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慢性
  • 3篇肝炎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肝炎患者
  • 1篇阳性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不良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乙型肝炎治疗
  • 1篇载量
  • 1篇重型
  • 1篇重型乙型
  • 1篇重型乙型肝炎
  • 1篇住院
  • 1篇住院患者
  • 1篇临终

机构

  • 4篇吉安市第一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彭余柳
  • 2篇刘小明
  • 2篇罗梅秀
  • 1篇柯伟民
  • 1篇余丽娜
  • 1篇李晓鹤

传媒

  • 2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井冈山医专学...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06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致死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临终前HBV DNA载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致死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临终前不同时段HBV DNA载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了56例致死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不同HBV e系统状态的FIBVDNA载量以及临终前62次不同时段的HBV DNA载量。结果致死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载量在HBeAg阳性组和抗-HBe阳性组分别为(5.01×10^6±1.35×10^2)拷贝/ml和(2.81×10^5±1.73×10^2)拷贝/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致死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终前1~10d、~20d和~50d时段的HBV DNA载量分别为(4.04×10^5±1.57×10^2)拷贝/ml及(4.13×10^5±2.53×10^2)和(3.66×10^6±1.58×10^2)拷贝/ml,临终前各时段HBV DNA载量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致死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启动过程中,HBV DNA的载量水平在HBeAg阳性组和抗-HBe阳性组之间存在不同。HBV载量随着致死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病程向终末期发展,未见到有升高或降低的趋向。
彭余柳余丽娜李晓鹤柯伟民
关键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DNA载量
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 0年1月—2016年12月间诊治的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66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每组33例;替比夫定组患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拉米夫定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24周和第48周时的HBV-DNA水平和HBeAg的血清学转换率的差异,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HBV-DNA水平,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和48周后,替比夫定组患者HBV-DNA水平低于拉米夫定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和12周后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和48周后替比夫定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采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有效改善了各时间点HBV-DNA水平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
刘小明邱春艳罗梅秀高纯清彭余柳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型肝炎HBV-DNAHBEAG
免疫调节剂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影响。方法1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设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除一般治疗方案同对照组外,加用免疫调节剂。结果治疗组82例显效63例(显效率76.8%),有效14例(有效率17.1%),无效5例,总有效率93.9%;对照组80例,显效46例(显效率57.5%),有效16例(有效率20%),无效18例,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免疫调节剂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彭余柳
关键词:免疫调节剂慢性乙型肝炎
60例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住院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利福喷丁(RFT)、利福布丁(RFB)、注射用抗结核药链霉素(S)、卡那霉素(KM)等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原因、特点及其预防对策。方法:抽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间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住院结核病患者60例资料,根据患者的病例信息,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的原因、特点。结果:60例结核病患者中,其中抗结核药物致不良反应31例,其发生率为51.67%;用药期间患者发生1种ADR的发生率高于2种和多种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不良反应症状常见的有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神经系统损伤、关节痛和过敏反应等。结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多,治疗期间应监测其用药,判断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刘小明邱春艳欧阳景根彭余柳罗梅秀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住院患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