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沂

作品数:224 被引量:557H指数:9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1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1篇缺血
  • 39篇梗死
  • 38篇脑缺血
  • 30篇脑梗
  • 28篇细胞
  • 27篇血管
  • 27篇灌注
  • 26篇卒中
  • 26篇脑梗死
  • 26篇后循环
  • 24篇蛋白
  • 22篇血性
  • 22篇再灌注
  • 20篇急性
  • 16篇再灌注损伤
  • 14篇血管病
  • 14篇缺血再灌注
  • 14篇脑缺血再灌注
  • 14篇脑血
  • 14篇脑血管

机构

  • 21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5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新疆生产建设...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石河子大学
  • 1篇广州市惠爱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224篇朱沂
  • 68篇李红燕
  • 54篇党辉
  • 37篇龙江
  • 36篇补娟
  • 26篇谭毓绘
  • 24篇李勍
  • 22篇景燕
  • 22篇沙晶
  • 21篇王明远
  • 21篇玛依努尔
  • 20篇李江
  • 19篇艾山江
  • 18篇莫合塔尔
  • 18篇陆明佳
  • 18篇李建新
  • 17篇杨雪荣
  • 16篇牛晓珊
  • 16篇马毓
  • 12篇孟学刚

传媒

  • 17篇国际脑血管病...
  • 16篇新疆医学
  • 1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1篇神经疾病与精...
  • 7篇中华神经医学...
  • 6篇中国医学创新
  • 6篇癫痫与神经电...
  • 5篇中风与神经疾...
  • 5篇临床神经病学...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国神经免疫...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临床误诊误治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脑血管病...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精神科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0
  • 5篇2018
  • 7篇2017
  • 12篇2016
  • 12篇2015
  • 23篇2014
  • 17篇2013
  • 23篇2012
  • 24篇2011
  • 40篇2010
  • 11篇2009
  • 10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2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可无创显示和分析白质纤维束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特别是脑卒中的患者。现对DTI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方面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高博朱沂
关键词:脑缺血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白质纤维束临床预后
Sprague-Dawley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炎性因子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0只SD大鼠,雌雄不拘,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每组10只。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用酶标仪检测伊文思蓝(EB)的含量。观察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及TNF-α和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皮质区和海马区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增加,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大鼠皮质区及海马区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的增加,增加BBB的通透性。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干预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将会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急性炎症反应。
朱沂孙娟王明远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血脑屏障
早期康复对重症卒中患者认知和运动障碍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在重症卒中治疗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选择134例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干预,包括认知功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于治疗前24h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FugI-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对比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前后结果,MMSE[(19.16±8.86)分比(22.33±7.36)分]、FMA[(34.08±22.21)分比(53.96±24.79)分]、BI[(35.38±19.83)分比(61.78±18.88)分]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以显著减少卒中后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吴波段风梅逯莞婷党辉朱沂李红燕
关键词:卒中早期康复
莱姆病诊断技术应用探讨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莱姆病诊断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印迹法(WB)3种方法检测新疆123例疑似莱姆病患者血清及部分脑脊液抗伯氏疏螺旋体IgM、IgG抗体,其中3例PCR法检测尿液,结合相应的影像学、电生理检查诊断莱姆病。似然比方法计算灵敏度。结果:依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制定的标准确诊莱姆病43例。其神经系统、皮肤损害、关节炎发生率分别为31·7%(39/123),1·62%(2/123),1·62%(2/123)。IFA、ELISA、和WB3种检验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60·47%、48·84%、39·53%。用似然比方法计算灵敏度:IFA为60·47%、ELISA为48·84%、WB为39·53%;联合灵敏度为79·60%;特异度均为100%。3例PCR均阳性。结论:应用IFA、ELISA和WB技术检测血清和脑脊液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有助于临床诊断。
谭毓绘孙荷刘涌于鲁海龙江牛晓珊朱沂莫合塔尔李红燕海力玛衣努尔帕丽达曼古努肖志恒
关键词:莱姆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印迹法聚合酶链反应
后循环缺血的影像学检查被引量:2
2009年
后循环缺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程。随着医疗技术和临床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后循环缺血的病因、病理机制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单一某种检查很难确诊,常常需要联合多种检查以明确诊断。
庾建英朱沂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DSACTAMRATCD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SPECT研究
谭毓绘杨小丰朱沂张林川龙江托亚刘启尔王艳于鲁海莫合塔尔
该研究对VBI性眩晕的SPECT研究和大脑前庭中枢血流灌注状态研究,并与MRI、MRVA、BAEP、ENG做对比。rCBF-SPECT显像有助于脑功能的研究,对VBI诊断和临床治疗、随访有突出的指导意义;综合分析SPEC...
关键词: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被引量:6
2007年
王明远朱沂刘小莉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药物治疗
水蛭素和阿司匹林合用对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同时服用水蛭素和阿司匹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了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单独服用阿司匹林100mg·d-1。观察组:60例(男40例,女20例)服用水蛭素每次0·32g,tid,合用阿司匹林100mg·d-1共4周。观察用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服药前、后PT、FIB、PLT及APTT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服药前、后PT、FIB及PLT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PTT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观察组对APTT有影响。临床观察无一例出血现象。结论:水蛭素与阿司匹林合用对脑梗死患者的APTT有影响,但对其他凝血功能无明显的影响。
李红燕张小宁朱沂向红常桂娟莫合塔尔龙江玛依努尔牛晓珊海力帕丽达
关键词:水蛭素阿司匹林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
23例维吾尔族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为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1912年由Wilson医生首次报道而得名;其发病机制为体内大量堆积的铜沉积在基底节、角膜、肝脏及肾脏等组织引起相应的症状。根据受累器官的不同分为神经型、肝型、肾型及混合型等,然而其临床表型及出现顺序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据报道,美洲巴西人群首发表现以肝害多见,而欧洲患者则以神经型为主;在我国汉族患者中早期以肝型起病的多见,晚发型多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
艾山江·玉苏甫江沙晶党辉玛依努尔·买买提殴风梅朱沂李红燕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隐源性卒中的心电监测策略:2015年卒中诊断和监测专题组的报告
2017年
卒中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2010年全世界总共发生3300万例卒中,其中1690万为首发卒中。卒中是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全球人口死亡原因,占全部死亡的10%以上。卒中是一类异质性疾病,其病因可以是血管破裂(出血性)或血管闭塞(缺血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卒中的85%,可根据发病机制进行分类。
Gregory W. AlbersRichard A. BernsteinJohannes BrachmannJohn CammJ. Donald EastonPeter FrommShinya GotoChristopher B. GrangerStefan H. HohnloserElaine HylekAmir K. JafferDerk W. KriegerRod PassmanJesse M. PinesShelby D. ReedPeter M. RothwellPeter R. Kowey地力木拉提·阿米提朱沂李红燕牛晓珊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心电监测隐源性公共卫生问题异质性疾病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