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一
- 作品数:11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蛋壳技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蛋壳技术"在腰胸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近10年来所治疗的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病人中13例在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常规行传统横突根部植骨融合,术后2~3年平均1.8年取出内固定。随诊3~10年平均6年,复查X光平片,其中6例病人在内固定物取出后3~12个月平均7个月,骨折椎体高度出现不同程度丢失,同时伴有相应阶段的后突畸形,出现长期腰背部疼痛。另外8例病人在进行传统横突根部植骨融合后应用"蛋壳技术"进行骨折椎体内植骨,愈后取出内固定,随诊3~10年,复查X光平片,骨折椎体高度无丢失,无后凸畸形出现。结论: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治疗中,应用"蛋壳技术"进行骨折椎体内植骨弥补了传统的横突根部植骨的不足,解决了后路手术无法解决的椎体植骨问题,避免了愈后并发症的出现。
- 曾祥一刘元禄王伟孙亮张力
- 关键词:蛋壳技术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高度后突畸形
- 腰骶移行椎Castellvi和陈崇文等分型可信度与可重复性比较及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比较腰骶移行椎Castellvi分型和陈崇文等分型系统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探讨陈崇文等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住院及门诊治疗资料较完整患者8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16~55岁,平均36.7岁。每例均有完整的腰椎x线正侧位片、移行椎三维cT重建及腰骶MRI片。由4名有分型经验的脊柱外科医师分别进行Castellvi分型和陈崇文等分型,2周后再次进行分型,收集结果后对分型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分析。计算Kappa检验的一致性。结果Castellvi分型和陈崇文等分型可信度分别为84.83%(Kappa=0.789)、87.67%(Kappa=0.892),可重复性分别为90.75%(Kappa=0.895)、93%(Kappa=0.914)。结论陈崇文等分型直观、简洁、易记,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 曾祥一赵恒伍贾俊廉明单楠楠
- 关键词:移行椎可重复性
- 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本文旨在探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是2012—2013年按照随机数字法选取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学生均由同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分别通过书面理论测试和临床技能考核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 王东辉曾祥一王丽娟李萍夏艳
-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教学质量
- 印度刺猬蛋白调节成骨细胞中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印度刺猬蛋白(Ihh)对成骨细胞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子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成骨细胞中p38MAPK的表达量,检测成骨细胞在不同浓度(0、10、50、200μg/L)及不同时问(0、1、2、3d)的Ihh作用下p38MAPK的表达,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成骨细胞表达p38MAPK;Ihh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促进p38MAPK的表达(P〈0.05);阻断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后,成骨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但不能明显抑制Ihh刺激下的成骨细胞增殖(P〈0.05)。结论p38MAPK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中起作用,Ihh通过p38MAPK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
- 赵恒伍廉明郑学成曾祥一
- 关键词:成骨细胞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手术方式选择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对6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关节置换治疗3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1例,全髋关节置换组11例),内固定治疗33例(DHS组25例,PFN组8例)。结果65例均获随访16-24个月,平均20个月。仅DHS组1例术后因严重骨质疏松内固定失败,1年后行人工关节置换,其余骨折均愈后良好,Harris评分均在95分以上。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只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明确手术适应证,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曾祥一赵恒伍李中海齐威郑学成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
- 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治疗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分型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AO分型采用DHS或PFNA内固定。结果①A1型组采用DHS内固定18例,PFNA内固定25例,均未发生内固定失效;②A2型组采用DHS内固定21例,PFNA内固定41例。DHS组失效4例;PFNA组未失效;③A3型组采用DHS内固定9例,PFNA内固定12例。DHS组失效3例;PFNA组失效1例。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不同AO分型采取相应内固定方式,可降低内固定失效概率。A2、A3型应用PFNA内固定具有明显优势。
- 齐威王林胡宏伟侯存强李华德曾祥一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内固定DHSPFNA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丹参注射液体外诱导肌源性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被引量:4
- 2009年
- 背景:在干细胞异体移植时神经细胞的低存活率成为异体细胞移植失败的主要诱因。核因子κB是细胞信号传导的主要转录因子之一,参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目的: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丹参注射液联合诱导肌源性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情况,以及分化过程中核因子κB的表达。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基因水平实验,于2008-03/05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学实验室完成。材料:新生7d龄SD乳鼠10只,由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为Sigma公司产品,丹参注射液购自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鼠肌源性干细胞,差速贴壁法和酶消化法纯化后接种于6孔板内,诱导组用含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DMEM预诱导24h,更换培养液,洗涤3次,再加入含丹参注射液的无血清DMEM诱导5h;对照组使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处理。主要观察指标: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神经丝蛋白、核因子κB抑制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前肌源性干细胞未见神经丝蛋白表达,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神经丝蛋白呈阳性表达。凝胶电泳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诱导前比较,诱导后对照组核因子κB抑制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诱导组核因子κB抑制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丹参注射液可联合诱导肌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核因子κB的活化被抑制。
- 曾祥一王伟孙亮张力曾令达
- 关键词:肌源性干细胞神经元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丹参注射液核因子ΚB
- p44/p42激酶磷酸化在丹参注射液定向诱导成肌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过程中的作用
- 2009年
- 背景:睫状神经因子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可以使成肌细胞去分化而转变为多能性干细胞,而p44/p42激酶可以进一步激活睫状神经因子下游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去分化密切相关。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诱导成肌细胞分化成神经元的细胞模型中p42/p44激酶磷酸化的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分子水平实验,于2008-03/06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学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新生1周SD大鼠1只,由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丹参注射液为四川三精升和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80717,主要成分为丹参。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为Sigma产品。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成肌细胞,传至第5代接种于6孔板内,诱导组使用50μg/L睫状神经因子预诱导72h,再更换含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诱导10h;对照组使用不含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处理。取诱导后的成肌细胞,加入p44/p42激酶抑制剂PD98059进行干预处理。主要观察指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诱导后成肌细胞蛋白标记物MyoD,Myf5的表达,神经元蛋白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神经丝的表达,以及p44/p42激酶在成肌细胞蛋白标记物下调过程中的作用。结果:与未诱导的对照组比较,培养的成肌细胞经睫状神经因子预诱导、再加入丹参注射液诱导的过程中,成肌细胞蛋白标记物MyoD,Myf5的表达均明显下调;而诱导后期神经元特异蛋白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神经丝的表达增高。丹参诱导后成肌细胞p44/p42激酶发生磷酸化,同时MyoD和Myf5的表达量下调;在p44/p42激酶抑制剂PD98059存在情况下,p44/p42激酶磷酸化及MyoD,Myf5表达量下调均被抑制。结论:经睫状神经因子预诱导后逐渐去分化的成肌细胞,在丹参注射液的诱导下能够成功分化为表达神经元特异蛋白标记物的神经元样细胞,p44/p42激酶通过磷酸化参与了成肌细胞的再分化过程。
- 曾祥一王伟孙亮张力曾令达
- 关键词:成肌细胞丹参注射液
- 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术式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方法:根据每个病人影像学改变的特点分别采用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病人术后辅以中药治疗。经术后随访观察,对其疗效进行JOA评分总结分析。结果:采用不同的方法对36例不同类型的颈椎病进行手术治疗,经过平均2年6个月的随访,JOA评分优良率达到92%,效果显著。结论:手术方法的选择是取得颈椎病良好疗效的关键。对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退变、后纵韧带骨化等退变性椎管狭窄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应根据病人的影像学改变、是否为发育性椎管狭窄、是否存在椎体退行性节段不稳、椎管狭窄的范围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伴有发育性椎管狭窄的病例必须结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减压;而存在椎体退行性节段不稳的病例则必须进行前或后路的内固定。
- 曾祥一刘元禄王伟孙亮张力
- CT图像测量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CT图像测量的不同方法和指标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图像分析系统测量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和80例正常者L4/5、L5/S1两个椎间隙的椎管矢状径(APDC)、椎管面积(CAC)、椎管内切圆面积(ICA)、硬膜囊面积(CAD)和硬膜外间隙(LAC),对两组患者的测量结果及腰椎管狭窄症组测量结果与JOA评分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最能客观反映腰椎管狭窄程度的CT测量指标,作为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标准。结果腰椎管狭窄组L4/5及L5/S1两节段的APDC、CAC、ICA、CAD和LAC均显著小于正常组(P<0.01)。APDC、CAC、ICA、CAD和LAC对L4/5、L5/S1椎管狭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19%、88.41%、92.02%、78.98%、96.37%和73.75%、87.23%、91.49%、78.72%、95.74%;且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与患者JOA评分都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CT图像测量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有助于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于智莹李洪秀张力曾祥一
- 关键词:腰椎CT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