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BE2T通过JAK-STAT通路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
- 2024年
- 目的:探讨泛素结合酶E2T(ubiquitin-binding enzyme E2T,UBE2T)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探讨UBE2T在PTC细胞中的功能,旨在识别其可能的调控机制,为未来PTC的靶向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系统分析UBE2T在PT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UBE2T在甲状腺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在PTC细胞系(TPC-1、KTC-1)中进行UBE2T敲减实验,借助CCK-8、平板克隆、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TCGA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TC组织中UBE2T显著升高,且其表达与患者无疾病间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UBE2T敲减导致TPC-1和KTC-1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同时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诱导STAT磷酸化下调。敲减UBE2T的细胞系加入STAT激活剂后,细胞增殖显著提高。结论:敲减UBE2T能抑制PTC细胞系TPC-1和KTC-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UBE2T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提示UBE2T有可能成为PTC的治疗靶点。
- 张丽君李琳斯岩沈美萍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JAK-STAT通路
- 甘露醇肠道准备致结肠破裂一例
- 2007年
- 周树林梁辉斯岩陈国玉
- 关键词:术前肠道准备口服甘露醇结肠破裂脐周阵发性绞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亢进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后PTH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研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后PTH的代谢规律,探讨适合我国的甲旁亢手术过程中快速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监测的标准。方法:2012年1月~2014年2月,连续检测29例甲旁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切除病变组织后1、3、5、10、15、30 min和1 h、24 h取外周血,送检测定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结果:切除病变组织后PTH迅速下降,切除后10 min,82.1%的患者PTH降至正常高值以下;术后10 min^1 h,PTH/PTH0≤0.5的百分比保持在96%左右。术后24 h,96.6%的患者PTH降至正常。经术后1~24个月不等随访,PTH均在正常范围或正常值高界,血钙均正常。结论:病变腺体切除后10 min,PTH降至基础值的50%以下可以作为肿瘤完全切除的指标。
- 吴兆书斯岩金臻陆婉沈美萍
-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甲状旁腺激素
-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在TI-RADS 4-6类甲状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FNAB)在常规超声TI-RADS 4-6类甲状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常规超声TI-RADS分类同时进行超声引导下FNAB的494例患者(共501个结节),筛选出TI-RADS 4-6类患者163例共168个结节,分为三组:Ⅰ组,TI-RADS 4A类;Ⅱ组,TI-RADS 4B类;Ⅲ组,TI-RADS 5-6类(6类中除去已经病理证实者).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计算三组超声引导下FNAB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 超声引导下FNAB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Ⅰ组分别为74.4%、73.3%、75.0%、64.7%,Ⅱ组分别为83.9%、87.5%、71.4%、91.3%,Ⅲ组分别为89.3%、91.7%、75.0%、95.7%.超声引导下FNAB对Ⅰ组、Ⅱ组的阳性预测值高于TI-RADS分类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Ⅲ组的阳性预测值与TI-RADS分类标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TI-RADS分类标准与FNAB,可提高工、Ⅱ组的诊断准确率,降低Ⅲ组的穿刺率.
- 邓红艳叶新华栗翠英林红军斯岩陆婉
-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组织、血浆中长链非编码RNA NONHSAT037832表达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PTC)组织、血浆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ONHSAT037832的表达变化。方法 58例PTC患者(PTC组),其中伴有侧颈区淋巴结转移38例,不伴有侧颈区淋巴结转移20例,均行PTC切除手术,术前留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术中留取PTC组织标本。25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为对照组,术前留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术中留取甲状腺腺瘤组织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PTC组织、血浆NONHSAT037832。结果 PTC组、对照组瘤组织NONHSAT03783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81±0.63、3.04±0.56,血浆NONHSAT03783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02±1.38、4.16±1.43,二者比较,P均>0.05。PTC组中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者瘤组织NONHSAT03783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1±0.63、8.74±1.56,血浆NONHSAT03783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54±1.55、2.42±0.38,二者比较,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TC患者癌组织NONHSAT037832与血浆中NONHSAT037832表达呈正相关(r=0.882,P<0.001)。结论 PTC癌组织NONHSAT037832表达与血浆NONHSAT037832表达呈正相关,PTC伴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浆NONHSAT037832水平降低。
- 孙爱军斯岩刘指南蔡晶昇沈美萍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癌长链非编码RNA长链非编码RNA
- 甲状腺癌并存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附129例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TC)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L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单纯TC(TC组)及129例TC合并L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TC合并LT组),后者包括40例(31.0%)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81例(62.8%)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8例(6.2%)同时合并HT与CLT。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分别行单侧腺叶切除、次全切除、全切除以及不同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术。129例TC合并LT患者中,仅1例(0.8%)为甲状腺髓样癌(MTC),其余(99.2%)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TC组比较,TC合并LT组女性、微小癌、单叶受累、颈淋巴结阴性比率均明显增加,而病灶最大径明显减小(均P<0.05);在TC合并LT组中,并CLT患者与合并HT患者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与LT并存的TC以PTC多见,且多为女性,LT可能对TC原发灶生长及腺内、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TC合并CLT与合并HT的临床病理特征相似。
- 冯影斯岩沈美萍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 双能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LLNM组174例,非LLNM组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DECT影像资料。比较两组间DECT定量参数差异,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eff)、能谱曲线斜率(λHU)、标准化IC(NIC)和标准化Zeff(NZeff)。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LLNM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独立预测因子及其联合对LLNM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非LLNM组比较,LLNM组具有更低的平扫NIC(Z=-2.279,P=0.023),更高的动脉期IC、NIC、NZeff、λHU和更高的静脉期IC、NIC、Zeff、λHU(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扫NIC(P=0.006)和静脉期NIC(P=0.002)是LLNM的独立预测因子,其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672(95%CI:0.605~0.734),敏感度63.79%,特异度66.67%;其次是静脉期NIC(AUC=0.634)和平扫NIC(AUC=0.613)模型。结论DECT定量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预测PTC患者有无LLNM。
- 尚婷许泳康周燕苏国义斯岩吴飞云许晓泉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双能量
-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结果:本组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以女性为主,女:男比例为2.27:1;40岁以下发病率69.4%,发病年龄较轻。临床类型以骨型为主(72.2%),肾型其次(11.1%),其他(16.7%)。88.9%患者血钙升高但血甲状旁腺素100.0%升高。91.7%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旁腺腺瘤,均为单发;5.6%为甲状旁腺腺癌;2.8%为甲状旁腺增生。36例均有误诊,其中9例误治。结论:本组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发病年龄轻,女性多见,临床上以骨型为主,少数患者血钙可以不升高,但血甲状旁腺素均升高,病理类型以单发腺瘤最多见。本病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
- 何畏陆辉斯岩
-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 B超、双能CT、细针穿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中的优化选择
- 2024年
- 目的探寻高分辨率超声检查(B超)、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以及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在甲状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LNM)诊断时的最佳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74例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B超和DECT检查,其中167例患者加做侧区淋巴结FNAB和细针穿刺抽吸物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FNA-TG)以评估LNM情况,手术后的常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不同情况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LNM评估方法的最优选择。结果DECT对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和侧区PTC淋巴结转移(LLNM)预测的灵敏度较B超有显著提高(55.4%vs.44.8%,P<0.001)(90.9%vs.71.6%,P<0.001),B超在LLNM预测的特异性较DECT有优势(72.7%vs.42.7%,P<0.001);B超、DECT联合诊断对CLNM和LLNM的阳性预测准确率较高(91.6%,94.8%),当联合诊断结果不一致时其阳性预测值明显下降(74.3%,63.1%)。此时,增加可疑淋巴结FNAB及FNA-TG检测后其准确率增加至87.9%。结论B超、DECT联合评估是必要的;联合诊断均有转移时,不需要进行额外检查,联合诊断结果不一致时,需要进一步进行淋巴结的FNAB和FNA-TG检测以避免不必要的侧区清扫。
- 李琳张丽君斯岩沈美萍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 miR-590-3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究miR-590-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标本及其细胞系中miR-590-3p的表达。利用CCK-8、EdU、划痕、Transwell实验以及细胞流式技术检测miR-590-3p对细胞相关功能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途径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系中miR-590-3p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干扰miR-590-3p明显提升TPC-1细胞的增殖活性(P <0.01),过表达miR-590-3p则降低K-1细胞的增殖活性(P <0.01)。干扰miR-590-3p可增加TPC-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抑制细胞凋亡(P <0.01),过表达miR-590-3p则降低K-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P <0.01)。同时可以抑制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miR-590-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提供帮助。
- 童厚超斯岩张浩蔡晶昇沈美萍
- 关键词:EMT甲状腺乳头状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