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眉

作品数:8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突变
  • 6篇基因
  • 4篇基因突变
  • 3篇羟化酶
  • 3篇氨酸
  • 3篇苯丙氨酸
  • 3篇苯丙氨酸羟化...
  • 3篇苯丙酮尿症
  • 2篇腋淋巴结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突变检测
  • 2篇外显子
  • 2篇微转移
  • 2篇腺癌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苯丙氨酸羟化...
  • 1篇点突变
  • 1篇新突变位点

机构

  • 8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市儿科医...

作者

  • 8篇张眉
  • 7篇顾学范
  • 5篇陈瑞冠
  • 5篇叶军
  • 4篇张雅芬
  • 2篇林华
  • 2篇张琴
  • 2篇张一楚
  • 2篇钱惠琴
  • 2篇刘晓青
  • 2篇黄晓东
  • 1篇潘星时
  • 1篇刘孜孜
  • 1篇孙健
  • 1篇张美华
  • 1篇林梓
  • 1篇应大明
  • 1篇沈永年
  • 1篇钱娟
  • 1篇王耀平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年份

  • 2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新突变位点与临床的关系被引量:3
1999年
的观察新发现的两种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型的关系,对其中一个位点进行基因表达的研究。方法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突变检测和固相DNA直接序列分析等方法,对58例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进行突变检测,对新突变进行体外寡核苷酸定点诱变和在COS细胞中PAH活性表达研究。结果共发现有IVS6nt1的G→A突变和Arg252Gln突变的患儿7例,均有典型的PKU临床表现,并有不同程度的智能低下,苯丙氨酸浓度均大于1.2mmol/L。带有Arg252Gln突变位点的cDNA表达的PAH酶活性为野生型的24%。结论上述两种新发现的突变是致病性的,但相同基因型的患者临床表现并不均一;携带Arg252Gln位点突变的患者PAH酶活性明显降低。
顾学范张眉叶军陈瑞冠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突变基因型表型
中国南方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点突变及其频率分析被引量:38
1995年
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及DNA直接序列分析等突变分析方法,对58例中国南方人苯丙酮尿症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外显子7进行了分析,共发现5种突变位点:IVS6nt-1、Arg241Cys、Arg243Glu、Val245Val及Arg252Gln,其频率分别为3/116、1/116、11/116、7/116及4/116.结果提示南方人群PKU基因突变位点有别于北方人群。
张眉顾学范张美华张雅芬潘星时黄晓东沈永年叶军陈瑞冠
关键词: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频率南方人
散发型高IgM综合征CD_(40)配体基因突变检测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揭示1例散发型高IgM综合征(HIM)患儿发病机制及其遗传类型,从而为其今后可能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的能力;用单克隆抗体染色检测CD40配体(CD40L)表达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检测患儿CD40L开放阅读框架基因突变。结果此例HIM患儿B细胞体外刺激可产生IgG,T细胞表面CD40L染色阴性,序列分析发现654657位碱基缺失。结论患儿B细胞可能具有正常Ig分泌功能,Ig同种型转换障碍是由于其T细胞CD40L基因缺失。
钱娟孙健张眉林梓王耀平应大明
关键词:CD40配体基因突变高IGM综合征
非经典型苯丙酮尿症的基因突变检测被引量:7
1997年
为探讨非经典型苯丙酮尿症的基因突变特征,应用高效液相层折法技术、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c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2例6-丙酮酰-四氢生物喋呤合成酶(6-pyruvoyltetrahydrobiopterinsynthase,PTPS)缺陷症患儿及其家系进行了基因分析。其结果发现2个基因突变位点,分别为第155A→G突变和第259C→T突变。为早期诊断PKU患儿提供了依据。
刘晓青刘孜孜萧广仁张眉张雅芬张雅芬陈瑞冠叶军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基因突变四氢生物喋呤
6-丙酮酰-四氢生物蝶呤合成酶缺陷基因的一种新型错义突变被引量:1
1999年
刘晓青萧广仁顾学范刘孜孜张雅芬叶军张眉陈瑞冠
关键词:基因突变遗传病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PAH基因外显子3突变被引量:2
1996年
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DNA直接序列分析等方法,对58例南方地区中国人苯丙酮尿症(PKU)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3进行了分析,发现9例PKU患者外显子3存在突变,占PKU患者的15.52%(9/58),外显子3突变占PAH基因突变的7.76%(9/116),6例患者存在ArglllTer错义突变,该突变位点的基因内频率为5.17%。结果提示中国南方和北方人群PKU分子遗传学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张眉张雅芬叶军黄晓东陈瑞冠顾学范
关键词: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PCR苯丙酮尿症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乳腺癌腋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被引量:9
199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淋巴结内癌微转移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细胞骨架角蛋白19(CK19),对15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61个腋窝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15例患者乳腺癌组织均有CK19mRNA表达,5个正常淋巴结均无表达。61个淋巴结同时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组织学检查,7个淋巴结病理证实有转移,其CK19mRNA亦都表达阳性;病理未发现转移的54个淋巴结中有12个CK19mRNA表达阳性。结论CK19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腋淋巴结癌微转移比组织学检查敏感(χ2检验,P<0.01),特别在筛选组织学检查淋巴结阴性而具有高度复发危险性的患者具有实用价值。
张琴张一楚顾学范张眉林华钱惠琴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
CK19 mRNA测定在乳腺癌腋淋巴结微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1998年
研究敏感的方法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方法:对15例乳腺癌者的61个腋淋巴结和5个正常对照淋巴结同时进行HE染色组织学检查和CKl9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CK19RT-PCR)检测。结果:15例乳腺癌组织均有CK19mRNA表达,而5个正常淋巴结中均末见表达。61个腋窝淋巴结中7个组织学检查证实转移,其CK19mRNA亦表达阳性。组织学检测无转移的54个淋巴结中有12个CK19RT-PCR表达阳性,42个阴性;提示该12个淋巴结存在微转移只能用CK19RT-PCR方法检测出。经统计学分析,CK19RT-PCR与组织学检查二者有显著差异(X^2检验,P<0.01)。结论:CK19表达于恶性乳腺细胞,正常淋巴细胞无表达,CK19能作为组织特异基因进行RT-PCR扩增以检测乳腺癌腋淋巴结微转移。CK19 RT-PCR方法比组织学方法更敏感,特别对在筛选组织学检查淋巴结阴性而具有高度复发危险性的病人将有实用价值。
张琴张一楚钱惠琴顾学范张眉林华
关键词:CK19乳腺癌RT-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