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武
- 作品数:27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审”与“知”:《乐记》教学思想与方法被引量:1
- 2010年
- 从《乐记》音乐教学思想的总体构成看,《乐记》教学思想与方法就是"审"与"知"。从教学角度讲,"审"是先决条件,有了"审"的能力,才可能达到"知"的结果。"审声、审音、审乐"的能力培养既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也是音乐教育的成果。"知"是在"审"的能力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学的行为的结果。"审"是"知"的前提,"知"是"审"的证明。在实践中,两者互为关系,难以绝对分开。
- 徐文武
- 关键词:《乐记》教学思想
- 黄自与《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的历史贡献
- 2021年
- 黄自与《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的历史贡献,从中国音乐知识与制度转型角度看,无疑体现在该书引入了的音乐知识,以及确立了音乐欣赏的知识制度之上。而由黄自主导的这一知识与制度引入,以及围绕引入这一知识教学的30年代音乐教科书讨论,则是学堂乐歌后,又一波中国音乐知识与教育的思想启蒙。
- 徐文武
- 关键词:黄自历史贡献
- 主动还是被动:从蒋维乔的即时观察认识“学堂乐歌”的丰富性被引量:2
- 2019年
- 根据蒋维乔《鹪居日记》,透过他1901-1904年间的即时感受,观察与讨论一个江浙地区儒生,在科举制改革到废除前夜,在士向近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转化过程中,如何逐渐接触到学堂乐歌,以及与“学堂乐歌”互相倚重的丰富而多岐的面相。
- 徐文武
- 关键词:蒋维乔学堂乐歌丰富性
- 学堂乐歌:清季过渡状态的士人寻求民族音乐认同的象征被引量:3
- 2018年
- 清季"学堂乐歌"的勃兴,研究者多认为是清季江南沿海社会处在新旧之间,处在过渡状态的汉族士人既不愿弃旧,又欲迎新,主动参照西乐对传统乐歌继承与创新的产物。但此种解释,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无法说明。其实,传统乐歌与西乐,无论其内容与形式如何不同,却均是传播的艺术形式,"学堂乐歌"的勃兴,某种意义上,反映的恰是时人对其新颖的传播方式等的集体意识与反应。这种集体意识的出现以及时人的强烈反应,反过来极大地刺激了乐歌创作者与推广者的创造欲望,积极吸纳、借鉴西乐之法对传统乐歌进行改造,以满足处于过渡状态的士人时代取向与积极追求现代化之普遍要求。经过改造后的"学堂乐歌",在传播过程中,俨然成为那些过渡状态的士人寻求民族音乐文化认同的新象征。
- 徐文武
- 关键词:清季民初学堂乐歌历史转折文化认同
- 嵇康《声无哀乐论》再识被引量:2
- 2006年
-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在理论上确立了“自然之和”、“平和”作为音声之“体”与“善恶”的绝对意义,凸现了音声对于哀乐、音乐与情感之间“无常”的关系。表现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就是肯定审美个体特征多样化的合理性,强调“乐之为体以心为主”的思想主旨。这要比单纯肯定人对音乐的被动接受,具有在教育中强调、发挥受教育者更大的主动性意义。
- 徐文武
- 关键词:《声无哀乐论》音声
- 清季民初国人心态与学堂乐歌被引量:4
- 2017年
- 清季民初国人心态以及在这种心态之下做出的历史选择,似已是人们熟知的历史情境,且获得了一定共识,今人近代史及相关著述里对此不仅曾高度相似地加以描述,甚至还过度渲染过。如20世纪后半叶,汪毓和先生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就是当时的扛鼎之作,
- 徐文武
- 关键词:清季民初学堂乐歌心态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历史选择历史情境
- 吕骥“新音乐运动的传统”的思想命运与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吕骥“新音乐运动的传统”这一思想,在内容与逻辑自洽等方面尽管有诸多不足,却是40年代之后党内关于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主流意见。在吕骥看来,新音乐是进步电影的产物,是在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基于这样的认知逻辑,吕骥认为创造中国新音乐文化,无论内容、方法,还是意义,可以多元,可以争论,但关于新音乐的“历史事实”与历史认同,不能争论。
- 徐文武
- 关键词:贺绿汀新音乐运动
-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被引量:4
- 2009年
-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进程中和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许多音乐教育家对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编审了不同的音乐教材,并尝试构建有自己特色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不同流派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丰富了中国音乐教育理论,对后世音乐教学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 徐文武
-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育教育思想
- 陕北民歌信天游中的男性形象:一个地域音乐文化的考察被引量:1
- 2013年
- 陕北地区虽地处僻远之地,但是其民歌信天游却具有鲜明和丰富的色彩,是陕西乃至中国最重要的文化资源。纵观这些民歌,虽与临近地区其它地域的音乐有类似的音调和演唱方式,但却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具有了独特的音乐美学的特征。事实上,民歌中的"脚夫调""走西口"等是陕北地域文化的结果,值得从"地域文化"(local culture)角度进行深度考察。基于此念,藉助人文地理学"地域性"之类学说,以陕北信天游中男性形象为切入点,对陕北民歌特有的社会意义,以及相应的音乐美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可为陕北民歌的深入研究、表演提供参考。
- 徐文武
- 关键词:陕北民歌地域性地域文化
- 新文化中的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教师——释读《音乐教育》(1937年十一、十二号)被引量:6
- 2017年
- 《音乐教育》终刊号刊载的文献,某种意义而言是民国教育音乐叙事。检索这些文献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既可以清晰看出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各种音乐教育观念与发展轨迹,又能看出新文化中的学校音乐教育的现实困境,以及音乐教育具体实践者的独特贡献、教学的心境与心态。新文化中小学的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教师,既得益于新文化,同时又因新文化的局限,使得音乐教师在学校音乐教育活动中,常常迷失文化主体方向。
- 徐文武
- 关键词:新文化学校音乐教育音乐教师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