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棋
- 作品数:74 被引量:33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部委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 用正电子寿命谱方法研究LY[*v12*]M铝中的冲击衰减
- 汤文辉张若棋陈雪芳
- 关键词:铝正电子冲击波
- 含装甲钢和陶瓷板的钢纤维砼复合靶的抗侵彻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为考察装甲钢板和陶瓷板的抗侵彻特性,在钢纤维混凝土靶中分别加入两种不同厚度的装甲钢板和陶瓷板振动成型。在57mm轻气炮上进行了小尺寸射弹侵彻钢纤维砼复合靶试验,测量了不同速度的射弹在不同靶中的侵彻深度。研究表明,当装甲钢板的厚度在5mm范围内,射弹速度超过400m/s时,装甲钢板的厚度对侵彻深度的影响不明显。对含陶瓷板的钢纤维砼,当射弹超过一定速度时,射弹弯曲断裂。通过分析给出了射弹残余弹长与射弹的密度、射弹的动态屈服强度和垂直撞击陶瓷板的速度的函数关系,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
- 石志勇汤文辉吴克刚张若棋
- 关键词:装甲钢板陶瓷板侵彻
- 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的计算被引量:3
- 1998年
- 介绍了物质对X射线的光电吸收系数和康普顿散射系数的计算方法。作为算例,在约1keV~1MeV的X射线能量范围内,计算了聚四氟乙烯、某双基推进剂和人体鲜骨对X射线的光电吸收系数和康普顿散射系数。
- 汤文辉赵国民张若棋
- 关键词:X射线光电效应散射系数
- 强激光对靶材烧蚀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强激光烧蚀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质量迁移、相变、运动边界等诸多复杂因素。如果靶为复合材料,烧蚀机理更加复杂,而且很难找到共性规律,这对数值计算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章介绍了强激光烧蚀的理论基础、烧蚀模型以及对强激光烧蚀进行数值模拟的无网格方法(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即SPH方法)。采用了SPH方法对典型靶的激光烧蚀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给出了单层铝靶和环氧树脂/铝双层靶在激光辐照下的烧蚀形貌与温度场。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材料的交界面,烧蚀将沿径向发展。
- 汤文辉冉宪文徐志宏张若棋
- 关键词:强激光烧蚀热应力SPH方法
- 铅壳柔爆索爆炸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对直径为2 .0mm的铅壳柔爆索的爆炸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测得这种柔爆索爆速为DJ=( 6.95± 0 0 6)km/s。其爆炸产生的铅粒子非常小 ,粒度小于 5μm的铅粒子的总质量约占铅壳质量的 4 0 %。对柔爆索爆炸产生的铅粒子的飞散速度及冲量大小也进行了研究。
- 赵国民张若棋陈刚王诚洪
- 关键词:爆速冲量导弹弹头SPLAT火工品
- 爆轰波在岩石界面上的折射
- 爆轰波在岩石界面上的折射是地下爆炸的重要现象,该文讨论平面爆轰波以不同角度斜入射到花岗岩和粗玄岩界面上产生的折射现象。二种岩石的冲击绝热曲线是根据俄罗斯M.B.热尔诺科列托夫等发表的冲击压缩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D-u...
- 徐明利张若棋
- 关键词:爆轰波
- 文献传递
- 宇宙高能质子致单粒子翻转率的计算被引量:11
- 2002年
- 通过简化半导体器件灵敏单元 ,计算得到了宇宙高能质子在器件灵敏单元内产生的能量沉积。然后利用地面重离子实验单粒子翻转数据得到的Weibull函数 ,计算了CRRES卫星轨道、 33mm铝屏蔽壳体内几种器件的单粒子翻转率 ,并与已有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
- 王同权戴宏毅沈永平张若棋肖亚斌
- 关键词:宇宙单粒子翻转率高能质子单粒子翻转航天器半导体器件
- 混凝土靶中侵彻深度的相似性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引入弹头性能参数,采用量纲分析方法,对射弹侵彻混凝土靶的深度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无量纲侵彻深度与无量纲侵彻初始速度基本成线性的关系.另一方面,利用轻气炮对素混凝土靶和钢纤维混凝土靶进行了侵彻试验,测量了射弹的击靶速度和侵彻深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弹头形状射弹侵彻素混凝土靶和钢纤维混凝土靶的无量纲侵彻深度与无量纲速度近似成线性关系.
- 石志勇汤文辉赵国民张若棋
- 关键词:侵彻混凝土靶
- 用柔爆索产生余弦分布冲量的优化设计
- 通过计算分析了柔爆索爆炸产生冲量载荷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用柔爆索产生余弦分布冲量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精细设计柔爆索的间距以及柔爆索与圆柱壳体间的径向距离,在圆柱壳体表面得到了光滑变化的近似余弦分布冲量。
- 赵国民张若棋康强
- 关键词:优化设计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基于黎曼解的粒子间接触算法在SPH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6年
- 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模拟大变形问题具有明显的优点,但传统的SPH方法在模拟冲击波与接触界面的作用时,往往会出现压力的反常跳动。采用黎曼解描述粒子间相互作用的接触算法对传统SPH方法进行修正,计算了激波管和飞片碰撞(包含接触界面)问题中波的传播,并将计算结果与解析解作比较。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光滑粒子法相比,该改进的光滑粒子法无需引入人工粘性项和人工热流项,程序结构简洁,且能较好地处理接触界面问题,从而能有效提高计算精度。
- 徐志宏汤文辉张若棋
- 关键词:黎曼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