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世雄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7篇油田
  • 3篇油藏
  • 3篇油气
  • 3篇微相
  • 3篇核三段
  • 3篇沉积微相
  • 2篇地层
  • 2篇地层划分
  • 2篇旋回
  • 2篇油气关系
  • 2篇三角洲
  • 2篇砂砾
  • 2篇砂砾岩
  • 2篇曙光油田
  • 2篇曙一区
  • 2篇盆地
  • 2篇砾岩
  • 2篇基准面
  • 2篇基准面旋回
  • 2篇馆陶组

机构

  • 11篇长江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大港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1篇李世雄
  • 4篇杨申谷
  • 3篇何幼斌
  • 2篇马良涛
  • 1篇雷传玲
  • 1篇李文华
  • 1篇刘少华
  • 1篇李建明
  • 1篇马莉
  • 1篇李建华
  • 1篇陈岩
  • 1篇王会芳
  • 1篇卓红
  • 1篇魏立春
  • 1篇王新海
  • 1篇陈章清
  • 1篇李国亮
  • 1篇胥洪成
  • 1篇颜新林
  • 1篇刘洪

传媒

  • 4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裂缝性砂岩储层产能评价方法研究
王新海张福祥魏立春刘洪李世雄江山杨锋刘少华陈岩李国亮张冬丽陈章清卓红马莉李文华
《裂缝性砂岩储层产能评价方法研究》是由国家“973”煤层气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等项目的成果组成,属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主要技术特征:(1)研究了库车地区裂缝性砂岩气...
关键词:
关键词:产能预测
辽河油田曙一区块厚油层内隔夹层识别及其三维地质建模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辽河油田曙一区块厚层储层,综合岩心、测井资料,将其内部隔夹层划分为泥质夹层、泥质隔层、物性Ⅰ夹层、物性Ⅱ夹层、物性Ⅲ夹层5类,建立5类隔夹层定量划分标准,并根据该区的沉积环境,分析了各类隔夹层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在密井网条件下,对隔夹层的展布进行随机模拟,建立了隔夹层的三维岩相模型,定性定量地揭示了其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空间分布规律,对后期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赵磊柯岭李世雄王红涛印斌浩
关键词:厚油层三维地质模型
赵凹油田安棚区中高渗油藏核三段Ⅰ油组沉积微相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岩心相分析为基础,结合测井相分析,建立赵凹油田安棚区核三段I油组内各单层沉积微相的识别标志。研究沉积微相类型,查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类型以及各单层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与演化特征,总结出赵凹油田安棚区核三段I油组沉积模式。
王会芳李世雄雷传玲
关键词:测井相沉积微相扇三角洲赵凹油田
巴兰三角洲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被引量:1
2015年
处于主动大陆边缘的巴兰三角洲地区,在构造格局上具有南北分带的特征,其北部发育挤压应力作用下的NE—SW向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中部发育拉张应力作用下的NE向生长断层及其控制下的滚动背斜,南部为压扭作用下早期生长断层发生反转而形成的反转构造。针对北部挤压应力区收缩量大于中部拉张应力区伸展量这一现象无法用理想的被动大陆边缘三角洲体模型来解释的情况,现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区应力特征及构造恢复结果的分析认为,巽他古陆、菲律宾板块、印澳板块及欧亚板块推挤作用产生的区域压应力的远距离效应与三角洲发育过程中重力驱动的综合作用,是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马良涛范廷恩潘海鹏李世雄
关键词:晚第三纪
辽河断陷盆地海外河油田东营组沉积微相与油气关系被引量:6
2004年
结合岩石相分析资料,综合电性特征及砂体的空闻分布,对辽河海外河油田东营组沉积微相、空间展布及其与含油性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海外河油田东营组地层为一套三角洲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平原河道、河道间、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等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相含油性最好。
李世雄杨申谷
关键词:海外河油田东营组沉积微相含油性
赵洼油田核三上亚段层序地层划分
2010年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泌阳凹陷赵洼油田核三上亚段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精细划分。通过构造演化和古气候特征分析,建立划分方案和层序对比骨架剖面,在此基础上,将核三上亚段分为5个中期旋回。
王霄李建华李世雄郝晓磊
关键词: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核三段
双河油田核三段Ⅶ油组下层系层序地层划分被引量:1
2010年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海平面变化及构造演化等资料,以最大湖(洪)泛面为层序界面,对泌阳凹陷双河油田核三段Ⅶ油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精细划分。通过构造演化和古气候特征分析,建立Ⅶ油组小层划分方案和层序对比骨架剖面。在此基础上,将Ⅶ油组下层系划分为5个短期旋回和15个超短期旋回,二者均为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旋回。
颜新林李建明李世雄
关键词: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核三段渐新统
西北沙巴盆地油气成藏模式及勘探方向被引量:4
2014年
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在构造、沉积、石油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从典型油气藏解剖入手,构建了西北沙巴盆地3种类型的油气成藏模式,即岩性型、地层型和滚动背斜型油气成藏模式。盆地经历了裂谷期、挤压反转期和拗陷期3个演化阶段,发育Stage I、StageⅡ、StageⅢ、StageⅣ等4套新生代沉积地层。盆地以StageⅣ泥/页岩为主要烃源岩;有利储集层为由StageⅣC、StageⅣD、StageⅣE砂岩构成的上砂岩单元、由StageⅣA砂岩构成的下砂岩单元及StageⅣC/ⅣD地层滑塌形成的深水浊积砂体;空间配置方面,烃源岩与储集体平面相接、空间叠置,为油气运移成藏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油气富集条件及分布规律的综合分析,认为"内带"构造区的地层油气藏及"外带"构造区的岩性油气藏是盆地未来的油气勘探重点。
马良涛李世雄
关键词:成藏模式有利勘探区
曙光油田曙一区馆陶组油藏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曙一区馆陶组油藏为发育于馆陶组砂砾岩储层中的超稠油油藏,该油藏呈顶凸底凹的椭圆形偏长透镜体状,无统一的油水界面,无明显的盖层;在顶部与地层水接触区域原油粘度高、密度大、凝固点低,而油藏内原油粘度和密度相对较小、凝固点相对较高;分布于断层两侧和兴隆台油层剥蚀天窗正上方,与兴油源位置确定了油藏分布位置隆台油层直接接触。通过油藏空间分布特征和原油物性分析认为,控制油藏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油源位置、原油的高密度特征、原油的高粘度特征和高凝固点特征。原油高密度、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特征控制了原油的运移和聚集,使原油不利于运移的同时,由于自凝固圈闭而利于聚集成藏。
杨申谷李世雄何幼斌
关键词:曙光油田馆陶组稠油油藏砂砾岩
曙光油田曙一区馆陶组油藏成藏规律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叙述了曙一区馆陶组稠油至超稠油的地质特征,查明了油藏的形成机理及油藏分布的控制因素;认为该油藏为自凝结型稠油油藏,原油来自下伏兴隆台油层,原油在运移和成藏过程中,经历水洗作用,使原油粘度增加、凝固点降低,由于原油凝固点温度高于地层温度,原油自凝结形成沥青壳圈闭而聚集成藏,油藏的分布受油源位置、原油密度、粘度和凝固点的控制。
杨申谷胥洪成何幼斌吴东胜李世雄
关键词:曙光油田馆陶组砂砾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