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顺英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基金资助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栓
  • 5篇显像
  • 4篇
  • 3篇免疫
  • 3篇静脉
  • 3篇静脉血
  • 3篇静脉血栓
  • 3篇放射免疫
  • 2篇单克隆
  • 2篇动脉
  • 2篇动脉血
  • 2篇动脉血栓
  • 2篇血管
  • 2篇血栓性
  • 2篇鼠模型
  • 2篇锝标记
  • 2篇显像研究
  • 2篇显像诊断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机构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张顺英
  • 7篇董小黎
  • 7篇何士大
  • 7篇王珏
  • 6篇李良
  • 4篇宋爱丽
  • 3篇宋爱利
  • 3篇陈瑞芬
  • 2篇张兰
  • 2篇陈铁军
  • 2篇张丽
  • 2篇李林
  • 2篇宋丽娜
  • 2篇王辉
  • 1篇孙素花
  • 1篇翟勇
  • 1篇杨慧
  • 1篇马云川
  • 1篇刘瑜
  • 1篇张人玲

传媒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药学会学...

年份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199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脉血栓靶向定位的实验研究
2003年
目的 :研究99m锝标记DD单抗在动脉血栓靶向定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复制家兔股动脉血栓模型 ,将99m锝标记的抗DD单抗体注入动物体内 ,以放射免疫显像检测技术观察放射性核素在血栓部位的分布。结果 :99m锝标记单抗注射后 5min ,血栓处放射性核素的分布即显著多于健侧 ,10min和 30min后 ,更为明显。而单纯血管钳夹 0 5 - 3h均未造成99m锝标记率升高。注射99m锝标记单抗后 ,动物未见不良反应和主要器官的病理改变。结论 :99m锝标记抗DD单抗可对实验性动物动脉血栓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
李良张顺英董小黎宋爱利何士大王珏陈瑞芬张立克
关键词:抗体单克隆血栓形成
参乌胶囊对Aβ25~35大鼠模型脑内炎症改变的影响
目的:观察Aβ25~35大鼠模型海马内神经元、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脑内前炎性因子含量的改变,以及参乌胶囊对脑内炎性变化的影响。方法: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模型组用清水,阳性对照药组用吲哚美辛胶囊,参乌胶...
王辉张顺英张丽张兰李林
锝标记抗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对兔早期股静脉血栓的放射免疫显像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锝标记抗D-二聚体单抗在早期股静脉血栓放射免疫显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8只,制成股静脉血栓模型。静脉注射[99mTc]标记的抗D-二聚体单抗4D30,进行活体γ显像。分别观察血栓部位和对侧相应部位的放射性分布,计算放射性比值。显像完毕后取血栓及周围肌肉组织,称重后测定单位质量的放射性计数及比值;取心、肝、脾、肺、肾及膀胱组织,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股静脉血栓形成6h内,注入显像剂后10min,血栓开始显像,30min时血栓显像清晰。血栓/血液和血栓/周围肌肉单位质量放射性比值分别为252±026,520±065。各器官均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99mTc]-4D30用于早期血栓性疾病的放射免疫显像有一定的可行性。
刘瑜董小黎宋爱丽王珏张顺英何士大
关键词:放射免疫检测
血栓示踪剂D-dimer在定位诊断血栓方面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为探讨放射性核素标记单克隆抗体示踪剂在血栓定位中的作用 ,将99m锝标记的抗D 二聚体单克隆抗体注入实验性血栓家兔血管内 ,以放射免疫显像技术观察放射性核素在血流和血栓部位的分布。结果显示 ,静脉血栓形成术后 2~ 4d ,血栓处放射性99m锝的分布较健侧明显增多。而单纯钳夹血管造成的血液淤滞未能引起99m锝标记率升高。注射99m锝标记单抗后 ,动物未见不良反应和病理学改变。结果提示 ,99m锝标记抗D 二聚体单抗可作为血栓示踪剂用于实验性血栓的定位诊断。
董小黎李良宋爱丽何士大张顺英王珏陈瑞芬宋丽娜
关键词:锝标记血管栓塞心脑血管疾病放射免疫显像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 通过比较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观察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5例正常人的脑18氟脱氧葡萄糖(18 F FDG)符合线路显像与99 锝m 双半胱氨酸乙酯(99Tcm ECD)脑血流灌注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81%、95.71%,脑血流灌注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7.45%(P<0.01)、92.86%(P>0.05)。结论 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较脑血流灌注显像更灵敏,故可用于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
何洁许英路翟勇张人玲张顺英孙素花
关键词:脑血流灌注显像脑血管病
^(99m)锝-抗D-二聚体单抗用于静脉血栓定位的实验研究
2002年
董小黎李良宋爱丽何士大张顺英王珏陈瑞芬宋丽娜
关键词:^99M锝
参乌胶囊对Aβ海马注射大鼠模型脑内炎症改变的影响
本研究建立了Aβ<,25-35>海马内注射的大鼠模型,观察Aβ<,25-35>的致炎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参乌胶囊的药效和抗炎作用机理,为新药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王辉李林张顺英张丽张兰
关键词:参乌胶囊抗炎作用Β淀粉样蛋白
文献传递
家兔股静脉血栓和股动脉血栓的定位诊断
2004年
为研究99m锝标记的D 二聚体 (D dimer,DD)单抗在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靶向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复制家兔股静脉和股动脉血栓模型 ,将99m锝标记的抗DD单抗注入动物血管内 ,以放射免疫显像检测技术观察放射性核素在血流和血栓部位的分布。结果 :血栓形成术后 2d ,血栓处放射性99m锝的分布较健侧和正常兔明显增多 ,而单纯钳夹血管未能引起局部放射性物质的堆积。注射99m锝标记的单抗后 ,动物无明显不良反应 ,主要器官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研究结果提示 :99m锝标记抗DD单抗可对实验性股静脉血栓和股动脉血栓作出快速。
董小黎李良王珏宋爱利张顺英何士大陈铁军
关键词:血栓^99M锝股静脉股动脉DD
家兔早期股动静脉血栓的示踪研究
2004年
董小黎李良王珏宋爱利陈铁军张顺英何士大
关键词:示踪研究单克隆抗体
平衡法核素显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
1995年
目的:建立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平衡期核素检查方法。方法:上肢静脉给药,体内法99mTc标记RBC,30分钟后先做平衡期静脉显像,然后用放射性核素体积描记术(RPG)做血流测量。获得双下肢深静脉影像、RPG曲线、深静脉回流血量和回流速度。结果:350例病人接受检查,其中回流正常者78例,单侧梗阻133例,双侧病变108例,深静脉功能不全31例。50例病人同时做核素深静脉显像(RNV),10例同时做X线静脉造影,结果与核素平衡法的符合率均为90%。结论:核素平衡法可用于临床常规检查,并可取代RNV。
马云川张顺英苗绍惠蒋守友薛祥禄尚健文王红宇刘恩惠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放射性核素显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