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世发

作品数:69 被引量:82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天文地球
  • 27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5篇盆地
  • 22篇储层
  • 19篇准噶尔盆地
  • 14篇凹陷
  • 9篇准噶尔盆地西...
  • 9篇西北缘
  • 9篇北缘
  • 9篇成岩作用
  • 8篇二连盆地
  • 7篇油气
  • 7篇下二叠统
  • 7篇二叠统
  • 7篇储层特征
  • 6篇三角洲
  • 6篇蚀变
  • 6篇侏罗系
  • 6篇风城
  • 6篇储集
  • 5篇地层
  • 5篇地质

机构

  • 6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1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化胜利...
  • 2篇长江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海油研究总...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69篇朱世发
  • 50篇朱筱敏
  • 10篇魏巍
  • 7篇鲜本忠
  • 7篇刘欣
  • 6篇董艳蕾
  • 5篇李德江
  • 4篇徐黎明
  • 4篇牛小兵
  • 4篇梁晓伟
  • 4篇牛花朋
  • 4篇张琴
  • 4篇孙书洋
  • 3篇刘振宇
  • 3篇赵东娜
  • 3篇董国栋
  • 3篇刘芬
  • 3篇耿名扬
  • 3篇李盼盼
  • 2篇谢庆宾

传媒

  • 8篇高校地质学报
  • 7篇沉积学报
  • 7篇岩性油气藏
  • 6篇古地理学报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地学前缘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石油学报
  • 2篇地球科学(中...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14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陆相湖盆沉积岩中方沸石的产状、成分和成因被引量:2
2021年
天然方沸石是沉积岩中的常见矿物,与油气储层关系密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天然方沸石的产状、成分特点、成因类型以及方沸石对储层的影响进行了归纳。结果表明:方沸石是含有结晶水的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平面上硅氧四面体构成封闭环,三维空间中具有笼状结构,结构内部的孔道有利于溶解作用的发生。陆相湖盆中的天然方沸石有5种典型产状,其中粒间胶结物和裂缝充填型方沸石的自形程度较高,喷溢型方沸石包括互相包裹状和不连续粗粒纹层状。方沸石成分的差异主要反映在Na^(+)和K^(+)的含量上,母岩为碱性火山岩时具有更高的K^(+)含量,方沸石硅铝比主要在2.00~2.69。天然方沸石按成因可分为4大类,陆相湖盆中的方沸石以成岩成因和热水喷溢成因为主。沉积相类型控制着方沸石的形成和溶解,火山物质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中常见粒间胶结物型方沸石,而深湖-半深湖亚相中常见热液喷溢型方沸石,后期酸性流体对方沸石的溶蚀因沉积相不同而存在差异。
贾业朱世发杨祎佟欢朱筱敏
关键词:产状喷流岩沉积岩陆相湖盆
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沙三下段泥页岩储层特征被引量:26
2015年
沾化凹陷罗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发育100~300m厚的暗色泥页岩,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量和勘探潜力。研究表明,罗家地区的这套泥页岩为盐度较高、强还原性的深湖一半深湖沉积,岩石类型以泥岩、灰岩及之间的过渡岩性为主,碳酸盐矿物含量一般高于50%。根据泥页岩纹层厚度、组合方式、比例和稳定性,将深水泥页岩划分为6种类型,其中以薄层状泥质灰岩为主。泥页岩储层孔隙度为2%-8%,平均5.3%;渗透率变化较大,一般为(1-10)×10^-3μm。,平均为7.5×10-μm^2,为低孔低渗的非常规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储层发育的裂缝包括构造裂缝、层间微裂缝和成岩缝,孔隙包括矿物晶间孔、溶蚀孔、有机质孔等。储层质量受矿物组成和岩相、成岩作用、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共同控制,其中有机质含量是控制该套泥页岩储层物性的主要内在因素。
李超朱筱敏朱世发耿名扬毕玉泉束青林徐福刚
关键词:沾化凹陷沙河街组泥页岩储层特征
苏干湖盆地及毗邻柴北缘西段侏罗系残留地层发育特征被引量:3
2017年
前期的油气勘探和评价揭示了柴北缘西段侏罗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和煤炭勘探前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野外露头、岩心、钻井及地震等资料,对柴北缘西段侏罗系残留地层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落实了侏罗系残留地层的分布。侏罗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下统的湖西山组和小煤沟组,中统的大煤沟组及上统的采石岭组和红水沟组。下统主要见于冷湖构造带(湖西山组)和苏干湖盆地东部的向阳煤矿(小煤沟组)。湖西山组的下部岩性为厚层粗粒沉积物,表现为水下扇沉积特征,上部为大套湖相暗色泥岩;小煤沟组厚度较薄,沉积物粒度粗,发育煤层。中、上侏罗统主要分布于赛什腾凹陷和苏干湖盆地内的西部凹陷、中部凹陷、向阳煤矿。根据钻井显示,苏干湖盆地内中侏罗统主要发育大煤沟组五至七段,岩性主要为灰色、灰黑色泥岩夹灰色细砂岩、砾岩及薄煤层;其中五段为主力煤层和油气烃源岩层。上侏罗统岩性主要为棕红色、褐色泥岩夹砾岩、砂岩。残留地层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中心的迁移和断裂的展布。
韦成杰朱世发杜建军乐辉李宗星
关键词:沉积地层地层分布侏罗系地层特征
中苏门答腊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及其油气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构造演化控制了中苏门答腊盆地始新世—全新世的海侵—海退旋回:始新世—渐新世,盆地处于同生裂谷早期,盆地低洼区主要发育小范围陆相沉积;中新世时,盆地进入同生裂谷后期而继续断裂扩张,早期发生了来自西南方向的海侵,中中新世之后盆地几乎全部被海水淹没;到中新世晚期盆地开始遭受挤压,海水逐渐退出盆地。生储盖分布明显受沉积相控制,烃源岩和盖层主要为深海—半深海页岩,而储层主要发育于三角洲相和滨浅海砂岩中。
董国栋张琴朱筱敏朱世发王新荣
关键词:新生代油气意义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文昌组层序格架与沉积体系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指导下,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不整合界面特征),将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不同层序的地层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根据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识别出强振幅高连续楔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和前积反射地震相等。其中,楔状地震相主要分布在洼陷东侧边界断层下降盘,前积反射地震相主要分布在洼陷西侧的缓坡带。文昌组地震相在平面上具有不对称性,在垂向上具有较强的继承性。东沙隆起为研究区提供物源,在番禺4洼东侧边界断层下降盘发育大规模粗粒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西侧和南侧缓坡也均为研究区提供物源,并形成中小规模的多类型较粗粒三角洲。
朱筱敏黄捍东代一丁朱世发陶文芳刘从印
关键词:层序格架古近系文昌组珠江口盆地
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地质学进展被引量:45
2016年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含油气盆地沉积地质学的主要进展,探讨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系统论述粗粒沉积体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滩坝沉积体系、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细粒沉积体系、碳酸盐岩礁滩沉积体系、混积沉积体系、微生物岩、地震沉积学、沉积物理模拟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一步讨论了中国沉积学的发展在微生物岩、沉积模拟方法等方面与国外存在的差距,指出原型盆地沉积面貌和古地理格局恢复、重大构造变革期的多尺度构造古地理恢复、沉积学新理论在古老深埋老地层砂体发育规律及其与深埋新地层砂体发育规律的差异性解释中的应用、中国特色沉积体系组合和沉积模式的建立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指出未来在源-渠-汇、沉积动力学、区域中国沉积学等沉积学理论和地震沉积学、沉积模拟研究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朱筱敏钟大康袁选俊张惠良朱世发孙海涛高志勇鲜本忠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滩坝混积岩微生物岩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时期古气候被引量:26
2010年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可分为6段,整体表现为砂—泥间互的沉积结构,古气候是控制这种沉积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文中利用孢粉分析法、黏土矿物分析法和特征元素分析法对全盆地6个采样点、6个层段的泥岩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分别恢复了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各段地层沉积时期的古气候。研究表明,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沉积时期古气候特征为热带—亚热带背景下发生的温热交替、干湿更迭:须1段为海陆过渡相沉积,该时期温度高、湿度大,为炎热潮湿气候;须2段沉积时期,温度与须1段沉积时期持平或略低、湿度大幅降低,为温和干燥气候;须3段沉积时期,温度和湿度均比须2段沉积时期高,炎热潮湿,沼泽沉积发育;须4段沉积时期,温度升高、湿度略有降低,气候温和干旱;须5段沉积时期,温度和湿度均达到峰值,为整个须家河组沉积时期最炎热潮湿的阶段;须6段沉积时期,温度降至最低、湿度有所下降,气候温和干旱。
徐兆辉汪泽成胡素云朱世发江青春
关键词: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古气候孢粉植物群黏土矿物
柴北缘西段侏罗系沉积特征被引量:6
2017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小盆地(包括苏干湖盆地)是中国西部潜在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前期工作揭示了在柴北缘西段发育具有一定生油潜力的中生界烃源岩。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分析对于研究烃源岩及储集层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但有关柴北缘西段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的认识相对较少,制约了油气勘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通过野外露头观测、钻测井资料分析以及地球化学测试等技术手段,初步落实了柴北缘西段侏罗系的沉积体系和沉积环境,为今后的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苏干湖盆地早中侏罗世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晚侏罗世发育辫状河,物源可能主要来自北部祁连山;赛什腾山南缘侏罗纪发育沼泽—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富含煤层,物源来自西北和东北;冷湖一带早侏罗世主要发育湖西山组深湖—半深湖沉积,物源可能来自西北部阿尔金山附近。泥岩样品沉积地化分析显示研究区整体为还原环境,不同采样点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构造-沉积演化分析表明,早侏罗世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初始断陷,湖盆沉积中心位于冷湖一带;中侏罗世中期(对应于大煤沟组四段)苏干湖盆地内部裂陷成盆,沉积中心向东转移,后期(对应于七段)湖泛形成大湖盆。侏罗系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大煤沟组五段至七段湖平面上升时期。
刘欣朱世发杜建军刘成林秦祎张家堂
关键词:侏罗纪沉积相沉积环境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成岩相分布及优质储层预测被引量:26
2010年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影响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物性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强度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出了不同井和不同层段的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孔隙度,厘定了成岩强度划分标准。将下白垩统储层划分为5种成岩相类型,其中Ⅰ和Ⅱ类成岩相为较好的储集相带,Ⅲ类为中等储集相带,Ⅳ和Ⅴ类为差的储集相带。通过成岩相分布预测,结合沉积体系及次生孔隙发育分布规律,认为谭庄凹陷南部扇三角洲的北部区域、北部三角洲的南部区域处于中等-较强压实强胶结中等溶蚀成岩相带,为各层段的有利储集相带。
张琴朱筱敏陈祥朱世发季汉成蒋永福
关键词:成岩作用成岩相储层预测下白垩统南华北盆地
准噶尔盆地克—百逆掩断裂带上下盘储层差异性及其形成机理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岩芯、薄片和物性数据等资料,从构造演化、沉积体系时空展布、成岩作用特征及储层质量角度,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百口泉地区逆掩断裂带上、下盘二叠系—侏罗系储层特征进行系统对比研究,探讨储层差异性形成机理。在断裂上盘,沉积物粒度较粗,通常为冲积扇或辫状河沉积砾岩、砂质砾岩,埋藏较浅,孔隙性较好。在断裂下盘,沉积物相对较细,通常为辫状河三角洲或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砂岩,埋藏较深且孔隙性整体较差;局部层段发育沸石和长石的强烈溶蚀。通过分析认为,研究区储层埋藏史(断裂演化史)控制上、下盘储层砂体成因,决定储层现今埋深及成岩演化,影响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沉积体系发育受同生的克—百主断裂控制,影响储层粒度、岩石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决定储层原始孔隙结构发育情况。
朱世发刘欣朱筱敏万策尤新才杜建鹏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