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珍珍

作品数:1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脑震荡
  • 5篇三重脑震荡
  • 4篇细胞
  • 3篇八臂迷宫
  • 2篇鼠脑
  • 2篇染色
  • 2篇小胶质细胞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细胞
  • 2篇教学
  • 2篇工作记忆
  • 2篇大鼠脑
  • 1篇单纯性
  • 1篇导向环
  • 1篇底网
  • 1篇咬骨钳
  • 1篇抑郁
  • 1篇抑郁样
  • 1篇抑郁样行为
  • 1篇游泳实验

机构

  • 10篇昆明医科大学
  • 4篇昆明医学院
  • 1篇杭州市公安局

作者

  • 14篇曹珍珍
  • 9篇于建云
  • 8篇张桓
  • 6篇郭泽云
  • 5篇朱乔
  • 3篇白永
  • 2篇詹东
  • 2篇杨力
  • 2篇王剑
  • 2篇于洋
  • 2篇杨瑞
  • 2篇李娟娟
  • 2篇张祥
  • 1篇曲延玉
  • 1篇李坪
  • 1篇边立功
  • 1篇李瑶
  • 1篇江东
  • 1篇王瑞春
  • 1篇李树华

传媒

  • 4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叙事医学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将叙事医学融入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2022年
为探索将叙事医学融入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方法,提升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本研究团队要求参与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昆明医科大学2020级临床专业本科生撰写操作后心得体会,鼓励参与遗体捐赠志愿工作的医学生志愿者撰写随笔,共收到心得体会1293篇、随笔23篇。提取并分析心得体会和随笔中出现的高频词汇:“感谢”“标本”“实践”“无语良师”“生命”“家属”“奉献”,可知此举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共情及负面情绪调节能力。因此,在基础医学教学阶段,将叙事医学引入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十分有必要,并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领域拥有广阔前景。
曹珍珍张祥于洋詹东白永孙威于建云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一次性与三重性脑震荡鼠八臂迷宫逆行性遗忘变化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运用八臂迷宫实验比较研究一次性与三重性脑震荡大鼠的逆行性遗忘变化情况,以探讨不同损伤次数脑震荡大鼠的认知变化情况。方法用金属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大鼠一次性脑震荡和三重性脑震荡模型,检测脑震荡后大鼠在八臂迷宫中的食物摄取量、进入有食物臂次数、进入有食物臂臂数和重复进入无食物臂的次数变化情况,以反映大鼠损伤前后参考记忆与工作记忆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一次性脑震荡和三重性脑震荡组在伤后食物摄取量、进入有食物臂次数、进入有食物臂臂数和重复进入无食物臂的次数均呈下降趋势,且三重性脑震荡组比一次性脑震荡组下降幅度更大,恢复时间更长。结论脑震荡后,大鼠出现逆行性遗忘,且随着脑震荡次数增加,遗忘恢复时间延长。
朱乔于建云曹珍珍郭泽云杨力张桓王瑞春
关键词:八臂迷宫逆行性遗忘
一种基于基础教学的解剖实验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基础教学的解剖实验台,包括安装箱,安装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第一安装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
孙寰蒋俊良罗宁张祥曹珍珍于洋詹东孙威白永
一重和三重脑震荡鼠八臂迷宫参考记忆与工作记忆动态变化和中枢变性细胞定量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一重和三重脑震荡后24天内学习记忆能力的动态改变。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应用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机械打击装置,复制不同损伤程度的脑震荡大鼠,随机分为PCC和MCC伤后组(n=8),应用八臂迷宫试验观测...
曹珍珍
关键词:三重脑震荡八臂迷宫HE尼氏染色
文献传递
一重与三重脑震荡大鼠强迫游泳抑郁样行为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一重与三重脑震荡(cerebral concussion,CC)后不同时期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抑郁样行为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成年SD大鼠24只,用自制单摆闭合式脑损伤机械打击装置撞击大鼠额顶部,建立一重和三重CC大鼠模型,符合损伤判断标准的损伤大鼠被随机分为一次性脑震荡PCC组、及打击间隔分别为24 h与48 h的三重脑震荡3MCC 24 h组和3MCC 48 h组,另设一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大鼠.应用FST行为学实验在伤后第3天、7天、15天、30天四个时间点进行大鼠损伤后抑郁样行为结构变化检测.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各损伤组大鼠的爬壁行为频数显著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损伤组下降最大的时间点是:PCC组在伤后30 d为(6.00±3.30)次,3MCC48 h组在伤后7d为(5.75±3.01)次,3MCC 24 h组在伤后7d为(3.25±1.28)次,且爬壁行为的频数按PCC组>3MCC 48 h组>3MCC 24 h组依次递减;(2)与对照组相比,3MCC 24 h和3MCC 48 h组大鼠的静止不动行为频数均明显上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损伤组上升最大的时间点是:3MCC 48 h组在伤后7d为(19.00±2.83)次,3MCC 24 h组在伤后7d为(22.00±4.04)次,PCC组仅在伤后第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16.75±3.62)次,静止不动行为上升程度依次为PCC组<3MCC 48 h组<3MCC 24 h组.(3)游泳行为在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重与三重脑震荡大鼠损伤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样行为,且三重CC重于一重CC、打击间隔短的重于打击间隔长的三重CC.
江定港赵兆曹珍珍于建云徐林成王剑杨瑞张桓郭泽云
关键词:三重脑震荡抑郁样行为强迫游泳实验
微米细胞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米细胞过滤网,包括:顶环、骨架、环网以及底网,顶环一端与骨架固定,骨架上安装有环网,环网为环状结构,环网一端与顶环接通,环网另一端由底网封闭,底网和环网上均开设有若干过滤孔,底网用于导向环网内细胞向...
边立功龚霞蓉李瑶郝佳佳曹珍珍李昕宇邱馨毅蒋宏书马凌宇
文献传递
一重和三重脑震荡大鼠损伤后早期小胶质细胞变化的研究
2014年
目的 建立单纯性脑震荡(pure cerebral concussion,PCC)和三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3MCC)大鼠模型,观察上述2种大鼠损伤后早期中隔冠状断面小胶质细胞的反应变化,探讨小胶质细胞(MG)在不同脑损伤后的病理变化规律.方法 (1)动物分组: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体重(260±20)g,随机分为正常组、PCC和3MCC模型组,各模型组再随机分为1d组、4d组二个观测点,各组含动物6只.(2)采用金属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PCC、3MCC大鼠模型,其中PCC大鼠12只,3MCC大鼠12只.(3)采用抗CD11b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鼠脑中隔冠状断面的额顶叶皮质区(FrPa)、胼胝体(CC)、尾壳核(CPu)、侧脑室旁中央间隔区(MS-LV)等脑区的CD11b阳性细胞数进行观测分析.结果 (1)正常状态下,CD11b阳性细胞很少; (2) PCC、3MCC模型组中隔断面上述各脑区的CD11b阳性细胞数在伤后明显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3MCC组CD11b阳性细胞数的增加高于PCC组(P<0.05).结论 (1) PCC和3MCC伤后1~4 d中隔断面MG出现明显激活,提示MG参与了PCC和3MCC的伤后病理生理改变过程; (2)随损伤次数增加,CD11b阳性细胞数呈明显损伤累积性增加.
王剑董阳张桓徐林成于建云李树华曹珍珍
关键词:三重脑震荡小胶质细胞
一重和三重脑震荡大鼠脑小胶质细胞定量变化研究
2011年
目的建立一重脑震荡(PCC)和三重脑震荡(MCC)大鼠模型,通过计数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IG)数目变化,观察PCC和MCC鼠脑的MIG病理学变化规律,以探讨MCC大鼠脑损伤的累加效应.方法用自制金属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PCC和MCC大鼠模型96只,随机分为PCC鼠l d、2d、4 d、8 d、16 d、24 d组和MCC鼠l d、2 d、4 d、8 d、16 d、24 d组(n=6)共十二个实验组,另设一正常对照组(n=6).运用HE组织化学染色,对中隔断面的前额叶皮质(PFC)、梨状皮质(Pir)、尾壳核(CPu)、伏隔核(AcbC)、终纹床核(BST);背侧海马断面的无颗粒细胞皮质(RSA)、海马CA1-4区、上、下齿状回、丘脑背外侧核(LD);脑干白质以及被盖区等15个脑区进行MIG计数.结果大鼠PCC和MCC后绝大多数脑区(除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的MIG数目均呈明显上升改变,且MCC后AcbC、Pir、CPu、BST、RST、CA3、LD和上齿状回部位的MIG数目上升变化比PCC鼠更加显著(P<0.05).结论大鼠PCC和MCC后绝大多数脑区的小胶质细胞数目均呈上升性改变,而且MCC后小胶质细胞的升高变化比PCC更加显著,为MCC具有累积性损伤效应提供了病理学依据.
曹珍珍李娟娟于建云张桓朱乔郭泽云
关键词:三重脑震荡小胶质细胞组织化学
不同打击间隔的三重性脑震荡大鼠空间认知行为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建立不同打击间隔的三重性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3MCC)大鼠模型,观察3MCC24 h、48 h和72 h损伤大鼠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学习记忆行为变化,评估与比较其空间认知功能改变,为临床脑震荡(cerebralconcussion,CC)患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实验分组:选取成年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260~280 g.造模后随机分为3MCC 24 h、3MCC 48 h和3MCC 72 h损伤组(每组10只),另设对照组(10只);(2)应用金属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分别以打击间隔为24h、48 h和72 h,连续打击3次,形成3MCC 24 h组、3MCC 48 h组和3MCC 72 h组损伤实验大鼠.(3)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实验组大鼠空间认知功能.结果(1)在水下平台实验中,对照组大鼠表现为快速下降后趋于平稳;而各损伤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呈不同程度的徐缓下降,逐渐趋于平稳.与对照组比:3MCC 24 h、48 h和72 h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的伤后恢复均明显延迟,3MCC 24 h组和48 h组在伤后第1~14天、3MCC 72 h组除第7天、第10天外的其余12 d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MCC 24 h组相比:24 h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其它2个3MCC组明显延迟,3MCC 48 h组和3MCC 72 h组在伤后第1~11天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水上平台实验中,与对照组比,3个3MCC组大鼠找到水上平台的时间均明显延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在无平台实验中,各损伤组大鼠在第Ⅰ象限(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的时间减少,且由轻到重依次为72 h组、48 h组、24 h组;与正常组相比,各损伤组在第Ⅰ象限(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减少,其中3MCC 24 h组、48 h组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不同打击间隔的多重性脑震荡大鼠的空间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至伤后第14天仍未恢复正常;(2)在三重性脑震荡中,打击间隔越长,其空间认知功
徐林成曹珍珍蔡永峰江定港于建云杨瑞张桓
关键词:MORRIS水迷宫
单重和多重脑震荡鼠八臂迷宫参考记忆与工作记忆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单重和多重脑震荡后24d内学习记忆能力的动态改变。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应用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机械打击装置,复制不同损伤程度的脑震荡大鼠,即单重脑震荡(PCC)和多重脑震荡(MCC)大鼠(n=8),应用八臂迷宫试验观测评价大鼠伤后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正常组比,(1)伤后摄取食物量下降,PCC组1~11d[(0.00±0.00)个~(2.62±1.76)个]、MCC组1~24d[(0.00±0.00)个~(0.75±1.48)个]均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2)伤后精神运动抑制即入臂总次数下降,PCC组1~7d、13d[7d(4.87±1.24)次;13d(10.00±2.39)次]、MCC组1~8d、22d[8d(4.25±5.03)次,22d(9.37±4.20)次]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3)伤后参考记忆即人有食物臂次数先降后恢复,PCC组1~7d[(0.50±0.75)次,(3.00±1.06)次]等、MCC组1~19df(1.88±2.10)次,(2.50±2.44)次]有统计学意义(t≥3.50,P〈0.05);(4)工作记忆即重复人无食物臂的次数出现延迟性损伤,PCC组1~6d、10~23d[(0.00±0.00)次,(4.25±3.05)次]、MCC组1~4d、6d、9~13d、15~16d、19~22d[(0.25±0.46)次,(3.12±2.87)次]有统计学意义(t≥3.52,P〈0.05)。结论单重和多重脑震荡鼠在八臂迷宫实验中,摄食功能、精神运动、参考记忆与工作记忆在伤后不同时间表现出严重受损,且前三者的损伤程度与脑震荡损伤次数呈正相关。
曹珍珍于建云朱乔郭泽云杨力张桓曲延玉
关键词:工作记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