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蓉
- 作品数:9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几种不同方法在人工流产术镇痛中应用的探讨被引量:20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可供选择的无痛人流方法。方法 :ASAⅠ级 2 5 0例中止妊娠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氯胺酮组、宫术安栓组、宫颈旁阻滞组、对照组。观察总结了手术中镇痛效果、术后恢复等情况以及静脉麻醉组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等。结果 :静脉麻醉组镇痛完全 (P <0 0 1) ,无人流综合症发生。局部用药组均不能完全消除疼痛及人流综合症的发生。异丙酚组对呼吸循环有一过性一定抑制作用 (P <0 0 5 ) ,氯胺酮组苏醒时间长 (P <0 0 1) ,苏醒时大多有不良反应发生 (P <0 0 1)。结论 :异丙酚作用迅速 ,效果完全 ,苏醒快 ,无不良反应。在麻醉医师操作监护下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可行良好的无痛人流方法。
- 孙茜芬曹蓉黄德芳
- 关键词:人工流产镇痛异丙酚氯胺酮
- 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T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 研究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T细胞、T辅助细胞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开胸手术病人 30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全麻组 ) :地西泮、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诱导 ,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安氟醚维持 ;观察组 (复合组 ) :全麻方法同上 ;术前术中硬膜外持续输利多卡因、芬太尼混合液。两组于麻醉前 (T1)、切皮后 2小时 (T2 )和术后 2 4小时 (T3 )、48小时 (T4 )测外周血CD3 、CD4 、CD8、CD2 3 + B细胞及单核细胞HLA DR表达和IL 10变化。同时测定外周血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结果 对照组切皮后 2小时CD3 细胞下降 ,术后 2 4小时CD4 细胞和CD4 /CD8比值降低 ,试验组切皮后 2小时CD4 /CD8升高。两组术后 2 4小时CD2 3 + B细胞和IL 10均显著升高 ,单核细胞HLA DR表达下降。复合组在术中、术后NE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硬膜外阻滞加全麻能够较好地抑制手术应激反应 ,抑制术后CD3 、CD4
- 曹蓉王泉云梁河涛
- 关键词:免疫反应开胸手术T细胞亚群
- 小儿气道异物取出的麻醉管理(附218例报告)
- 1999年
- 王健王晓曹蓉
- 关键词:气道异物异物取出术麻醉儿童
- 非停跳冠脉搭桥术的麻醉处理
- 2007年
- 目的探讨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21例择期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麻醉维持用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和异氟醚,监测10例多支搭桥手术打开心包时(基础值)、前降支(LAD)搭桥、回旋支(LCX)搭桥、右冠状动脉(RCA)搭桥、血管吻合完成时循环指标。结果21例手术都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与基础值比较,LAD、LCX、RCA搭桥均出现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增加,其中LCX、RCA搭桥时平均动脉压(M AP)下降。结论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维持循环的稳定和心肌氧供需的平衡,手术在心脏上操作时尤为重要。
- 王维强孙茜芬曹蓉马性觉
-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心肺转流麻醉
- 0.125%及0.2%罗比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比较 0 12 5 %及 0 2 %罗比卡因与 0 12 5 %布比卡因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分娩镇痛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ASAⅠ~Ⅱ级足月初产妇 ,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 0 12 5 %罗比卡因 (n =30 ) ;B组采用0 2 %罗比卡因 (n =30 ) ;C组采用 0 12 5 %布比卡因 (n =30 )。三组均加入芬太尼 2 μg/ml。首剂负荷量给予 10ml。采用电子镇痛泵调节持续量为 5ml/h ,单次按压量每次 2ml,锁定时间 15分钟。于宫口开至 8~ 9cm时再给药 10ml,宫口开全后停用麻醉药。结果 :三组均能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 ,产程时间无延长 ,阴道助产率无增加 ,剖宫产率显著下降 ,对胎儿、新生儿无不良影响。两组罗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组比较 ,缩短产程时间明显 ,催产素使用率及阴道器械助产率无增加 ,对产妇下肢活动影响小。结论 :与 0 12 5 %布比卡因相比 0 12 5 %或 0 2 %罗比卡因 (均与 2 μg/ml芬太尼合用 )在PCEA分娩镇痛中 ,感觉和运动阻滞明显分离 ,对分娩的影响更小 ,更适用于分娩镇痛。
- 孙茜芬周齐鸣曹蓉
- 关键词:罗比卡因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分娩
- 超前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被引量:2
- 1999年
- 近年来通过在基础和动物试验对疼痛机理研究中的发现提出了超前镇痛的理论。动物实验中效果明显,但临床研究结果有较大分歧,原因是过去的研究多着重于术前单次给药而持续给药的研究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持续硬膜外超前镇痛能否达到减轻术后疼痛。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选择拟行开胸切除食管癌、肺癌患者30例。
- 曹蓉李国艳
- 关键词:超前镇痛术后疼痛开胸手术利多卡因疼痛机理
- 超前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硬膜外超前镇痛对围术期血液中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含量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术后镇痛组 :安定 +芬太尼 +异丙酚 +万可松 +安氟醚复合全麻 ,术后硬膜外输 1 %利多卡因、4μg/ml芬太尼混合液 4ml/h镇痛。超前镇痛组 :术前术中硬膜外持续输入 1 .5 %利多卡因、芬太尼混合液 ,全麻方法及术后镇痛同上。于入室后麻醉前 (T1)、切皮后 2小时 (T2 )、术后第一天晨 (T3)、术后第二天晨 (T4)测血中E和NE值。于手术结束后 4小时 (t1 )、8小时 (t2 )、2 4小时 (t3)、48小时 (t4)、72小时 (t5 )分别观察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两组E值无明显变化 ,NE值术后均显著升高 ;但超前镇痛组在术中、术后显著低于术后镇痛组 (P <0 .0 5~ 0 .0 1 )。术后疼痛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超前镇痛能够抑制围术期NE值升高 ,但未见明显增强术后镇痛的效果。
- 王泉云曹蓉王建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超前镇痛开胸术
- 小儿气道异物218例取出的麻醉管理被引量:1
- 2001年
- 王健王晓曹蓉
- 关键词: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管理儿童
- 改良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大失血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观察改良的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方法(iANIH)的血液稀释效果、节血作用及安全性,并与急性高容血液稀释比较。方法30例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行肝脏、脊柱等估计失血量>1000ml手术病人,随机分为iANIH组(Ⅰ组),AHH组(Ⅱ组)。均采用全麻,诱导开始后快速补充15ml/kg贺斯加10ml/kg乳酸林格液。Ⅰ组患者诱导前按(所需扩容率-20%)×体重×70ml采血,采血时暂不扩容。采血后以等量贺斯补充血容量。手术结束前或Hct<23%时回输。两组在扩容时均以吸入异氟醚和硝酸甘油扩血管,并在手术开始后行控制性降压。监测病人MAP、HR、CVP及麻醉前、血液稀释后、术毕各时点Hct变化。结果两组血液稀释后CVP都明显增加,但均在安全范围;AHH组达轻度血液稀释,Hct31.9%;iANIH达到中度血液稀释,Hct27.4%。术后4hiANIH组Hct33.5%明显高于AHH组31.3%。结论iANIH联合控制性降压操作简便,能在容量负荷比较安全的范围内达到理想的稀释效果。较AHH稀释效率高,节血效果好。
- 曹蓉姜华
- 关键词: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控制性低血压C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