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隽

作品数:58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特色临床医学应用发展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0篇脊柱
  • 33篇脊柱侧
  • 20篇先天
  • 20篇先天性
  • 17篇脊柱侧凸
  • 17篇侧凸
  • 16篇畸形
  • 15篇脊柱侧弯
  • 15篇儿童
  • 15篇侧弯
  • 11篇外科
  • 10篇手术
  • 9篇椎体
  • 7篇先天性脊柱侧...
  • 7篇小儿
  • 7篇后路
  • 7篇半椎
  • 7篇半椎体
  • 6篇脊柱畸形
  • 6篇肺功

机构

  • 5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妇幼保健...

作者

  • 58篇曹隽
  • 39篇张学军
  • 32篇白云松
  • 32篇郭东
  • 27篇祁新禹
  • 16篇孙保胜
  • 15篇高荣轩
  • 12篇孙琳
  • 9篇李承鑫
  • 8篇冯磊
  • 7篇孙琳
  • 6篇潘少川
  • 6篇刘虎
  • 6篇李浩
  • 5篇于凤章
  • 5篇曾骐
  • 5篇彭芸
  • 4篇陈诚豪
  • 4篇孙记航
  • 3篇李成鑫

传媒

  • 20篇临床小儿外科...
  • 5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中华小儿外科...
  • 3篇中国医刊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武警医学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全国骨关节与...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固定术治疗儿童腰骶段半椎体畸形及近端代偿侧凸自发矫正的影响因素
2021年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固定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腰骶部半椎体畸形的效果,探讨术后近端代偿侧凸(PCC)自发矫正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25例腰骶部半椎体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3.3~13.0岁(6.74±2.81岁),L4~S1半椎体10例,L5~S1半椎体13例,L6~S1半椎体2例。均行腰骶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融合术,随访至少24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均行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测量并对比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畸形部位侧凸Cobb角、PCC、骶骨冠状面倾斜(SSA)、近端固定椎倾斜度(PVO)、畸形部位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躯干冠状面偏移(TS)、矢状面平衡(STS)及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矢状位骨盆倾斜角(SS)。分析末次随访PCC及PCC矫正率与年龄、畸形部位侧凸、畸形侧凸矫正率、术前PCC、末次随访PVO、末次随访SSA等因素的相关性。依据末次随访PVO将患者分为近端固定椎倾斜组(≥5°)与近端固定椎水平组(<5°),比较两组间各脊柱参数的差异。结果:融合固定2~4个椎体(2.58±0.77个椎体),手术时间120~300min(167.60±42.45min),术中出血量100~1000ml(362.00±215.50ml)。术后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下肢疼痛,术后两周恢复正常。术后随访24~70个月(37.72±14.90个月)。畸形部位侧凸Cobb角由术前的28.8°±5.8°降至术后的5.8°±3.5°(P<0.01),末次随访为7.8°±3.2°(矫正率72.9%,P<0.01)。PCC由术前的25.8°±10.9°自发性矫正为末次随访时的13.1°±8.0°(P<0.01),矫正率为49.2%。TS从术前的13.5±11.7mm降至末次随访5.5±4.5mm(P<0.01),STS从术前的16.1±9.6mm降至末次随访的7.0±5.0mm(P<0.01)。所有病例术前、末次随访骨盆矢状面均保持平衡,末次随访PI、PT、SS、胸椎后凸及腰椎前凸较术前均无明显改变。末次随访PCC与术前PCC和末次随访PVO存在
曹隽张学军白云松高荣轩郭东冯磊
关键词:半椎体切除术
应用生长棒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对椎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应用生长棒技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探讨生长棒撑开手术对撑开节段内外脊柱和椎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2008年6月~2013年12月采用生长棒技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221例,术后至少有两次脊柱CT检查且2次检查间至少有1次撑开的患儿31例,男17例,女14例,首次手术时年龄3.2~9.1岁;第一次CT检查时年龄为7.1±2.3岁;末次CT检查时年龄为10.0±2.1岁。1.0~5.9年内共进92次撑开手术,人均撑开次数为3次,年均撑开次数为1.1次。第一次CT检查平均为第2次撑开,末次CT检查平均为第5次撑开。测量并比较第一次和末次CT检查时患者生长棒撑开节段内外椎体高度、主弯Cobb角、矢状位胸后凸Cobb角、T1~T12和T1~S1高度、脊柱偏移距离。结果:第一次和末次CT检查时撑开节段内单个椎体高度为18.2±4.7mm和21.8±5.5mm,撑开节段外单个椎体高度为19.2±3.2mm和22.7±3.4mm,前后两次撑开节段内外椎体高度有统计学差异(P=0.035)。撑开节段内、外单个椎体高度增加为1.4±0.9mm/yr、1.2±0.9mm/y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撑开节段内椎体比撑开节段外椎体生长快。两次测量时冠状位主弯Cobb角分别为56.8°±15.3°和52.9°±15.4°,矢状位胸后凸Cobb角为36.6°±18.9°和43.7°±18.2°,T1~12高度为16.7±3.3cm和19.1±3.3cm,T1~S1高度为27.9±4.7cm和32.5±4.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平移为18.6±15.2mm和20.0±21.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生长棒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时撑开节段内的正常椎体生长速率快于撑开节段外的椎体生长速率,撑开期间胸椎和脊柱高度均相应增加。
郭东曹隽张学军潘少川祁新禹白云松刘虎孙琳李成鑫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
变异的Poland’s综合征合并脊柱畸形1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女,4岁半,2012年3月初诊,主要临床表现是出生后右胸廓凹陷,同时伴有右侧乳头偏高,右上腹副乳,生后逐渐发现后脊背不对称,伴有明显的侧弯畸形。母亲G1P1,孕期无特殊,无家族遗传疾病史。体检发现该患儿右肩抬高,右胸大肌发育不良,胸小肌缺如,前锯肌部分缺如,肢体无异常,
王达辉曹隽孙保胜孙琳
关键词:脊柱畸形综合征家族遗传发育不良右上腹
撑开移动复位法治疗儿童腰椎滑脱
目的:儿童腰椎滑脱比较少见,但对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学习生活有严重的影响,传统的复位方法,复位效果不是很理想,采用撑开移动复位方法治疗儿童腰椎滑脱8例,介绍复位方法,总结随访结果。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采用撑...
孙琳孙保胜曹隽
儿童早发性脊柱侧弯的系统治疗被引量:3
2021年
早发性脊柱侧弯是儿童脊柱外科乃至儿童骨科治疗的难点,需要在术前进行详细检查,若存在其他畸形则需要联合相应学科进行评估。早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分为融合手术与非融合手术,需要根据病情和儿童发育特点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不断调整,以达到系统化治疗的目的。其治疗目标不应是仅仅矫正脊柱畸形,维持正常脊柱和胸廓发育、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整体健康也必须纳入考虑的范畴。
曹隽张学军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儿童
延续性护理对青少年脊柱侧凸术后患儿出院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导致心脏、呼吸功能的异常,减小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的容积量,严重影响患...
王珊马殿群张凤云曹隽
关键词: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延续性护理
3D打印模型辅助PBL及CBL教学法在小儿骨科教学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 探索采用3D打印模型辅助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及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小儿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轮转小儿骨科的54名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4名)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小儿骨科常见病教学;研究组(30名)采用3D打印模型辅助PBL及CBL教学法进行教学,轮转结束后采用理论考核、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在DOPS评价中的解剖结构了解及操作步骤熟练程度、对患者进行病情告知、与上级医师沟通以及总分均较对照组表现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打印辅助的小儿骨科教学,可改善知识掌握水平,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并提升教学效果。
曹隽张学军白云松高荣轩
关键词:3D打印小儿骨科临床教学
先天性脊柱畸形合并椎管内神经系统畸形发病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了解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中椎管内畸形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3年3月至2009年10月经本院治疗的610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术前行病史采集,脊柱CT、MR、腹部B超,心脏彩超等检查,了解脊柱、椎管内畸形及其他系统畸形情况.结果 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中椎管内神经系统畸形的发生率为33.0%(201/610),在发病与性别、胎次、父母亲年龄、出生地、脊柱畸形分类、侧弯部位、侧凸方向以及是否合并泌尿系畸形,心血管畸形,肋骨及胸壁畸形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脊柱侧弯Winter分型为混合型者,在椎管内神经系统畸形组较无畸形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椎管内神经系统畸形的发生率较高,需引起临床重视,建议行CT结合MRI检查,以早期发现,避免漏诊,并予适当处理.
郭东曹隽张学军孙琳李成鑫孙保胜祁新禹于凤章潘少川
关键词:椎管神经系统
漏斗胸患儿结合呼吸的MR胸廓容积测算法
2015年
漏斗胸(PE)是小儿胸壁畸形常见最主要的原因,占全部胸壁畸形的90%左右。近年来,胸廓机能不全综合征(thoracicinsufficiencysyndrome,TIS)旧0逐渐被大家所重视,因此,胸廓畸形的手术指征及评价标准从单纯改善胸廓外形及Hailer指数(HI),逐渐过渡到对肺脏功能的改善及发育影响上,传统的肺功能检查(PFT)已经不能满足这部分需要。
孙记航曾骐许巍张玥陈诚豪曹隽彭芸
关键词:胸廓畸形漏斗胸测算法容积MR患儿胸壁畸形
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疗法结合支具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疗法结合支具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诊并行非手术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疗法结合支具治疗,随访时间(26.8±7.1)个月;对照组单纯进行支具治疗,随访时间(28.3±8.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躯干偏移距离(TS)、顶椎偏离距离(AVT)、顶椎旋转度(AVR)及其矫正率,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Cobb角分别为31.1°±4.3°和32.2°±4.7°,差异无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1.0°±6.1°和25.9°±6.0°,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的Cobb角矫正率为3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TS、AV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TS、AV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TS、AV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观察组AV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AV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TS、AVT、AVR的矫正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7%,与对照组(6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结合支具与单纯支具治疗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均有较好的矫正效果,且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结合支具对Cobb角的矫正效果更佳。
钟煜张学军曹隽白云松高荣轩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支具COBB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