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雯佳

作品数:7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野外台站研究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生物量
  • 4篇千烟洲
  • 4篇物量
  • 3篇植被
  • 3篇湿地松
  • 2篇增长量
  • 2篇植被恢复
  • 2篇生态恢复
  • 2篇湿地松林
  • 2篇松林
  • 1篇蓄积
  • 1篇亚热带
  • 1篇遥感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植被指数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生态系统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7篇徐雯佳
  • 6篇马泽清
  • 6篇刘琪璟
  • 5篇刘迎春
  • 4篇李轩然
  • 1篇曾慧卿
  • 1篇王辉民
  • 1篇汪宏清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6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TM遥感影像的湿地松林生物量研究被引量:22
2008年
利用江西千烟洲地区2005年Landsat 5 TM遥感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调查获得的28个样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各器官生物量数据,分析了植被指数、影像变换(主成分分析,缨帽变换)结果与森林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建立了光谱-植被指数与生物量多元回归模型。湿地松林各器官与遥感光谱、植被指数拟合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叶生物量>枝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树干生物量。通过多元回归模型计算出湿地松林叶生物量平均为573 g.m-2,地上生物量平均为6 628 g.m-2,低于样地调查平均值。单一植被指数与生物量相关性较低,ND-VI并不适用于盖度较大的湿地松林;遥感影像经主成分分析后生物量光谱模型的相关系数略有提高,缨帽变换后反而使模型的相关系数降低。
马泽清刘琪璟徐雯佳李轩然刘迎春
关键词:遥感植被指数生物量千烟洲
江西千烟洲不同恢复途径下白栎种群生物量被引量:11
2008年
利用不同自变量和函数,建立白栎枝条和单株地上各器官的生物量模型,选择其中的最佳模型估算了千烟洲人工造林和自然封育两种恢复途径下白栎种群地上生物量及其年增长量,并利用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线性关系,估算了白栎种群地下生物量及其年增长量.结果表明:模拟白栎枝条和单株地上各器官生物量的最佳函数均为幂函数,而最佳自变量分别为d2l和D2H.白栎种群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为天然次生林大于人工湿地松林.次生林中白栎种群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3.592和1.723t·hm-2,其中树干生物量>枝生物量>叶生物量;湿地松林中白栎种群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0.666和0.462t·hm-2,其中树干生物量>叶生物量>枝生物量.2004—2006年,两种恢复途径下白栎种群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的年增长量均逐年增加.其中地上生物量年增长量占总年增长量的比重呈逐年升高趋势,湿地松林中由54.35%增至62.20%,次生林中由67.27%增至68.94%.与次生林相比,湿地松林中白栎种群各器官生物量年增长量较小,但其相对增长速率较快.
徐雯佳刘琪璟马泽清刘迎春
关键词:白栎植被恢复生物量
江西千烟洲人工针叶林下狗脊蕨群落生物被引量:8
2008年
根据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研究了江西省千烟洲人工针叶林下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群落的生物量、细根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等。通过叶片参数和地上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狗脊蕨单株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分别为W1=0.021H1.545(R2=0.790)和W1=2.518(D2H)0.616(R2=0.894;H为株高,D为地径)。人工针叶林下灌草层地上生物量为367.8g.m-2(52~932g.m-2),凋落物为1631g.m-2(672~2763g.m-2),分别占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的4.7%(1.55%~13.2%)和20.7%(7.6%~32.1%)。狗脊蕨群落地上生物量和NPP分别为266.6g.m-2和88.67g.m-2.a-1,其中狗脊蕨种群占73.7%;地下生物量为212.6g.m-2。狗脊蕨的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eaves day mutter con-tent,LDMC)分别为144.0cm2.g-1和31.99%,二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最佳叶面积估算模型为S=21.9226-0.152L2+0.0009L3(9.0≤L(叶片长度)≤23.5;1.4≤W(叶片宽度)≤5.9)。狗脊蕨种群的LAI为1.8。土壤含水量对狗脊蕨生物量有显著影响。群落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正相关。
马泽清刘琪璟徐雯佳李轩然刘迎春
关键词:生物量生物量模型比叶面积叶面积指数
中亚热带人工湿地松林(Pinus elliottii)生产力观测与模拟被引量:8
2008年
根据59株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树干解析资料,分析直径结构动态,结合乔木种群生物量模型及样方调查数据估算单位面积生物量的年净增长量;依据12a凋落物监测数据计算湿地松林群落NPP.利用BIOMEBGC模型对千烟洲21a的NPP进行跨尺度模拟,并结合近3a通量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湿地松人工林群落生物量为10574g.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根系、灌木草本根系和细根生物量依次为7542,480,239,1810,230和274g.m^-2.近5a(1999-2004)湿地松林年增长量平均值为741g.m^-2.a^-1(=381.31g C.m^-2.a^-1),年凋落量平均值为849g.C.m^-2.a^-1(=463g C.m^-2.a^-1).年增长量与年凋落量相关性非常显著.凋落量约为乔木层年增长量的1.19倍.BGC模型模拟的1985~2005年NPP和GPP平均值分别为630.88g C.m^-2.a^-1(343.31-906.42g C.m^-2.a^-1)和1800g C.m^-2.a^-1(1351.62-2318.26g C.m^-2.a^-1).湿地松林乔木层实测NPP结果与BGC模拟NPP结果之间呈线性关系.BGC模拟的NPP因受参数影响而偏小13.75%-21.77%;受数据质量影响而偏小9_3%.NPP占GPP的30.2%(25.6%~32.9%),NEP占乔木层NPP的57.5%(48.1%~66.5%),占森林群落NPP的41.74%(37%-52%).土壤呼吸占实测乔木NPP的77.0%,占实测森林群落NPP的55.9%.涡度相关法观测NEE比实地观测的NEP高12.97%.
马泽清刘琪璟王辉民李轩然曾慧卿徐雯佳
关键词:NPP树干解析BGC
芒萁生物量分布特征被引量:29
2008年
以花岗岩和紫色砂页岩典型丘陵区的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其生物量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各样方间总生物量变化不大,生境条件是影响芒萁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分配的重要因素,自坡上到坡下,地上生物量升高,地下生物量降低;芒萁叶生物量模型,以展幅的乘积(D1·D2)和株高(H1)为自变量建立的多元线性方程的相关性最好;芒萁根系集中分布在0~4cm的土层内,其中1cm附近最为集中,但砂土堆积导致其分布加深并成层分布;芒萁活根状茎长度与土壤深度呈负相关,与根系生物量呈线性正相关;芒萁是南方山区既经济又有效的水土保持植物,应大力加强保护和应用。
刘迎春刘琪璟汪宏清马泽清徐雯佳
关键词:芒萁根系生物量水土保持生态恢复
红壤丘陵区生态恢复中植物多样性及主要灌木种群结构特征
千烟洲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典型代表。1985年采取人工造林和封育作为千烟洲植被恢复的主要手段,昔日的荒草坡已恢复为大面积的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循环。本文以人工湿地松(Pinus elli...
徐雯佳
关键词:红壤丘陵区植被恢复年龄结构
江西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蓄积特征被引量:43
2007年
基于测树学及遥感技术研究了江西千烟洲试验站人工林的碳蓄积特征。使用林木各器官的相对生长模型,结合林分调查,估算了标准木器官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布,进而获得单位面积及整个小流域森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利用IKONOS遥感图像进行目视判读,计算不同类型人工林的面积。林龄19年的马尾松、湿地松、杉木的单株标准木地上部分碳含量分别为29.0、25.6和23.3kg;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木荷林、针阔混交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14088、8768、7542、13215和8359g·m-2;人工林地上部分平均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8257和3979g·m-2;遥感估算的千烟洲面积为207.96hm2,其中78.8%为森林和柑橘园;全区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活体碳储量分别是13291和6336t;人工林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79.24%,是千烟洲试验区最大的碳库;研究区地上生物量从1983年的256g·m-2增长到2005年的6391g·cm-2,增长了25倍。人工造林显著地固定了大气中的碳。
马泽清刘琪璟徐雯佳李轩然刘迎春
关键词:千烟洲碳储量湿地松木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