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庆力

作品数:10 被引量:68H指数:7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大豆
  • 4篇导入系
  • 3篇野生
  • 3篇野生大豆
  • 3篇生大豆
  • 3篇粒重
  • 3篇回交
  • 3篇QTL分析
  • 2篇代换系
  • 2篇性状
  • 2篇芽期
  • 2篇染色体
  • 2篇染色体片段代...
  • 2篇回交导入
  • 2篇回交导入系
  • 2篇百粒重
  • 2篇QTL
  • 2篇QTL定位
  • 1篇单株
  • 1篇单株粒重

机构

  • 10篇东北农业大学
  • 10篇黑龙江省农垦...
  • 6篇国家大豆工程...
  • 5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0篇刘春燕
  • 10篇陈庆山
  • 10篇蒋洪蔚
  • 10篇曾庆力
  • 9篇胡国华
  • 8篇范冬梅
  • 7篇马占洲
  • 3篇杨振
  • 3篇张闻博
  • 3篇韩冬伟
  • 3篇李灿东
  • 3篇邱鹏程
  • 3篇孙殿君
  • 2篇栾怀海
  • 2篇杜翔宇
  • 2篇辛大伟
  • 2篇裴宇峰
  • 1篇蒋黎茜
  • 1篇谷月
  • 1篇王丹华

传媒

  • 3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大豆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选择导入系分析大豆芽期和苗期耐旱性的遗传重叠被引量:13
2011年
以黑龙江主栽品种红丰11为母本,与美国品种Clark杂交,再以红丰11为轮回亲本,对回交后代的芽期和苗期的耐旱性进行筛选。结果获得芽期耐旱导入系44个,采用单项方差分析检测到10个控制芽期耐旱性的QTL;获得苗期耐旱导入系46个,检测到影响苗期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持水能力、胁迫期间株高变化量的21个QTL。大多数位点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只有分布于A1、K、I和H连锁群上的Satt449、Satt499、Satt440和Sat_180位点是在芽期、苗期干旱条件下共同检测到的,表明芽期和苗期的耐旱性存在部分的遗传重叠。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大豆耐旱性以及进行分子设计育种以累加芽期苗期重要耐旱QTL奠定了基础。
邱鹏程张闻博李灿东蒋洪蔚刘春燕范冬梅曾庆力胡国华陈庆山
关键词:大豆导入系耐旱性
多环境条件下大豆倒伏性相关形态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定位大豆倒伏性相关形态性状的QTL为培育抗倒伏性高的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美国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农业大学大豆品系东农594为父本及其F2:16—F2:18的重组自交系的147个株系为试验材料,164个SSR引物经亲本筛选后用于群体扩增,并构建遗传图谱。在三年两个地点对大豆的主茎节数、茎粗和茎秆重性状进行调查及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6个主茎节数QTL,分别位于A1、B1、C2、D1a、D2、F、G、H和N连锁群上;检测到10个茎粗QTL,分别位于A1、B1、C2、D1a、E和G连锁群上;检测到15个茎秆重QTL,分别位于A1、A2、C2、D1a、D1b和G连锁群上。在得到的这些QTL中,2种算法都能检测到5个主茎节数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8.6%—27.0%;1个茎粗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9.0%—11.0%;6个茎秆重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6.0%—39.0%。在2年以上能被检测到3个主茎节数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8.0%—60.2%;2个茎秆重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10.0%—23.0%;2年以上未重复检测到茎粗QTL。【结论】通过比较定位的主茎节数、茎粗和茎秆重QTL,发现这些性状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相关性。
范冬梅杨振马占洲曾庆力杜翔宇蒋洪蔚刘春燕韩冬伟栾怀海裴宇峰陈庆山胡国华
关键词:大豆倒伏性QTL分析
利用高世代回交群体对大豆小粒性状的基因型分析及QTL定位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野生型大豆ZYD00006(供体亲本)与主栽品种绥农14(轮回亲本)所构建的高世代回交导入系,经过严格的百粒重筛选鉴定,得到43个百粒重性状明显小于轮回亲本的导入系个体。利用这套选择群体结合随机对照群体和基因型分析,通过基于遗传搭车原理的卡方分析,检测到分布于7个连锁群上的9个与大豆小粒性状相关的QTL位点,对小粒性状表现为正效应,为大豆小粒性状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有用的分子标记。
曾庆力蒋洪蔚刘春燕范冬梅马占洲王宏光胡国华陈庆山
关键词:大豆导入系QTL定位
多种环境下大豆单株粒重QTL的定位与互作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定位大豆单株粒重QTL、分析QTL间的上位效应及QTL与环境互作效应,有利于大豆单株粒重遗传机制的深入研究。利用147个F2:14-F2:18RIL群体,在5年2点多环境下以CIM和MIM方法同时定位大豆单株粒重QTL。检测到17个控制单株粒重的QTL,分别位于Dla、B1、B2、C2、F、G和A1连锁群上,贡献率为6.0%~47.9%:用2种方法同时检测到3个QTL,即qSWPP-DIa-3、qSWPP-F-1和qSWPP-Dla-5,贡献率为6.3%~38.3%;2年以上同时检测到4个QTL,即qSWPP-DIa-1、qSWPP-Dla-2、qSWPP-B1-1和qSWPP-G-1,贡献率为8.1%~47.9%;利用QTLMapper分析QE互作效应和QTL间上位效应,7种环境下的数据联合分析得到1个QE互作QTL和4对上位效应QTL,贡献率和加性效应都较小。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应该同时考虑主效QTL及各微效QTL之间的互作。
范冬梅孙殿君马占洲刘春燕杨振曾庆力辛大伟蒋洪蔚邱鹏程陈庆山胡国华
关键词:大豆单株粒重QTL分析
大豆回交群体耐旱耐盐的选择牵连效应及响应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回交群体和多位点扫描分析方法研究了逆境胁迫下的选择牵连效应,找到相应的基因组区段,并分析了这些区段对不同选择条件的响应。结果如下:随机群体标记偏分离率为34.38%(P<0.000 1),经耐旱、耐盐选择后标记偏分离率分别扩大到51.56%和55.88%。说明经过耐旱、耐盐选择后回交导入系群体等位基因偏分离更为严重,群体基因型结构发生变化,表明选择牵连效应的存在。基于牵连效应的选择响应,根据供体等位基因导入频率在耐旱、耐盐选择群体与随机群体中的表现,经卡方分析在0.000 1水平下检测到3个耐旱相关位点(Satt338、Satt640和Sat_108),5个耐盐相关位点(Sat_271、Satt726、Satt640、Satt513和Sat_108)。
邱鹏程张闻博刘春燕蒋洪蔚李灿东范冬梅曾庆力蒋黎茜胡国华陈庆山
关键词:大豆回交群体
大豆芽期耐盐和耐低温位点的遗传重叠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利用大豆回交导入系为材料定位芽期耐盐性QTL和耐低温QTL位点,并对芽期耐盐和耐低温的QTL位点进行遗传重叠分析。这些重叠QTL的辅助选择可用于培育芽期耐盐且耐低温的大豆品种,提高大豆抗逆育种效率。【方法】将Harosoy导入到以红丰11为背景的回交导入系中,对BC2F4世代进行大豆芽期耐盐性和耐低温筛选,获得的超亲导入系用卡方检测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定位QTL。【结果】芽期耐盐性筛选获得48个耐盐选择导入系,采用单项方差分析和卡方检测共定位了22个控制芽期耐盐QTL。芽期耐低温筛选获得40个耐低温选择导入系,采用2种遗传分析方法共定位到15个控制芽期耐低温QTL。分布于A1、B2、C2、E、J和O连锁群上的7个位点(Sat_271、Satt556、Satt726、Satt640、Satt411、Satt529和Sat_108)是大豆芽期盐胁迫和低温条件下共同检测到的。【结论】从整体上,31.81%大豆芽期耐盐性和耐低温位点存在遗传重叠。
邱鹏程张闻博蒋洪蔚刘春燕李灿东范冬梅曾庆力韩冬伟胡国华陈庆山
关键词:大豆回交导入系耐盐性耐低温性
QTL Analysis of Lodging-related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Soybean under Two Eco-environments被引量:1
2012年
[Objective] This study is to map QTLs for lodging-related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soybean, aiming at providing basis for breeding lodging-resistant varieties. [Method] To map the QTLs for lodging-related morphological traits, an F216-F218 RIL population containing 147 lines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Charleston as female and Dongnong 594 as male parent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in this study. Totally 164 SSR primers screened out from amplification on two parents, were employed to amplify the F216-F218 RIL population for constructing a genetic linkage map. The QTLs for nodes on main stem, stem thickness and stem weight of the F216-F218 RIL soybean popul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two eco-environments for three years. [Result] Sixteen QTLs for nodes on main stem were detected in A1, B1, C2, Dla, D2, F, G, H and N linkage groups, respectively; Ten QTLs for stem thickness in A1, B1, C2, Dla, E and G linkage groups, respectively; Fifteen QTLs for stem weight in A1, A2, C2, Dla, Dlb and G linkage groups, respectively. Of these QTLs, five for nodes on main stem, one for stem thickness and six for stem weight could be detected by both CIM and MIM, accounting for 8.6%-27.0%, 9.0%- 11.0%, and 6.0%-39.0% of the general phenotypic variation, respectively. From ex- perimental data of two years, Three QTLs for nodes on main stem and two for stem weight could be detected, accounting for 8.0%-60.2% and 10.0%-23.0% of the general phenotypic variation, respectively; while no QTL for stem thickness was re- peatedly detected during more than two years. [Conclusion] Comparison of the QTLs mapped for nodes on main stem, stem thickness and stem weight indicates that these three morphological trait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lodging-resistance of soybean.
范冬梅杨振马占洲曾庆力杜翔宇蒋洪蔚刘春燕韩冬伟栾怀海裴宇峰陈庆山胡国华
关键词:SOYBEANLODGING
利用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百粒重QTL被引量:10
2014年
利用野生大豆ZYD00006(供体亲本)与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绥农14(轮回亲本)所构建的高世代(BC3)染色体片段代换系130个株行进行QTL定位。采用基于单标记的方差分析方法检测到25个百粒重相关的SSR位点,为避免由于标记位点共分离而产生的假阳性结果,对方差分析得到的相邻位点进行代换作图分析,最终获得分布于大豆10条连锁群上的19个百粒重相关位点。其中有7个位点与已有研究结果完全一致;2个位点与已有研究结果位置相距0.9和4.6 cM;其余10个位点首次发现,推测是本套材料的特有位点;其中位点QSW-D1a-2加性效应3.6,QSW-H-2加性效应-2.1,片段长度均小于10 cM,可作为继续研究的首选位点。
陈庆山蒋洪蔚孙殿君刘春燕辛大伟曾庆力马占洲胡国华
关键词: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百粒重QTL定位
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百粒重的选择牵连效应及响应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野生大豆导入系群体和多位点扫描分析方法研究了针对百粒重性状的选择牵连效应,找到与百粒重性状相关联的位点,并分析了这些位点在选择条件的响应。随机群体28.10%的位点出现偏分离(P〈0.05),经百粒重选择后等位基因偏分离比例减少,偏分离程度加大。标记异常偏分离率缩小到4.13%和23.14%,卡方值变幅缩小至0~166.67和0.01~81.30。对随机群体和选择群体的供体片段导入频率,在P〈0.05水平下进行卡方分析,定位到与百粒重相关的的12个位点。
王久镇王丹华马占洲谷月曾庆力刘春燕蒋洪蔚陈庆山
关键词: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野生大豆回交导入系蛋白质含量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以野生型大豆ZYD00006(供体亲本)与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绥农14(轮回亲本)所构建的回交导入系(1 204株)为研究材料,利用WinQTL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在9个连锁群定位了16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14个正效应,2个负效应);导入系群体经过严格的蛋白质含量筛选鉴定,得到10个蛋白质含量性状明显大于轮回亲本的导入系株行。利用这10个高蛋白含量株行(选择群体)结合随机对照群体,通过基于遗传搭车原理的卡方分析,检测到分布于10个连锁群上的17个与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标记位点,对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正效应。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到7个QTL。这些材料和位点将为高蛋白含量相关基因克隆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和标记信息。
马占洲孙殿君蒋洪蔚范冬梅王久镇曾庆力刘春燕李涛胡国华陈庆山
关键词:野生大豆导入系蛋白质含量复合区间作图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