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超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炭纤维
  • 2篇罗丹明
  • 2篇罗丹明B
  • 2篇活性炭
  • 2篇活性炭纤维
  • 2篇废水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污染
  • 1篇氮磷污染物
  • 1篇等离子体
  • 1篇低浓度
  • 1篇低温等离子体
  • 1篇电絮凝
  • 1篇电絮凝法
  • 1篇絮凝
  • 1篇絮凝法
  • 1篇印染
  • 1篇印染废水
  • 1篇印染废水处理
  • 1篇水处理

机构

  • 5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安徽省环境科...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5篇施超
  • 3篇冯景伟
  • 2篇彭书传
  • 2篇张浏
  • 2篇胡真虎
  • 1篇盛国平
  • 1篇朱丹
  • 1篇颜存奎
  • 1篇丁芳芳
  • 1篇朱艳
  • 1篇郑元武
  • 1篇陈培
  • 1篇郎林
  • 1篇尹大强

传媒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巢湖流域农田氮磷污染物径流流失及淋溶特性被引量:2
2013年
分别对巢湖流域水田和旱田降雨径流和雨水淋溶污染情况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水田径流中氨氮、硝态氮、溶解磷和COD浓度明显高于旱田径流中相应污染物浓度值,水田径流中总磷浓度在部分测定时间相差不大,其余测点值均高于旱田径流中总磷浓度值。水田淋溶液中氨氮和硝态氮浓度同旱田淋溶液中相差不大,多数情况下水田淋溶液中溶解磷和总磷浓度同旱田淋溶液中相差不大;淋溶液中氨氮、硝态氮、溶解磷、总磷浓度均显著高于径流中;水田淋溶液中COD值略低于水田径流中COD值;旱田淋溶液中COD浓度均值与旱田径流中COD浓度均值相差不大。
张浏施超丁芳芳颜存奎冯景伟尹大强
关键词:农田径流氮磷淋溶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活性炭纤维对水中罗丹明B的去除研究
近年来,印染行业快速发展,其产生的难生物降解、有毒有害的印染工业废水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印染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无机盐等多种物质,染料废水是其中的重要组分,由于染料品种多...
施超
关键词:印染废水处理罗丹明B低温等离子体活性炭纤维
文献传递
电絮凝法同步去除氨氮和磷的模拟试验被引量:11
2013年
采用电絮凝法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磷,电极板采用铝板或不锈钢板,研究了电絮凝除磷热力学与动力学过程,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氨氮和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铝电极而言,不锈钢电极更适宜于电絮凝去除氨氮和磷;Redlich-Peterson方程能较好地描述电絮凝产生的絮凝体对磷的吸附行为,得到的Gibbs自由能变都在-20~0 kJ/mol范围内,并且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由于假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时其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8,故假二级动力学方程更适宜描述电絮凝产生的絮凝体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氨氮和磷的去除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强碱性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相对降低,酸性条件下水中磷的去除率较高,随着溶液pH的增高,磷的去除率呈逐渐降低趋势.去除氨氮和磷的能耗分别为0.15~0.50和0.02~0.04 kW.h/g.
郎林张浏朱艳陈培朱丹施超冯景伟
关键词:电絮凝法去除氨氮除磷
混凝气浮-SBR-CRI组合工艺处理低浓度农药废水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混凝气浮-SBR-CRI组合工艺处理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内的农药废水,结果表明:混凝气浮作为预处理措施,能够有效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在生化池中添加大粪,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补充了碳源,使CODCr、BOD5、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在80%、90%、70%、90%以上;CRI作为深度处理工艺,进一步降低废水毒性,确保系统出水达标排放。中试研究证明该组合工艺处理低浓度农药废水经济可行。
郑元武彭书传胡真虎盛国平施超
关键词:混凝气浮SBRCRI农药废水
活性炭纤维对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被引量:20
2013年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对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结果表明,pH=2时,罗丹明B的吸附量最大,并随着pH的增高吸附量随之降低;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不大;Langmuir等温线更适合于描述罗丹明B的吸附行为;活性炭纤维对罗丹明B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热力学数据表明,较高温度下,活性炭纤维对罗丹明B的吸附是自发行为,且为吸热反应;吸附动力学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可以很好地用内扩散模型来说明.
施超冯景伟彭书传胡真虎
关键词:活性炭纤维罗丹明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