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黎黎 作品数:6 被引量:11 H指数:3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抗菌治疗对食道下端菌群的影响 2014年 目的通过小鼠动物模型,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和用抗生素抗H.pylori治疗对食道下端菌群的影响,分析其与食道下端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将45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感染组和治疗组。感染组和治疗组通过灌喂H.pylori建立动物感染模型,治疗组再灌喂奥美拉唑,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根除H.pylori。三组小鼠均在用抗生素处理后同时处死,取食道下端组织提取细菌的DNA,以原核生物16S rDNA V6区通用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发应-变性梯度凝胶技术(PCR-DGGE)检测,用Quantity One1-DAnalysis software对DGGE图谱进行菌群结构分析,并将DGGE图谱上的组间差异条带用16S rDNA V6区引物分别扩增后,DNA测序,BLAST比对鉴定。结果成功制备了小鼠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用抗生素有效根除了H.pylori感染。小鼠食道下端DGGE指纹图谱分析显示,各组间条带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P>0.001),均匀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聚类分析能很好地在相似性进化树中分开,主成分分析不同组的菌群分别聚集在不同的位置,BLAST比对分析对照组,感染组具有特有细菌。结论食道下端定植着由大量细菌构成的较稳定的菌群,H.pylori感染与治疗后菌群结构有明显变化。 马红英 田志颖 杨致邦 朱黎黎 周海燕 蒋仁举关键词:食道下端 菌群 幽门螺杆菌 抗生素 一株地塞米松磷酸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为用微生物修复技术清除水环境中的地塞米松污染提供菌种。方法采集被地塞米松磷酸钠污染的医院废水,通过无机盐培养基和含地塞米松磷酸钠的缺碳培养基富集和分离地塞米松降解菌。将分离菌初步驯化后,用常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对地塞米松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降解率。分离菌经形态、染色性、生化试验和16S r DNA鉴定。结果获得1株能以地塞米松磷酸钠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菌株,经生物学特性和16S r DNA分析鉴定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分离菌对地塞米松磷酸钠的降解率为50.86%。其中,75.23%地塞米松磷酸钠被降解为地塞米松,23.63%被进一步降解率为其他他物质。结论成功地分离到1株地塞米松降解菌,为进一步研究用微生物修复技术清除水环境中的地塞米松污染提供了实验材料。 石中全 杨致邦 朱黎黎 马廉举 蒋仁举 杨露关键词:地塞米松 降解 高效降解地塞米松的产碱假单胞菌的驯化和筛选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为制备清除水环境地塞米松污染的微生物净化剂提供高效降解地塞米松的菌种。方法将从医院废水分离的可降解地塞米松的降解菌(产碱假单胞菌)接种于地塞米松磷酸钠培养液,常规孵箱37℃反复驯化培养。将驯化培养后的细菌接种于地塞米松磷酸钠琼脂平板,常规培养后,挑取单菌落,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对地塞米松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降解作用并进行筛选,筛选出的菌株再经形态、染色性和16SrDNA鉴定。观察驯化菌生长特性和降解特性,并与降解菌比较。结果降解菌经驯化培养后,筛选到1株对地塞米松降解作用强的驯化菌,该菌在震荡培养下,对地塞米松磷酸钠的降解率从驯化前的50.86%提高到76.12%,将地塞米松降解为其他物质的降解率从23.63%提高到77.05%。在常规培养下,对地塞米松磷酸钠的降解率从驯化前的20.65%提高到73.84%,将地塞米松降解为其他物质的降解率从22.14%提高到43.08%(P=0.01)。驯化菌的生长曲线与降解菌相似,但降解曲线不同。在接种数小时后即出现降解作用,在48h出现降解高峰,比降解菌提前约48h。结论通过对地塞米松降解菌的驯化和筛选,成功地获得1株具有实用价值的高效降解地塞米松的驯化菌。 唐利 杨茜 杨致邦 朱黎黎 石中全关键词:地塞米松 降解 驯化 重庆地区幽门螺杆菌的EPIYA基序多态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产生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 associated antigen A,Cag A)羧基末端的EPIYA序列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采集大量H.pylori高感染率同时也是胃癌高发病率的中国重庆地区的病例,通过检测患者感染的H.pylori Cag A羧基末端EPIYA基序的多态性,探讨EPIYA基序与临床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的潜在关系。方法:收集消化不良患者的胃黏膜标本分离培养H.pylori,提取细菌基因组DNA,PCR扩增Cag A基因的3'端区域并分型,根据分型结果随机抽样测序确认,结合分离出H.pylori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EPIYA类型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292(97.3%)株为Cag A阳性,但Cag A阳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病型无关(P〉0.5)。19例(6.51%)为不同EPIYA类型菌株混合感染,胃癌病例中混合感染出现的概率明显高于NUD者(OR=4.46,95%CI=1.17~17.03)。单一菌株感染者273株(93.49%),其中EPIYA-ABD型254株(93.04%),EPIYA分型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病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另外,基因测序标本中发现8株EPIYA-B基序的核苷酸序列存在基因突变。结论:该研究中EPIYA-ABD型占H.pylori感染者的绝大多数,但Cag A阳性和EPIYA-ABD型均与H.pylori感染引起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无关;然而胃癌患者中混合感染出现的概率明显高于非溃疡性胃炎患者。 林震 田志颖 朱黎黎 田玲 郑建 杨致邦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多态性 胃十二指肠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小鼠食道下端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小鼠动物模型,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食道下端菌群的变化,探讨其与食道下端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通过灌喂幽门螺杆菌菌液建立动物感染模型,两组小鼠均在末次灌喂菌液4周后同时处死,取食道下端组织提取细菌的DNA,以原核生物16S rDNAV6区通用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技术(PCR-DGGE)对V6区进行扩增,用Quantity-One 1-DAnalysis software.对DGGE图谱进行菌群分析,并将DGGE图谱上的组间差异条带用16S rDNAV6区引物分别扩增后,DNA测序,BLAST比对分析。结果 DGGE指纹图谱分析显示,实验组DNA条带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1
田志颖 杨致邦 黄微微 高继业 周雪 朱黎黎关键词:食道下端 菌群 幽门螺杆菌 一种产碱假单胞菌产生的地塞米松降解酶的提取纯化和鉴定 被引量:1 2015年 将分离到的1株对地塞米松有降解作用的产碱假单胞菌进一步驯化。采用渗透休克法分离该菌各区域蛋白,将分离的具有高酶活性的胞内蛋白用硫酸铵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葡聚糖凝胶层析提取和纯化。纯化蛋白用HPLC检测其对地塞米松的降解活性,酶切后质谱鉴定。结果表明驯化后的产碱假单胞菌对地塞米松的降解率从23.63%提高到52.84%,降解地塞米松的酶主要存在于该菌胞质内,分子量约为41kD;纯化后的酶蛋白比活力达到1.02U·mg-1,该蛋白的5条肽段的氨基酸序列与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的部分序列匹配,可能是一种新的甾体类化合物降解酶。本文为用微生物修复技术清除水环境的地塞米松污染提供了新策略。 朱黎黎 杨致邦 杨茜 石中全 邓西川关键词:地塞米松 降解酶 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