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毅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外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低能
  • 2篇动力学
  • 2篇团簇
  • 2篇分子
  • 2篇分子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拟
  • 1篇小团簇
  • 1篇金属
  • 1篇金属表面
  • 1篇分子动力学模...
  • 1篇
  • 1篇
  • 1篇AU
  • 1篇CU(001...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2篇徐毅
  • 1篇潘正瑛
  • 1篇王月霞

传媒

  • 1篇物理学报

年份

  • 2篇200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低能Cu_6团簇在Cu(001)表面和Au(001)表面沉积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被引量:24
2001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混合的Finnis Sinclain势得到了Cu6团簇的最稳定结构———正八面体结构 .模拟了此结构的Cu6团簇在入射能量 (Ein)范围为 0~ 30eV/原子下与Cu(0 0 1)和Au(0 0 1)表面皮秒 (ps)级时间内的相互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在此能量范围内 ,由于荷能团簇原子与表面的相互作用 ,团簇原子由原来的正八面体Cu6结构演变为fcc结构沉积在衬底表面 .随着Ein的增加 ,团簇原子的穿透深度及与表面原子的交换增加 .到能量增加至一阈值 ,衬底表面观察到空位及间隙子损伤 .与Cu表面相比 ,Cu6在Au表面的损伤阈能略高 .得出团簇原子在表面的再构是在很短的时间 (ps量级 )内发生 ,在该时间范围级联碰撞对团簇再构起主要作用 .本工作支持相关的实验结果 ,低能团簇束沉积 (LECBD)有利于纳米表面的形成 ,进而改变团簇沉积能量 ,可控制表面纳米薄膜的结构 .
徐毅潘正瑛王月霞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金属表面
低能铜、金小团簇在金属表面沉积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该论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低温(0K和50K)下低能(0-30eV/atom)铜、金小团簇(正八面体结构的6原子团簇和二十面体结构的13原子团簇)在Cu(001)和Au(001)表面沉积的动力学过程及结构特征.团簇的入...
徐毅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