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学军

作品数:40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机械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0篇航空宇航科学...
  • 9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3篇高超声速
  • 13篇超声速
  • 11篇飞行
  • 10篇飞行器
  • 8篇电磁
  • 7篇等离子体
  • 6篇弹道靶
  • 6篇电磁散射
  • 6篇散射
  • 5篇电子密度
  • 5篇尾迹
  • 5篇冲压发动机
  • 4篇气动
  • 4篇红外
  • 4篇风洞
  • 4篇风洞试验
  • 4篇高超声速飞行
  • 4篇高超声速飞行...
  • 4篇超声速飞行
  • 4篇超声速飞行器

机构

  • 40篇中国空气动力...
  • 9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北京航天长征...

作者

  • 40篇曾学军
  • 9篇马平
  • 8篇石安华
  • 7篇于哲峰
  • 4篇彭治雨
  • 4篇贺旭照
  • 4篇李明
  • 4篇秦思
  • 4篇李杰
  • 4篇柳森
  • 3篇祝智伟
  • 3篇梁世昌
  • 3篇部绍清
  • 3篇马晓宇
  • 3篇张军
  • 3篇王国林
  • 3篇刘太奎
  • 3篇杨波
  • 2篇杨辉
  • 2篇胡俊逸

传媒

  • 8篇实验流体力学
  • 3篇空气动力学学...
  • 2篇宇航学报
  • 2篇航空动力学报
  • 2篇全国高超声速...
  • 1篇核聚变与等离...
  • 1篇流体力学实验...
  • 1篇兵工学报
  • 1篇航空学报
  • 1篇微波学报
  • 1篇推进技术
  • 1篇第六届全国流...
  • 1篇第四届全国流...
  • 1篇第一届近代实...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超声速通气模型直接测力试验
2017年
基于动量定理的内阻测量误差大,常规高超声速通气模型测力试验精度无法满足应用需求。为此,提出了采用"尾支+六分量天平"直接测量作用在通气模型机体控制体上的待测气动特性的新型试验方法,并对相关理论基础、工作原理进行了讨论。借鉴大尺度通气模型内外流解耦设计经验完成了模型设计,在FD-20A风洞上开展了原理性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来验证新型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基于相似理论和力分解原则的通气模型直接测力试验方法可行,测量数据准确可信;试验数据信息丰富,能够准确评判间隙密封效果;由于减少了内阻测量环节,通气模型直接测力试验精度高;当来流马赫数为6时阻力系数误差小于2%,远低于常规通气模型测力试验,满足应用需求。
王泽江宋文萍曾学军杨波孙鹏唐小伟
关键词:高超声速风洞试验天平气动力内阻
改变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的方法及发动机燃烧室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变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的方法及发动机燃烧室,向发动机内喷入空气即空气射流,喷入空气的流量为发动机入口空气流量的20%~30%,射流空气温度为10~55℃,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模态将由超燃态向亚燃态...
田野杨顺华曾学军肖保国钟富宇李莉李季邓维鑫胡俊逸查东李世豪田晓强
文献传递
风洞试验模型瞬态温度场的红外热图测量技术研究
红外热图技术因具有非接触、大面积测量等突出优点,在风洞试验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红外温度测量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给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些简单实用方法,并借助这些方法获得了升力体模型表面瞬态温度分布结果.本文也是对...
李明曾学军彭治雨祝智伟刘太奎
关键词:红外热图温度测量风洞试验
文献传递
弹道靶开式微波谐振腔测量系统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介绍了开式微波谐振腔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试验结果,获得了φ10mm钢球模型在6.65kPa干燥空气中以速度5.44km.s-1飞行时的尾迹电子密度测量结果,并且与国外弹道靶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模型尾迹电子密度变化对测量系统响应时间的要求,能很好地反映尾迹电子密度变化细节,电子密度测量范围达到109~1011cm-3。
马平柳森唐璞曾学军石安华黄洁
关键词:弹道靶开式微波谐振腔BALLISTIC系统响应时间
等离子体鞘套对无线电信号衰减的预测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开展通信中断问题的研究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建立了等离子体鞘套对无线电信号影响的分析方法。在计算时,首先通过求解NS方程给出超高速飞行器周围的流场参数。然后,根据流场参数给出等离子体鞘套的电子密度...
于哲峰曾学军张志成董维中梁世昌马平石安华
关键词:通信中断
高超声速球模型尾迹电子密度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所弹道靶上利用电子密度测量系统进行了高超声速钢球模型、铜球模型尾迹电子密度测量。电子密度测量系统由8mm微波干涉仪系统、开式微波谐振腔测量系统和闭式微波谐振腔测量系统组成。钢球模型直径φ10mm,速度分别为5.8、5.5、5.6和5.5km/s,对应的飞行环境压力分别为2.79、5.32、5.85和10.91kPa。铜球模型直径φ10mm,速度分别为5.6、5.6、5.7和5.5km/s,对应的飞行环境压力分别为1.33、4.79、5.89和10.91kPa。结果表明:(1)在压力5.3~11kPa范围内、速度约5.5km/s试验条件下,压力越高,钢球模型的尾迹电子密度相应增大,电子密度的衰减速度较快;(2)在压力1.3~6kPa范围内、速度约5.6km/s试验条件下,压力越高,铜球模型的尾迹电子密度相应增大,电子密度的衰减速度较慢;(3)在压力约10.7kPa、速度5.5km/s试验条件下,铜球模型的尾迹电子密度衰减速度比钢球模型慢得多。
马平曾学军柳森石安华黄洁
关键词:弹道靶球模型电子密度
高超声速飞行器后体尾喷焰数值模拟研究
通过CARDC独立研制的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并行软件平台(简称AHL3d),在考虑多组分化学非平衡的情况下,对某吸气式超燃冲压发动机后体尾喷焰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求解过程中采用k-w TNT 湍流模型,无粘通量采用AUSM...
秦思贺旭照曾学军周凯
关键词:超燃冲压发动机数值模拟
燃烧型喷流等离子体发生器及其电子密度诊断实验研究(英文)
2009年
以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为模型,根据等离子体物理学和空气动力学,研制出燃烧型喷流等离子体发生器。利用朗缪尔探针阵列研究发生器喷流流场中电子密度轴向和截面的分布;在处理探针测量数据时,采用由带电粒子连续性方程和Poisson方程得到的朗缪尔探针连续流理论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发生器产生的喷流流场为非均匀等离子体流场,流场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喷流中心的电子密度最大超过4×1012cm-3。喷流等离子体发生器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飞行器隐身等离子体产生技术。
曾学军李杰王志坚马晓宇杨波
关键词:等离子体发生器电子密度等离子体诊断
非均匀等离子体包覆平板模型微波反射功率测量与分析
2006年
介绍了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原理性试验。在大气环境中利用已有的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等离子体发生器进行试验,控制发动机喷流流场中的电子密度分布,采用微波反射仪测量金属平板在有无以及不同电子密度喷流包覆情况下的微波反射功率。试验结果表明,峰值电子密度为1011 e/cm3的非均匀等离子体对9.5GHz的微波具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并且试验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通过试验,验证了等离子体隐身的特性,为下一步开展等离子体隐身研究打下基础。
马平曾学军马晓宇白智勇黄训铭
关键词:等离子体减缩隐身
一体化乘波进气道改进设计和流动特征分析
2018年
为提高一体化乘波进气道的性能,通过采用壁面马赫数反正切分布内收缩基准流场和改进密切轴对称过程中的控制型线实现了对一体化乘波进气道的改进设计。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该构型设计与非设计状态下的性能和流动特征。结果表明:设计状态下,该构型性能优良,具有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的特点,压缩面切除造成压缩面边界层内存在横向流动。不同攻角来流状态下,前缘弯曲激波的形状变化较小,有助于提高进气道非设计工况下的性能。侧滑来流状态下,内压缩段的流动不均匀,该构型的性能随侧滑角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内压缩段背风侧会出现低压区,诱导出流向涡,当截面内的气流流向低压区时,内压缩段内会形成双涡结构,当气流流出低压区时,第二个涡会被耗散掉,形成单涡结构。
曲俐鹏曾学军余安远杨大伟
关键词:流向涡进气道设计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