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琰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旅游
  • 4篇长江
  • 4篇长江三角
  • 4篇长江三角洲
  • 3篇旅游经济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森林公园
  • 1篇旅游发展
  • 1篇旅游目的
  • 1篇旅游目的地
  • 1篇旅游资源
  • 1篇目的地
  • 1篇边缘区
  • 1篇DEA
  • 1篇GIS

机构

  • 6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6篇方琰
  • 4篇卞显红
  • 1篇殷杰

传媒

  • 3篇旅游论坛
  • 1篇旅游科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区域之一,虽然旅游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由于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实力、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等因素,长江三角洲...
方琰
关键词:旅游经济影响因素长江三角洲
文献传递
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地区差异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区域,采用丰度公式、德尔菲法、加权求和法、聚类分析法等对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综合禀赋进行全面探究,运用相关系数法定量探析2003-2011年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地区差异对旅游经济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三角洲各地区旅游资源数量、质量及综合禀赋对旅游收入均有影响,其中旅游资源禀赋对旅游收入的影响最大,旅游资源数量的影响最小;(2)长江三角洲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形成的主导因子是旅游资源禀赋差异,同时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禀赋的相关性高于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3)长江三角洲各地区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经济发展速度存在一定的同步-错位关系,同时旅游资源禀赋与入境旅游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步-错位关系更为明显。
方琰卞显红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经济长江三角洲
基于DEA的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效率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基于DEA方法,对2003—2012年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等进行实证研究,从整体到局部的空间特征上全面评价我国森林公园的旅游发展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率较高,但未加强先进技术的投入,导致TFP变化略微下降。(2)中国各省的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技术效率差异较为显著,最高的省份(上海)是最低省份(安徽)的2.52倍。同时我国大部分省份的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效率相对较好,但增长较慢。(3)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效率水平和TFP变化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整体呈现趋同发展态势。
方琰卞显红
关键词:森林公园DEA
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以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为研究单元,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Gini系数、nich指数等指标定量分析1997-2012年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市域差异的收敛和分散及入境、国内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异特征,从整体到局部的空间特征上揭示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区域差异的演变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差异有缩小趋势,同时国内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性是造成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2)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呈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体系特征,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梯度差异较大;(3)长江三角洲的入境旅游经济差异明显大于国内旅游经济差异。
方琰卞显红
关键词:旅游经济长江三角洲
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发展空间差异及其形成机制——以杭州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把杭州西湖区、上城区等六大中心城区作为城市旅游核心区,把萧山区、余杭区等7区(县、市)作为城市旅游边缘区,以旅游总收入、旅游总接待人次作为测度旅游发展空间差异的指标,用标准差和离差系数分别衡量了杭州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总收入与旅游总接待人次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并对差异形成的机制进行了分析。采用旅游相对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评价指数对杭州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相对发展水平及旅游产业地位空间差异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散点图分析了杭州旅游边缘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空间分异规律。
卞显红方琰
基于慢城视角的长江三角洲慢旅游目的地开发适宜性评价被引量:13
2014年
慢旅游作为长江三角洲旅游一体化的新驱动力,对长江三角洲旅游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RS数据和GIS技术,基于慢城视角,以人类活动强度、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为慢旅游目的地开发的主要参考标准,选取夜间灯光、土地利用现状、地形高程、大气气溶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5个评价因子,对不同因子赋予不同权重后进行空间运算,开展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慢旅游开发适宜区主要位于自然和人文条件均很优越的苏南河网密集区、浙北(宁波)滨海区域及浙南风光优美山区。
方琰殷杰
关键词:GIS长江三角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