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毅
作品数:
2
被引量:24
H指数:1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外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更多>>
合作作者
王月霞
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
潘正瑛
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领域
2篇
理学
主题
2篇
低能
2篇
动力学
2篇
团簇
2篇
分子
2篇
分子动力学
1篇
动力学模拟
1篇
小团簇
1篇
金属
1篇
金属表面
1篇
分子动力学模...
1篇
金
1篇
铜
1篇
AU
1篇
CU(001...
机构
2篇
复旦大学
1篇
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2篇
徐毅
1篇
潘正瑛
1篇
王月霞
传媒
1篇
物理学报
年份
2篇
2001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低能Cu_6团簇在Cu(001)表面和Au(001)表面沉积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24
2001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混合的Finnis Sinclain势得到了Cu6团簇的最稳定结构———正八面体结构 .模拟了此结构的Cu6团簇在入射能量 (Ein)范围为 0~ 30eV/原子下与Cu(0 0 1)和Au(0 0 1)表面皮秒 (ps)级时间内的相互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在此能量范围内 ,由于荷能团簇原子与表面的相互作用 ,团簇原子由原来的正八面体Cu6结构演变为fcc结构沉积在衬底表面 .随着Ein的增加 ,团簇原子的穿透深度及与表面原子的交换增加 .到能量增加至一阈值 ,衬底表面观察到空位及间隙子损伤 .与Cu表面相比 ,Cu6在Au表面的损伤阈能略高 .得出团簇原子在表面的再构是在很短的时间 (ps量级 )内发生 ,在该时间范围级联碰撞对团簇再构起主要作用 .本工作支持相关的实验结果 ,低能团簇束沉积 (LECBD)有利于纳米表面的形成 ,进而改变团簇沉积能量 ,可控制表面纳米薄膜的结构 .
徐毅
潘正瑛
王月霞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金属表面
低能铜、金小团簇在金属表面沉积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该论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低温(0K和50K)下低能(0-30eV/atom)铜、金小团簇(正八面体结构的6原子团簇和二十面体结构的13原子团簇)在Cu(001)和Au(001)表面沉积的动力学过程及结构特征.团簇的入...
徐毅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文献传递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