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龙丹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肉毒
  • 2篇肉毒杆菌毒素
  • 2篇综合征
  • 2篇颌关节
  • 2篇颞下
  • 2篇颞下颌
  • 2篇颞下颌关节
  • 2篇颞下颌关节功...
  • 2篇颞下颌关节功...
  • 2篇颞下颌关节紊...
  • 2篇颞下颌关节紊...
  • 2篇髁突
  • 2篇髁突运动
  • 2篇髁突运动轨迹
  • 2篇紊乱病
  • 2篇紊乱综合征
  • 2篇下颌
  • 2篇下颌关节
  • 2篇描记
  • 2篇磨牙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俞律峰
  • 5篇张龙丹
  • 3篇邹德荣
  • 1篇李烨侃

传媒

  • 2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肉毒毒素A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应用及展望
2015年
肉毒毒素A现已在众多医学领域得到广泛运用,而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还缺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就肉毒毒素A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应用及展望综述如下。
张龙丹俞律峰邹德荣
关键词:肉毒毒素类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不同治疗方法对特殊TMD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运用髁突轨迹描记仪来阐述咀嚼肌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与咬合垫治疗伴有磨牙症TMD患者的髁突运动轨迹特征。方法 3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BTX-A组进行双侧咬肌肌内注射BTX-A,咬合垫组进行咬合垫治疗,对照组进行双侧咬肌肌内注射安慰剂,对研究对象应用ARCUS digmaⅡ进行髁突轨迹描记,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分别记录每组双侧髁突的轨迹参数,运用SAS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侧方运动过程中,BTX-A组患者的髁突运动轨迹在3个月时出现显著改变(P<0.05),咬合垫组在1个月时发生改变(P<0.05),但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前伸运动中,BTX-A组在治疗前后下颌运动明显改善(P<0.05),同时与其他两组相比效果显著(P<0.05),咬合垫组及安慰剂对照组在治疗1个月时,髁突运动也出现显著变化(P<0.05),但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组在治疗过程中均可改变髁突运动情况,各具特点。
张龙丹俞律峰邹德荣
关键词:磨牙症
髁突运动轨迹描记在垫治疗错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Ⅱ1)类错患者下颌左侧方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之间的差异,并且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法评价垫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正常40例(对照组)以及安氏Ⅱ1类错患者40例(试验组),其中应用垫治疗1个月者10例。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髁突运动轨迹。采用SAS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试验组左侧方运动中左右侧髁突最大空间位移[(12.19±2.12)mm和(13.36±1.31)mm]均显著大于正常组[(8.89±1.51)mm和(9.87±0.57)mm],P<0.05,非工作侧水平向和垂直向最大位移量[(3.07±0.64)mm和(8.18±0.51)mm]均显著大于正常组[(1.57±1.02)mm和(6.21±0.42)mm],P<0.05和0.01;髁突位移5 mm时左右侧矢状髁道倾斜度(sagittal condyle inclination,SCI)分别为(56.94±6.26)°和(60.64±8.04)°,左右侧水平髁道倾斜度(trans-verse condyle inclination,TCI)分别为(14.39±6.19)°和(15.21±6.89)°;均大于正常组[(45.27±6.53)°、(43.17±4.53)°、(3.01±1.39)°和(2.82±1.32)°,P<0.05和0.01。而在治疗前后工作侧及非工作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1类错患者下颌侧方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与正常有明显差异。垫治疗在1个月期间并不能明显改善安氏Ⅱ1类错患者的错。
张龙丹俞律峰李烨侃
关键词:[牙合]垫正常[牙合]错[牙合]
肌电分析在TMD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治疗伴有磨牙症TMD的咀嚼肌肌电特征差异,评价3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30例伴有磨牙症的TMD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进行内毒杆菌毒素A(BTX-A)双侧咬肌肌内注射治疗,B组进行功能训练治疗,C组进行弹性颌垫治疗。对3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治疗1、3、6个月分别采集双侧咬肌(MM)和颞肌前束(TA)在下颌姿势位(MPP)以及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紧咬牙时的肌电图(EMG),采用SAS 5.0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3组的峰值电位(Amp)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横向比较中各个治疗时间段A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肌电显示MPP中A组在治疗过程中能显著降低双侧咬肌肌力(P<0.05),ICP时A组在1、3个月时显著降低双侧咬肌肌力(P<0.05),同时双侧颞肌肌力显著增强(P<0.05)。纵向比较中3组在治疗过程中均能明显降低疼痛(P<0.05),但3组时间点不同,A组缓解疼痛时间较长,肌电图显示3组均可显著降低咬肌MPP肌力(P<0.05),A、C组可降低ICP咬肌肌力(P<0.05),A组双侧颞肌肌力可代偿增强(P<0.05),B、C组颞肌肌力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症状与肌电图的结合使用能够对口颌系统行使功能过程中咀嚼肌的表现进行很好地观测,对TMD患者的咀嚼肌生物力学和结构方面有很好地理解。BTX-A肌内注射方法治疗伴有磨牙症的TMD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疗效持续时间较长。BTX-A肌内注射可显著降低咀嚼肌力,使目标肌肉(咬肌)疲劳得到缓解,促进咀嚼肌力平衡重建,较传统方式存在潜在优势。
张龙丹俞律峰邹德荣
关键词:颌垫磨牙症TMD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治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颌面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TMD病人的临床症状大致相同,但也存在个体差异。TMD的治疗方法多样,缺少特异性。如今针对TMD的研究越来越趋近微观领域(分子治疗和组织工程学技术),为TMD治疗提供又一发展方向。
张龙丹俞律峰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