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芬芬

作品数:14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主题

  • 13篇超声
  • 11篇纳米粒
  • 10篇液态氟碳
  • 9篇显像
  • 8篇羟基喜树碱
  • 8篇喜树碱
  • 8篇10-羟基喜...
  • 7篇体外
  • 7篇纳米粒制备
  • 6篇体外增强
  • 6篇超声显像
  • 4篇造影
  • 4篇造影剂
  • 3篇微泡
  • 3篇消融
  • 3篇米粒
  • 3篇分子
  • 3篇分子显像
  • 3篇超声造影
  • 3篇超声造影剂

机构

  • 11篇重庆医科大学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香港大学深圳...

作者

  • 14篇徐芬芬
  • 13篇王志刚
  • 10篇李攀
  • 6篇郝兰
  • 4篇周黎
  • 3篇周黎
  • 2篇周璇
  • 2篇冉海涛
  • 2篇王琦
  • 2篇郑元义
  • 1篇郑晓
  • 1篇苏琳
  • 1篇徐金顺
  • 1篇张楠
  • 1篇汪蓉晖
  • 1篇王冬
  • 1篇杨珂
  • 1篇蒋玲
  • 1篇曹阳
  • 1篇刘建新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 1篇第一届全国暨...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载10-羟基喜树碱液态氟碳纳米粒制备及其体外增强超声显像效果观察
目的 研制一种包裹液态氟碳的新型载药纳米级超声造影剂,考察其基本特性并观察其体外增强超声显像效果.方法 采用旋转蒸发和探头超声法制备载10-羟基喜树碱的液态氟碳(PFP)纳米粒,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粒形态,采...
徐芬芬王志刚李攀郝兰周黎
关键词:液态氟碳10-羟基喜树碱纳米粒超声造影剂
超声微泡增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实验研究
2016年
目的观察自制包裹氟碳气体的微泡超声造影剂对微波消融治疗肿瘤的增效作用,并探讨其增效机制。方法首先,制备包裹全氟丙烷(C3F8)气体的脂质微泡。然后做离体、在体研究。实验分为五组:A组,MWA;B组,MWA+MBs;C组,Flash条件下MWA;D组,Flash条件下MWA+MBs;E组,Flash条件下MWA+磷酸盐缓冲液。观察并测量治疗后各组靶区灰度变化面积、灰度值及凝固性坏死范围。结果果比较组间灰度变化面积、灰度值及消融后坏死范围: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C组大于A、B组(P<0.05),C组与E组无明显差异(P>0.05),D组大于C、E组(P<0.05)。结论包裹氟碳气体的微泡造影剂能增大MWA的治疗范围,此效应可能与Flash条件下爆破微泡产生的空化效应、改变组织声环境、增加微波治疗的热效应有关。
徐金顺姚元志徐芬芬周黎王志刚
关键词:微泡微波消融
对比观察纳米微泡与微米微泡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新鲜离体牛肝中的增效作用
2014年
目的探讨纳米微泡与微米微泡在增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作用中的差异。方法机械振荡低速离心法制备纳米微泡。分别采用0.2、0.5和0.8 ml的纳米微泡、Sono Vue微泡及PBS溶液联合HIFU消融离体牛肝。HIFU功率为180 W,辐照时间5 s,记录各次消融靶区凝固性坏死体积大小,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剂量下纳米微泡组与Sono Vue组消融的组织体积均大于PBS溶液组(P﹤0.05);随着纳米微泡组与Sono Vue组剂量的增加,其消融体积均明显增加,而各PB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的剂量下,纳米微泡组消融体积大于Sono Vue组(P﹤0.05)。结论纳米微泡及微米微泡均能显著增强HIFU的消融效果,在相同剂量条件下,纳米微泡较微米微泡能更好地提高HIFU的治疗效果。
姚元志王志刚周璇徐芬芬王琦王冬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
载10-羟基喜树碱液态氟碳纳米粒制备及其表征、体外增强超声显像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制一种包裹液态氟碳(PFP)的新型载药纳米级超声造影剂,考察其基本特性并观察其体外增强超声显像效果。方法采用旋转蒸发和探头超声法制备载10-羟基喜树碱(10-HCPT)的液态氟碳(PFP)纳米粒,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粒形态,采用马尔文仪测量纳米粒粒径和电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纳米粒包封率,并应用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载药液态氟碳纳米粒溶液,观察纳米粒相变情况及其增强超声显像效果。结果制备的载药脂质纳米粒外观为乳白色混悬液,在油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载药纳米粒形态规则,分布均一,平均粒径约(500.82±25.97)nm,表面平均电位为(-47.77±3.09)mV;在体外经LIFU辐照后,可见纳米粒发生液气相变形成微泡,在基波模式和谐波模式下,均可显著增强超声显影。结论成功研制了包裹液态氟碳的载药脂质纳米粒,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超声造影剂。
徐芬芬王志刚李攀郝兰王冬周黎
关键词:液态氟碳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粒
载10-羟基喜树碱液态氟碳纳米粒的声致相变条件及释药性能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载10-羟基喜树碱液态氟碳纳米粒的声致相变条件、增强超声显像效果和纳米粒释药特性及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应用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载药液态氟碳纳米粒溶液,观察纳米粒显像的最佳功率及最佳浓度,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药脂比纳米粒的药物包封率,透析法观察10-HCPT的释放,CCK-8试剂检测载药液态氟碳纳米粒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在体外经LIFU辐照后,纳米粒的最佳显像辐照功率为5 W、时间为2min,最佳浓度为8.53×109/ml,当药脂比为1∶10时,其包封率最高为(87.03±2.55)%,超声作用后载药纳米粒缓慢释放,载药纳米粒在48h后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结论载10-羟基喜树碱液态氟碳纳米粒在合适的条件下可发生声致相变,显著增强超声显像,并能同时缓慢释放药物从而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
徐芬芬王志刚李攀郝兰曹阳王冬
关键词:超声学载药纳米粒释药
对比观察脂质纳泡与微泡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兔肝中的增效作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正常兔肝中脂质纳泡与微泡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效果的影响,探讨纳泡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机械振荡法联合低速离心制备纳泡,观察和分析纳泡及微泡的形态、大小及分布。18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HIFU+生理盐水组、HIFU+微泡组及HIFU+纳泡组,耳缘静脉注入各溶液15s后开始HIFU辐照,辐照功率为180 W,辐照时间5s,观察HIFU辐照前后回声变化,检测靶区组织的凝固性坏死体积以及微细结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制备的脂质纳泡粒径均一,纳泡、微泡的平均粒径分别为(588.00±53.02)nm、(3058.00±545.20)nm;HIFU+微泡组与HIFU+纳泡组,靶区凝固性坏死体积[(124.26±16.72)mm3,(121.35±11.25)m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大于HIFU+生理盐水组(62.49±4.54)mm3(P均<0.05);各组坏死组织微细结构均严重破坏。结论脂质纳泡具有与微泡相同的HIFU增效作用,为纳泡在HIFU技术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姚元志王志刚杨珂李攀周璇徐芬芬王琦王冬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微泡
叶酸靶向液态氟碳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超声分子显像卵巢癌实验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制备叶酸修饰的液态氟碳脂质纳米粒,并探讨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及在体内外模型中靶向结合卵巢癌SKOV3细胞的效能。方法应用薄膜水化法和旋转蒸发法制备叶酸靶向液态氟碳脂质纳米粒。观察纳米粒的基本特性及在4℃和37℃水浴条件下的稳定性。分为靶向组(叶酸靶向)、非靶向组(普通磷脂)及拮抗组(游离叶酸干预),通过卵巢癌SKOV3细胞,进行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靶向实验。并将8只荷SKOV3肿瘤裸鼠分为A组(靶向)和B组(非靶向),进行脂质纳米粒的体内靶向实验。结果本实验制备的纳米粒大小均匀,粒径约(321.20±67.21)nm,表面电位-50mV。在4℃条件下,纳米粒可稳定保存48h;在37℃水浴条件下,1h内纳米粒的粒径无明显改变。靶向组纳米粒与SKOV3细胞的结合率最高,拮抗组最低。靶向组肿瘤细胞内可见大量被荧光染料DiI标记为红色的纳米粒;非靶向组和拮抗组仅见少量红色荧光。A组裸鼠肿瘤局部可见较多被荧光染料DiR标记为红色的纳米粒,而B组肿瘤局部未见明显红色荧光。且A组裸鼠各重要脏器离体荧光成像肿瘤荧光明显强于B组。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叶酸靶向液态氟碳脂质纳米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靶向结合于卵巢癌SKOV3细胞。
刘建新尚婷婷徐芬芬王志刚李攀苏琳
关键词:叶酸靶向液态氟碳纳米微粒
温敏型液态氟碳纳米粒声致相变及体外超声显像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制备一种脂质包裹液态氟碳(PFP)的新型温敏型纳米粒(HSNP),观察其于加热和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下的相变情况,体外检测其超声显影效果。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包裹PFP的HSNP。检测其物理性质;光镜下观察HSNP加热下的相变情况;制备内含HSNP高分子聚丙烯酰胺凝胶模型,同时建立含磷酸盐缓冲液(PBS)和脂质悬液的凝胶模型作为对照,观察LIFU辐照后凝胶模型的超声显影效果。结果成功制备包裹PFP的HSNP,其外观呈乳白色混悬液,镜下微球大小均一,形态规则,平均粒径(507.9±101.7)nm,平均电位(-5.87±4.41)mV。HSNP于45℃时开始转变为微气泡,随温度升高气泡随之增多增大。LIFU辐照前,基波和谐波下含PBS和脂质悬液凝胶模型呈无回声,含HSNP凝胶模型基波和谐波呈无回声为主伴散在点状高回声,LIFU辐照后,含PBS和脂质悬液凝胶模型基波下呈散在点状高回声,谐波下未见明显改变,含HSNP凝胶模型基波下呈密集点状强回声,谐波下呈细密点线状高回声;辐照后含HSNP凝胶模型平均超声灰度值(161.13±2.74)明显高于含PBS(24.09±2.38)和脂质悬液(25.03±2.50)凝胶模型(P均<0.05)。结论本研究制备包裹PFP的HSNP为新型超声造影剂,可声致相变,体外可实现增强超声显影。
周黎郑元义王志刚冉海涛蒋玲徐芬芬郑晓汪蓉晖
关键词:氟碳化合物相变造影剂
载10-羟基喜树碱液态氟碳纳米粒制备及其体外增强超声显像效果观察
目的研制一种包裹液态氟碳的新型载药纳米级超声造影剂,考察其基本特性并观察其体外增强超声显像效果。方法采用旋转蒸发和探头超声法制备载10-羟基喜树碱的液态氟碳(PFP)纳米粒,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粒形态,采用马...
李攀徐芬芬王志刚郝兰周黎
载10-羟基喜树碱液态氟碳纳米粒制备及其体外增强超声显像效果观察
目的研制一种包裹液态氟碳的新型载药纳米级超声造影剂,考察其基本特性并观察其体外增强超声显像效果。方法采用旋转蒸发和探头超声法制备载10-羟基喜树碱的液态氟碳(PFP)纳米粒,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粒形态,采用马...
李攀徐芬芬王志刚郝兰周黎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