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硕

作品数:9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影像
  • 4篇影像表现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癌
  • 2篇肿块
  • 2篇肿块型
  • 2篇肿瘤
  • 2篇块型
  • 2篇防护面罩
  • 2篇肝内
  • 2篇肝肿瘤
  • 2篇病毒
  • 2篇病毒性
  • 2篇病理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胆管细胞
  • 1篇胆管细胞癌
  • 1篇胆管肿瘤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文硕
  • 7篇陈枫
  • 7篇赵大伟
  • 5篇李宏军
  • 2篇何宁
  • 2篇郭莹
  • 2篇宋文艳
  • 2篇王欣
  • 2篇冯骥良
  • 2篇张瑞池
  • 2篇赵晶
  • 1篇陈煜
  • 1篇王微
  • 1篇卢实春

传媒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肝内肿块型胆管癌的CT、MRI动态增强表现以及与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探讨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的CT、MRI动态增强表现以及与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为IMCC且行腹部多期动态增强CT和(或)MRI检查的95例患者,其中56例行多期动态增强CT检查,29例行多期动态增强MRI检查,10例同时行CT及MRI多期动态增强检查。依据患者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慢性肝炎组(56例)和无肝病组(39例),并按照病灶最大径将患者分为最大径〈3cm组、3—6cm组和〉6cm组,分析上述不同组别患者的病灶强化特征。将影像表现和病理结果对照,并根据病理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组。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患者病灶强化方式的差异。结果IMCC患者的多期动态增强cT及MRI强化方式主要有5种类型:类型1:60例,动脉期边缘环状强化和(或)内部分隔状强化,平衡期为向心性强化和(或)分隔状强化;类型2:11例,动脉期边缘环状强化,平衡期肿瘤边缘呈环状低密度(信号)改变,中心呈明显结节状强化;类型3:15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平衡期肿瘤内部对比剂不均匀填充;类型4:6例,动脉期肿瘤不均匀强化,平衡期肿瘤呈低密度(信号)改变;类型5:3例,动脉期至平衡期肿瘤始终无明显强化。慢性肝炎组表现为强化类型1-5者分别为31、7、12、5、1例,无肝病组分别为29、4、3、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67,P=-0.059)。最大径〈3cm组(28例)表现为强化类型1—5者分别为9、8、6、3、2例,3~6cm组(40例)分别为27、2、7、3、1例,〉6cm组(27例)分别为24、1、2、0、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82,P〈0.01)。病理高、中分化组(40例)中呈类型1~5强化表现者分别为24、7、6、2、1例,低分化组(55例)分别为36、4、9、3、3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患者的强化方式差异无
陈枫赵大伟文硕赵晶李宏军冯骥良
关键词:肝肿瘤胆管肿瘤
一种有效防护颈部的防护器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效防护颈部的防护器械,其包括:防护颈部的防溅片,实现防溅片与防护面罩组合连接的面罩定位结构;防溅片上端与防护面罩的面罩结构以及发夹结构组合连接;防溅片的下端紧密接触隔离衣;面罩定位结构包括面罩定位组件...
郭莹于译茜孙欣彤王欣李雨辰文硕
艾滋病相关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表现: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MDCT及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艾滋病合并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MDCT及MR表现,结合胃镜、肠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 4例患者病变广泛累及除食管外的消化道各个部位,其中累及胃2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2例、结肠2例、直肠肛管1例。受累管壁局灶性或弥漫性向心性增厚,部分管腔狭窄或呈"动脉瘤样"扩张,2例患者可见溃疡形成,1例患者出现肠梗阻。增强扫描胃淋巴瘤表现为轻度均匀强化,小肠结肠及直肠肛管淋巴瘤表现为持续性中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多部位活检病理证实4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艾滋病相关消化道淋巴瘤多部位及少见部位受累常见,病变形态、强化程度多样化。CT及MR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陈枫赵大伟文硕张瑞池李宏军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非霍奇金淋巴瘤胃肠道
硬化型肝癌与肝内肿块型胆管癌的影像征象及病理学对比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 探讨硬化型肝癌(SHCC)与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SHCC及97例IMCC患者的临床及CT、MRI影像表现,分析各自特征及二者间的差异。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SHCC患者发病年龄较IMCC略小(t=-2.735,P=0.007),二者肿瘤平均直径比较无明显差异(t=1.328,P=0.186),而前者更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患者(χ~2=10.810,P=0.001)。两种肿瘤发生部位均以肝脏边缘为主(χ~2=2.933,P=0.087),且多伴有邻近肝包膜皱缩(χ~2=0.522,P=0.470),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两种肿瘤的CT及MRI平扫影像表现无明显差异,动态增强扫描影像表现主要分为2种类型,即典型强化和不典型强化,典型强化常见,二者间出现概率无明显差异(χ~2=0.028,P=0.876)。两种肿瘤的不典型强化表现部分重合,但SHCC的不典型强化方式更为复杂且部分具有特征性。动态增强影像表现随肿瘤细胞和纤维间质分布、所占比例、血供情况及肿瘤出血坏死程度的不同而变化。两种肿瘤中门静脉受侵(χ~2=0.358,P=0.549)及淋巴结转移(χ~2=0.000,P=0.982)出现的概率无明显差异,而IMCC出现周围胆管扩张较SHCC更常见(χ~2=5.011,P=0.025)。结论 SHCC与IMCC均为富含纤维间质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二者临床及影像表现相近。充分认识二者影像表现的异同并结合临床对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陈枫赵大伟赵晶文硕李宏军
关键词:硬化型肝内胆管细胞癌
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表现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部感染的胸部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其分为重症组(11例)及危重症组(7例),所有患者均经胸部X线检查,其中2例行CT检查。结果重症组11例,8例x线表现为双侧肺野中内带分布的、边缘模糊的小斑片和结节状阴影,3例x线表现为局灶性边缘模糊的片状阴影,其中1例胸部CT表现为右下肺大片实变影。危重症组7例,4例x线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密度阴影伴部分实变,其中1例出现胸颈部皮下气肿,1例胸部CT表现为双肺广泛分布的、沿支气管走行的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双下肺结节状实变病灶和胸腔积液;其他3例表现为双侧肺野内大范围实变影。结论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表现包括重症患者肺内的结节样和斑片状阴影,危重患者肺内弥漫的支气管周围分布的磨玻璃密度灶和多灶性实变。
陈枫赵大伟文硕李宏军王微何宁张瑞池宋文艳
关键词:流感肺炎病毒性放射摄影术
一种有效降温防雾防感染的防护面罩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效降温防雾防感染的防护面罩,其包括防护面罩本体、气流结构、降温结构和驱动结构;所述防护面罩本体可弯折,所述气流结构设置在防护面罩本体的内侧面,气流结构与防护面罩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降温结构固定在气流结...
郭莹孙欣彤于译茜李雨辰王欣文硕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CT及MRI表现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影像表现,分析其影像特征及病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CT及MRI表现。根据临床实验室检查将患者分为急性普通型肝炎与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两组,比较两组间影像表现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病毒性肝炎的CT及MRI表现主要包括4种:1肝实质异常强化,表现为动脉期门静脉周围和肝脏边缘小斑片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肝脏外周对比剂廓清延迟以及"反转"强化;2肝内门静脉周围间隙增宽,即门静脉周围"晕环征"或"轨道征";3胆囊壁增厚水肿;4腹腔积液。肝内门静脉周围间隙增宽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必然出现的异常影像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急性普通型肝炎与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两组患者在胆囊壁增厚水肿出现几率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胆囊受累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腹腔积液出现几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具有特定的异常影像表现,部分影像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病情严重程度。CT及MRI检查对诊断、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陈枫赵大伟李宏军冯骥良文硕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急性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肝衰竭的CT影像表现及病理对照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肝衰竭肝坏死和再生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肝衰竭患者原位肝移植术前的CT表现,并与术后的大体标本和病理结果相对照,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肝衰竭的CT影像表现有3种:(1)大块状融合病灶2例:病理结果分别为肝细胞的大块状坏死和聚合的结节样再生。CT平扫相应表现为地图样分布的低密度和高密度区;增强扫描肝内坏死区强化出现在静脉期,聚合的肝细胞结节样再生以动脉期强化明显。(2)弥漫的结节状病灶2例:病理结果分别为肝内弥漫的结节状坏死和结节状冉生。CT平扫均表现为弥漫的稍高密度结节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出现强化,前者静脉期及延迟期表现为结节状低密度灶,后者静脉期及延迟期表现为等密度改变。(3)多发小片状病灶1例:病理为肝内分散的肝细胞小片状坏死。平扫肝脏密度弥漫性减低;增强扫描静脉期表现为肝周的小片状强化,动脉期及延迟期为等密度改变。结论肝衰竭的CT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
陈枫赵大伟卢实春陈煜宋文艳何宁文硕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肝再生
硬化型肝癌的影像表现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硬化型肝癌的cT及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硬化型肝癌患者CT(30例)及MR(2例)表现,分析其影像特征。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甲胎蛋白值正常者和异常者肿瘤最大径差异。结果硬化型肝癌的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晰或模糊的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动态增强CT的强化方式主要有3种:(1)13例在动脉期肿瘤边缘呈厚薄不均的环状强化,门静脉期及肝实质期肿瘤出现不规则型或同心圆型向心性强化;(2)15例动脉期肿瘤无明显强化或瘤体内部出现程度不同的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肝实质期肿瘤呈边缘环状强化及内部分隔样强化;(3)2例动脉期肿瘤轻度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肝实质期对比剂快速廓清,肿瘤呈明显均匀低密度改变。2例MR平扫T1WI为均匀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MR强化方式与CT第1种强化方式相同,动脉期肿瘤呈边缘环状强化,门静脉期及肝实质期肿瘤呈进行性不规则向心性强化。32例中,8例AFP值正常,肿瘤最大径为13.0~124.0121//1,中位值为53.5In/T/;24例AFP值升高,肿瘤最大径16.0~167.0mm,中位值为70.7mm,两组间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76,P=0.239)。组织病理检查显示32例患者肿瘤内部均可见丰富的纤维间质。结论硬化型肝癌可呈特征性的向心性强化和类似典型结节型肝癌的表现。
陈枫赵大伟冯骥良文硕
关键词:肝肿瘤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