等优点。该法的灵敏度为0.25μg/ml,对1μg/ml的Vc试液进行平行测定,10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8.86%,加标回收率为90.5%-93.6%,用于番石榴汁饮料中Vc的测定,结果满意。
黄慧淑李利军杨世德
关键词:维生素C淀粉
多壁纳米碳管/二氧化硅复合膜中的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氧氟沙星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基于氧氟沙星对联吡啶钌(Ru(bpy)32+)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以多壁纳米碳管(MWCNTs)/二氧化硅-联吡啶钌复合物修饰的玻碳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氧氟沙星的新方法。利用溶胶-凝胶(sol-gel)固定化稳定的优点和纳米碳管的电催化作用,提高了传感器的电流响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氧氟沙星浓度在4.0×10-6~1.0×10-4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2=0.994 8),检出限(S/N=3)为2.0×10-6mol/L。连续平行测定2.4×10-5mol/L的氧氟沙星溶液5次,发光强度的RSD为1.8%。
李利军蓝苏梅程昊蔡卓程龙军
关键词:电致化学发光联吡啶钌多壁纳米碳管溶胶-凝胶
固相萃取与毛细管电泳技术联合分离检测桑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相萃取与毛细管电泳技术联合分离检测桑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方法,该方法以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为交联剂,正丙醇、1,4‑丁二醇作为致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热聚合的方式合成了poly(...
冯军黄文艺程昊李利军孔红星李彦青唐婷范李晓慧
文献传递
一种虾加工下脚料贮藏保鲜的方法
一种虾加工下脚料贮藏保鲜的方法,它是采用将虾加工下脚料与浓度为3~10%的酸度调节剂水溶液充分混匀,其用量以将虾加工下脚料的pH值降低至3.0~3.5之间为准,然后加入油溶性抗氧化剂,在0~10℃的温度条件下密闭贮藏;所...
李利军杨锋
文献传递
胶束扫集毛细管电泳快速测定止咳露中的麻黄碱和可待因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胶束扫集毛细管电泳,建立了快速测定止咳露中麻黄碱和可待因含量的方法,并通过日间实验、柱间实验等对方法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研究。胶束扫集电动色谱缓冲体系含60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10mmol/LNaH2PO4(pH2.20),18%乙腈(V/V),分离电压-14kV,测量波长200nm。讨论了pH、SDS浓度、样品溶剂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麻黄碱和可待因均在5min内出峰,方法检出限(μg/mL)、线性范围(μg/mL)、相关系数分别为:麻黄碱0.433、1.73~27.7、0.9997,可待因0.833、3.33~50.3、0.9996,回收率在96.7%~103.5%之间。峰面积日内RSD≤4.2%(n=5),日间RSD≤8.0%(n=5),柱间实验RSD≤2.3%(n=3)。
李斯光李利军程昊蔡卓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麻黄碱可待因
共4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