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静静

作品数:60 被引量:763H指数:17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天文地球
  • 7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6篇碳排放
  • 12篇气候
  • 12篇气候变化
  • 9篇温室气体
  • 7篇污染
  • 5篇土壤
  • 5篇气候政策
  • 5篇重金
  • 5篇重金属
  • 4篇土壤重金属
  • 4篇污染评价
  • 4篇表层土
  • 4篇表层土壤
  • 4篇层土
  • 3篇能源
  • 3篇农村
  • 3篇气体减排
  • 3篇全球变暖
  • 3篇温室气体减排
  • 3篇变暖

机构

  • 35篇中国科学院
  • 32篇兰州大学
  • 4篇国家科学图书...
  • 3篇中国科学院文...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广州市环境保...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7篇曾静静
  • 39篇曲建升
  • 15篇张志强
  • 11篇刘莉娜
  • 9篇李燕
  • 5篇邱巨龙
  • 4篇杨苏才
  • 4篇王勤花
  • 4篇王胜利
  • 4篇李恒吉
  • 4篇裴惠娟
  • 4篇董利苹
  • 4篇王琴
  • 4篇南忠仁
  • 3篇廖琴
  • 3篇王莉
  • 2篇季婉婧
  • 2篇曾静静
  • 1篇肖仙桃
  • 1篇徐文青

传媒

  • 5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生态经济
  • 3篇世界地理研究
  • 3篇气候变化研究...
  • 3篇科学观察
  • 2篇世界科技研究...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情报杂志
  • 2篇开发研究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图书情报工作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国际发展态势与挑战被引量:9
2008年
该文在介绍国际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科学以多学科交叉支持、全时空研究覆盖、关注气候与人类活动间复杂关系为主的研究特点。从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向的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挑战。文章指出未来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1)气候变化科学中的关键性基础研究;2)气候变化中的不确定性研究;3)气候变化影响、反馈机制与预测研究;4)气候变化的社会学方面研究;5)针对提高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能力的开发研究;6)发展有利于实现气候变化目标的国际合作框架。从发展趋势上来说,发展跨越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气候变化评估、预测和预警研究将成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社会科学将更多地介入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并成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适应和减缓将成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将推动构建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系。文章最后提出,我国也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科学研究的基础和自然条件,进行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础科学、技术开发、应对策略等方面的专门研究,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曲建升张志强曾静静
关键词:气候变化
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增长路径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居民生活部门成为中国第二大排放主体,居民生活碳排放问题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IPAT扩展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对中国整体、城镇、农村三个层面居民生活碳排放增长路径进行情景预测,探究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达峰时间及达峰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基准情景和高碳情景下,到2050年,中国整体、城镇、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均难实现达峰;低碳情景下,中国整体、城镇、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达峰时间分别是2046年,2045年和2046年,碳排放峰值分别为73亿t、56亿t和17亿t;强化情景下,中国整体、城镇、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达峰时间均在2040年,碳排放峰值分别为63亿t、47亿t和16亿t。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峰值研究是中国能否实现减排目标的基础之一。基于此,提出中国居民生活部门专门性减排举措,如提高居民人口素质、提升居民绿色理念等有助于中国整体实现2030峰值目标。
曲建升刘莉娜刘莉娜曾静静
关键词:农村IPAT模型情景分析
世界主要国家碳排放强度历史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研究被引量:26
2011年
减少人类活动的温室气体特别是CO2排放量是国际社会已普遍达成共识的应对气候变暖的根本性途径。研究各国经济活动的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历史,可以为预测各国未来的碳排放强度趋势、制定未来的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O2信息分析中心(CDIAC)的CO2排放数据、《世界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公元1—2008年》的GDP数据和世界银行第二产业附加值占GDP比重等相关数据,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7个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5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碳排放强度(单位GDP的CO2排放量)变化趋势、人均GDP变化趋势、人均GDP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关系、产业结构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强度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先增加后逐渐减小并逐步趋同的态势,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碳排放强度随时间呈波动性变化;世界主要国家人均GDP总体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但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人均GDP差距却逐渐加大;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少数工业化发达国家人均GDP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中国人均GDP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之间呈N型关系,南非人均GDP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之间呈倒N型关系,日本、意大利、印度、巴西和墨西哥人均GDP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之间呈倒L型关系;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除加拿大外)第二产业附加值占GDP比重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第二产业附加值占GDP比重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张志强曾静静曲建升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人均GDP产业结构
气候政策分析方法及其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在分析气候变化挑战、气候政策分析特殊性及其内容的基础上,归纳气候政策分析的主要方法:量化历史责任的分析方法、确定政治影响的分析方法、经济成本和效益的分析方法、未来趋势预测的分析方法;提出气候政策分析的框架模式,剖析各分析模块之间的联系。
曲建升曾静静张志强王琴
关键词:气候政策公共政策分析战略情报研究气候变化
中国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现状分析及预测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当前,居民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生活部门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能耗部门,随着居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还将持续增长。文章对1997—2015年中国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ARIMA模型对2016—2025年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5年,中国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碳排放增速和占比于2005年超过农村;城市煤品碳排放波动下降,油品碳排放比2005年增速加快,到2015年与煤炭碳排放相差0.073 5亿吨。农村居民煤品碳排放仍然较高,油品和气品碳排放增幅远低于城市;到2025年,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达到7.87亿吨,年均增长率7.13%;煤品碳排放持续下降,但减速较缓,油品碳排放自2016年起超过煤炭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徐丽曲建升李恒吉曾静静张洪芬
关键词:ARIMA
西北地区居民生活碳排放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2
2013年
为揭示西北地区居民家庭生活碳排放现状与规律,基于家庭生活碳排放相关数据的调查,综合利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西北地区居民家庭生活碳排放情况进行了评估分析.研究发现:西北地区人均生活碳排放只有2.05tCO2/(人年);生活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煤炭、电力和食品消费,化石燃料消费所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占39.29%,电力等家庭消费活动所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占60.71%;生活碳排放主要受地理环境、家庭规模、经济收入、年龄结构等因素影响,不同省区和城乡人口之间的排放量存在一定差别.
曲建升张志强曾静静李燕王勤花邱巨龙刘莉娜董利苹唐霞
关键词:气候变化温室气体人口
城乡居民家庭碳排放评估与减排对策研究
应对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系统变化,遏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作为产品和服务消费的主体,居民家庭碳排放已成为全球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中国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加之不同省份经济发展水...
曾静静
关键词:居民家庭消费城乡差异隐含碳排放影响因素
资源高强度流动区水、能源和粮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被引量:18
2019年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各地区尤其是资源高强度流动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水资源、能源和粮食压力。为缓解地区内的资源压力,需要综合了解WEF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以便更好地发挥资源间的协同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WEF系统的安全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综合评价了京津冀地区WEF系统的发展水平,并测算了三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WEF系统综合评价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耦合协调度历经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三种类型向良好协调类型演进,总体上升空间较大。建议应针对地区情况,提高滞后系统的发展水平,加强跨部门合作,以实现WEF系统的资源安全及持续协调发展。
张洪芬曾静静曲建升李恒吉刘莉娜吴金甲徐丽
关键词:京津冀
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变化的适应性选择及其主要风险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适应气候变化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风险是国际科学界和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相对较弱。一方面,自然气候系统的不确定性在显著增加,主要表现在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发生显著改变的周期性现象和长期变化趋势在不同地区所表现出的显著差异增加。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在认识上的局限性,给制定主动应对措施和政策带来风险。文章在梳理我国西部地区现有气候变化适应性选择,包括生态安全、农业生产、林业发展、水资源紧张、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基础上,制定应对措施所需的基本措施。
刘霞飞曲建升刘莉娜曾静静叶谦
关键词:气候变化不确定性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利用我国能源统计数据,对我国及各省区的CO_2排放总量、排放强度、人均排放量和排放密度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发现我国CO_2排放具有较为明显的东西部差异,总体表现为东部发达省区排放总量大、排放强度低、人均排放多、排放密度高的特点,而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则表现出相反的特征。在分析我国CO_2排放区域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出现以上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区域减排行动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以省区为单位,降低排放强度可以取得实际的、可跟踪的减排效果,但需要考虑到全国各省区在功能定位、减排成本、资源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差别,以及建立基于技术与资金合作的联合减排机制的可行性和障碍等因素。
曲建升王琴陈发虎曾静静张志强李燕
关键词:气候变化温室气体CO2节能减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